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江浦是淮安的主城区,人口密集,辖区内房地产建设、商贸经济等各类产业项目众多,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层出不穷,长期以来信访量一直居高不下。对此,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信访工作
清江浦区构建“三级书记”联动机制筑牢信访工作法治化基础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 赵洪涛
清江浦是淮安的主城区,人口密集,辖区内房地产建设、商贸经济等各类产业项目众多,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层出不穷,长期以来信访量一直居高不下。对此,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健全“三级书记”抓信访机制,持续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治重化积”工作,做到了控源头、化难案、促和谐,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向纵深推进。
层层推动压责任。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定期研究部署信访工作,分析研判信访形势,深入排查矛盾,分级解决问题。区级书记带头示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信访情况汇报,主要领导多次牵头召开全区信访工作推进会、信访矛盾化解过堂会等;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开点调会、推进会,分析信访形势,推进全区信访工作;区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开展“一线三包”活动,坚持接访下访,带动各镇街、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听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镇街书记压实责任。镇街书记落实属地责任,将信访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四个不发生”底线,通过系统化手段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村(社区)书记前端预防。基层书记承担矛盾排查和源头化解职责,通过整合网格化治理资源,动态掌握辖区风险隐患。例如,全区推动“消极空间治理”等工作,村(社区)书记依托网格化排查,将闲置资源转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抓手,将闲置土地、废弃建筑等“消极空间”改造为便民停车场、社区活动中心等,从源头减少因公共资源不足引发的信访矛盾,提升基层主动化解矛盾能力。
赵洪涛接待信访群众
深入一线解民忧。区级、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开门接访、带班接访、深入走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在区委统一部署安排下,清江浦区自上而下开展各级书记大走访工作,由区委政法委、社工部牵头,区委书记带头接访下访,镇街书记全下沉,社区书记全覆盖,深入到基层一线掀起大走访热潮。一是区级书记带头接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开展“一线三包”活动,坚持接访下访,带动各镇街、职能部门深入一线听民情、解民忧、暖民心,2024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接访25批36人,并成功化解20件。二是镇街书记下沉走访。镇街主要领导落实包保责任,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包联重点村(居),部分镇街班子成员包干到挂钩村(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大走访,对在现场收集到的群众问题、意见,简单的现场予以答复,复杂疑难信访问题,提请领导包案,推进问题解决。大走访期间,各镇街主要领导累计走访重点人员、困难群体4042人,累计排查矛盾纠纷和群众需求407件,其中已解决385件,解决率94.59%。三是村居书记网格排查。村(居)书记包干到重点网格,每日排查各种社会矛盾和苗头隐患,对矛盾隐患及时研判、及时解决、及时上报。坚持上门现场化解,组织“背靠背”“面对面”调解,切实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赵洪涛实地走访信访群众
联动联办促实效。一是坚持村居就地调解。对于村级一般矛盾,以村书记为网格长,组织村干部、老党员、调解员参与人民调解,充分利用其熟悉民情民意、在一定区域内德高望重、当事人易于接受等特点,快速解决当事人矛盾。二是坚持镇街攻坚突破。在镇(街道)成立“一站式”矛调中心,属地书记牵头整合网格资源和各部门行政资源,对村级未能调处的矛盾,由乡镇(街道)、行业部门组织行政调解,将信访工作与民生工程结合(如老旧小区改造),建立“诉求受理-联席会办-跟踪回访”闭环流程。三是坚持区级兜底化解。重大疑难信访积案由区委书记牵头包案化解,通过现场接待群众、召开专题会办会等方式推动事心双解。2024年以来累计推动化解安置房产权证办理、养老金补缴等民生类案件超200件,跨部门联动案例占比达40%。例如,在清河城市广场信访事项化解中,区委书记统筹调度,镇街书记协调税务部门落实政策减免,社区书记逐户解释政策,形成“三级书记同抓一案”的闭环化解模式。
来源:江苏省政府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