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2025年9月的阳光洒向普洱民族团结园,哈尼族汉子方财兵轻抚着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先辈的签名,眼中泪光闪烁。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中指出:“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
当2025年9月的阳光洒向普洱民族团结园,哈尼族汉子方财兵轻抚着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先辈的签名,眼中泪光闪烁。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中指出:“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普洱各族儿女携手奋进,为普洱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奋进力量。一年来,“我们都是收信人,我们都是答卷人”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正在普洱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共守祖国疆土
边疆稳,则国家安。
“1951年元旦,26个民族的代表在这里剽牛喝咒水,用最庄严的民族仪式立下铮铮誓言。”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方财兵正给游客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是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方有富之子,自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以来,便承担着义务讲解誓词碑故事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他的讲解词里多了句沉甸甸的话:“总书记让我们‘共守祖国疆土’,普洱各族人民应当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递传播民族团结的佳话,共同守护祖国西南的重要屏障。”截至2025年8月,民族团结园参观人数达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9%。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民族团结誓词碑立碑所在地,当地立足自身优势,将民族文化基因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创新构建了“民族力量守绿兴边”机制。全县624名常规护林员中,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护林员占比达59.6%,成为守护生态屏障的中坚力量。他们凭借“识山音、懂林语”的乡土智慧,开展网格化巡护,年人均巡山超200天,默默守护着全县的绿色屏障,生动诠释了“护绿就是护家园、守山就是守团结”的边疆实践。
同样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糯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章学,正与守边巡逻队走在边境线上,正是像他一样的村民或者守边员,在辖区内的边境线上筑起守边护边的“铜墙铁壁”。“每一块界碑都是祖国的眼睛,我们要让它永远明亮。”黄章学边擦拭界桩上的数字边告诉记者,“总书记回信中强调‘共守祖国疆土’,对我们来说就是把好每一寸边境线。守边有我,请党放心,请总书记放心!”
这种血脉传承在景迈山则通过另一种形式动人地呈现着。作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苏国文退休后回到家乡致力于布朗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与大家一起组建了166个“同心互助组”,在古茶林里践行“守护世界遗产就是守护家园”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苏国文更觉身上的担子重了,他带着各族村民每次在祭茶祖仪式都会共同承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茶林,守护好景迈山家园。”
一年以来,普洱持续大抓基层治理,深入实施守边固边工程,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化军警地共建、国门党建、“红旗飘飘”等工程,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全面构建了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目前,全市9个村成功创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力所拉祜族乡获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命名,普洱市班户联建联防联保联惩“四联”责任机制荣获云南省社会治理创新一等奖,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更加坚实,合力守边固边兴边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全面构建了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和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新格局。
共建美好家园
边民富,则边疆固。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肖炳雄激动地说:“历史与今天在此刻重叠,从民族盟誓游击队到现代国防、从小米加步枪到各兵种方阵,不变的是保家卫国的赤诚。我们要同心同德跟党走,再续先辈誓言,共建美好家园。”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这块如“边地绿宝石”般的土地,数万亩的牛油果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正悄然传递。“看,这是今年挂的新果!”位于孟连县芒信镇的白水牛油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刘少华说,“总书记说要‘共建美好家园’,村民把牛油果种好了,钱袋子鼓起来了,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美好。”根据今年的挂果情况来看,预计牛油果的产量将超越去年,刘少华预测。
目前,孟连全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12.07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约80%,2024年至2025年产季,全县牛油果产量达1.9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21亿元。孟连牛油果的“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更是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牛油果也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不仅如此,澜沧古茶带动各族茶农增收致富,李娜倮带领乡亲用歌舞闯出特色发展路,333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9所省级示范学校、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为普洱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的生动注脚。通过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步伐,普洱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和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助推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提档增速。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09亿元,高质量建设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力打造了边境幸福村升级版,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从民族团结誓词碑前的庄严盟誓,到景迈山古茶林下的共同守护;从边疆党建长廊的红色引领,到各族群众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的不变信念,普洱的民族团结故事,贯穿着“一心向党”的坚定追随,饱含着“团结奋斗”的矢志不渝,凝聚着“一心一德”的同心同向,描绘着“花开绚烂”的奋进图景。
如今的普洱,不仅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等荣誉,更收获了各族群众98.93%的政策满意度、94.6%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这份沉甸甸的成果,正是“一心一德跟党走、团结到底兴边疆”的最好诠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在普洱这片民族团结进步的英雄土地上,26个民族如同26种花瓣,共同绽放出中华民族最绚丽的花朵……
来 源丨于飞/文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图
来源:普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