摘要:2025年9月28日电 (记者 黄冠渊/报道)2025年9月27日,深圳 —— 金秋送爽,鹏城聚贤。昨日(27日)下午,由高校校友联合平台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起主办、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深圳理工大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
高校校友AI+创新生态高峰论坛
暨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成立庆典在深隆重举行
智者印象讯 2025年9月28日电 (记者 黄冠渊/报道) 2025年9月27日,深圳 —— 金秋送爽,鹏城聚贤。昨日(27日)下午,由高校校友联合平台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起主办、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深圳理工大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研院、深锟智能、深圳市大新极客协会联合主办,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筹备委员会、高校校友联合平台(虚拟大学园)基地委员会、恒乐教育集团承办的“高校校友AI+创新生态高峰论坛暨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成立庆典”在深圳虚拟大学园隆重举行。
据了解,本次大会汇聚AI专家、产业领袖与全球高校校友精英,码隆科技、博研院脑机接口设备、芯熠达AI智能眼镜、数读猫AI玩具、康乃心(心韵恒安医疗)、勇艺达机器人、恒乐AI+高中强基综评系统等前沿科技企业亦携创新成果参与展示,共同开启以人工智能驱动创新、以校友力量服务校友经济与国家战略的崭新篇章。本次盛会由张俊艳博士担任大会主持。
一、鹏城聚贤 擘画蓝图
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启幕,高校校友联合平台创始主席、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荣誉会长欧阳兴荣先生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发起方对各位专家与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然后从四个层面展开:
(一)时代机遇,共筑AI创新高地。他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本次论坛在深圳这一创新前沿阵地举行,旨在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开放平台,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湾区辐射全国。
(二)凝聚共识,激发生态协同动能。他强调,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的成立是本次论坛的重要里程碑。委员会将聚焦构建六大专业委员会,系统化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对接,致力于“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企业出题-校友解题”的协作模式,加速AI技术在关键场景的落地。
(三)传承创新,培育时代英才。欧阳主席指出,人才是AI发展的根基。论坛不仅关注技术前沿,更通过启动“灵境计划”等举措,深耕AI教育,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四)携手同行,共赢智能未来。他最后强调,高校校友是连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天然桥梁。期待以AI为纽带,串联起高校、企业、资本与政府资源,构建一个“技术驱动、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创新共同体,“将个体的智慧之光,汇聚成服务国家战略的燎原之火”,共赢智能未来。
二、洞见未来 共探前沿
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杰出教授、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吴浩先生深入剖析了下一代AI技术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趋势,强调“夯实基础研究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根本依托”。
以“人工智能赋能精准医疗”为题,系统阐释了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与应用前景。他指出,传统医疗模式存在信息零散、响应滞后等痛点,而AI通过深度学习与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的范式转变。
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彭小刚副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前沿与应用”发表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了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智能交通、医疗健康、教育创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已初步具备模拟人类思维过程的能力,正在重塑教育形态,如通过分层培养与个性化课程设计助力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彭教授同时强调,AI技术发展需重视伦理治理与法律框架建设,推动人机协同成为未来智能化社会的核心范式。
深圳湾实验室科普中心执行主任袁汇女士则以“当AI遇见好奇心:科学家可以‘批量生产’吗?”为题,带来一场充满启发的分享。她通过生动案例,探讨了AI时代下教育模式的转型与科学家培养的新路径。袁主任提出,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形成“三倍速”共创方程式,将实验室转化为激发探索的“游乐场”,让教师成为点燃学生创新火种的“点火人”,最终培养出具备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杰出人才。三位专家的报告,从理论、应用、平台三维立体地勾勒出AI发展的宏大图景。
三、聚势赋能 共话生态
圆桌论坛环节以 “聚势赋能,共创未来:AI产学研用生态闭环的构建之路”为主题,将现场思辨推向高潮。在电子科技半导体行业专家赵兴华教授的主持下,华为终端音频团队首任研发总裁殷万里、巨渊机器人创始人CEO马新军博士、英国企业家学会院士刘荣贵、银盛数惠数字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周金黄、踏星追光智能科技创始人陈文浩先生、平安银行深圳分行数字化经营团队总经理彭逍遥女士等七位来自学界、产业界、投资界的嘉宾展开了深度对话。
嘉宾们围绕“当前构建AI产学研用生态的最大机遇与挑战”这一议题各抒己见,既有对技术壁垒、数据孤岛、人才缺口等现实难题的犀利剖析,也有对政策东风、市场潜力、融合创新等历史机遇的积极展望。讨论进一步深入至如何破解“高校技术”与“产业需求”错配的难题,探索建立“企业出题,校友解题”的有效机制。
四、扬帆启航 凝聚力量
大会迎来庄严时刻——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在恢弘激昂的音乐与全场聚焦的灯光下,主持人引导全体嘉宾共同见证这一“必将载入校友AI发展史册的辉煌时刻”。随着全场倒数“五、四、三、二、一!”,欧阳兴荣主席、赵峥来教授等主席团秘书处嘉宾共同为委员会揭牌,标志着校友联合平台AI力量正式启航。
随后举行隆重颁证仪式,为委员会主席、高级顾问、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核心成员颁发了聘书。“基石永固,宏图新展,”主持人宣告,“从今天起,高校校友AI创新共同体有了坚实的系统保障与清晰的行动坐标!”高校校友联合平台执行主席、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博研院院长赵峥来教授受聘为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主席。
薪火相传 赋能未来大会分享环节:恒乐实验室主任助理张全胜先生分享了“恒乐AI+高中综评强基系统与多元升学路径”,深锟智能联合创始人吴昂澄先生《“HI+AI”:未来企业形态与数智化跃迁之路》,北京上海与深圳的师生代表共同为“哥伦比亚大学少年大学灵境计划”(简称“灵境计划”)发布并启动,该计划旨在通过AI+拔尖创新的教育模式与顶尖的学术资源,早期发现并系统培养4-18岁具有全球视野与原创能力的AI英才少年,专家团队计划将由高校教授、校长与特级教师与AI科研工作者组成。仪式上还播放了特聘荣誉首席导师——资深心理学者、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谢小庆与国家级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复旦大学刘雳宇教授——为“灵境计划”启动发来的祝福视频,北京灵境智慧公益基金会项目发展部主任、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实践基地副主任孙剑斌到场致辞,充分肯定该计划对于提升大湾区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探究热情的重要价值。
这一举措深刻体现了主办方“投资少年,就是投资未来”的远见卓识,为AI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六、明晰航向,规划未来
会议总结环节: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掌舵人、主席赵峥来教授发布并解读了AI委的核心理念、愿景使命、价值观、组织架构与长远规划,这不仅是一份蓝图,更是一份对AI时代的承诺、一份行动的指南,AI委以“跨校融智、技术赋能、校友共生”为核心理念,旨在打破高校技术壁垒,以技术为纽带,构建校友经济价值共同体。
委员会的愿景是成为“连接全球校友智慧、引领AI创新突破、服务国家战略与人类福祉的高端协同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跨校AI校友生态。其使命在于“构建开放、协同、共生的AI创新生态,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负责任的应用落地,培养顶尖AI人才,贡献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立的核心价值观为“开放包容、创新引领、协同共赢、责任担当”,强调利他思维与科技向善。
在组织架构上,委员会采用“权威指导+跨校协同+专业执行”的三层体系:高级顾问团由院士、高校领导与产业领袖组成,提供战略指导;核心决策层由轮值主席、执行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构成,确保跨校协同与高效决策;执行团队与四大专业工作组(技术创新、产业对接、校友服务、品牌传播)负责具体落地,确保覆盖AI领域关键环节。
对于长远规划,AI委员会三年规划路径:
2025基础建设年:聚焦“搭平台、连校友”,完成平台搭建、“AI校友汇”平台开发及首批5000+校友数据库建立;
2026生态完善年:重在“整资源、赋能量”,建立高校实验室与校友企业对接机制,设立技术转化基金,推出全周期校友成长支持计划。
2027品牌输出年:目标是“领行业、输价值”,参与制定AI行业应用标准,向产学研有关部门建言献策,通过校友故事与年度榜单提升全球影响力。
大会在庄严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圆满礼成。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此盛会标志着校友AI力量完成了从思想力到行动力的一次集结,以其前瞻的格局、深刻的洞察与务实的路径,成功绘制了校友AI协同创新的清晰蓝图。高校校友联合平台AI委员会必将引领全球校友AI英才,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不可或缺的“校友智慧”与“中国AI方案”。(完)
责任编辑:晓晨
校对主任:陈洁
审核/签发:黄学民
来源:智者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