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晚,“民歌·上海”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暨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在青浦朱家角市民广场体育公园举行。展演荟聚了长三角乃至云南德宏的特色民歌,为市民带来一场民歌盛筵。
9月27日晚,“民歌·上海”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暨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在青浦朱家角市民广场体育公园举行。展演荟聚了长三角乃至云南德宏的特色民歌,为市民带来一场民歌盛筵。
江南民歌大赛以“保护传承、鼓励创新”为宗旨,覆盖传统江南民歌、新编江南民歌、江南风创作歌曲三大类别,参赛选手中既有坚守原生态唱腔的老者,也有以现代编曲重构传统的青年音乐人,共同构成了江南民歌的“代际对话”。
大赛通过复赛和决赛共决出15个演绎奖,其中,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选送的新编江南民歌《问花名》获得“最江南”演绎大奖,松江区新浜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送的传统江南民歌《庄大姐》选段、静安区文化馆选送的新编江南民歌《对鸟》等14个节目荣获“江南风”演绎奖。
当天的展演通过三大篇章串联起多元艺术盛宴:“水润江南”篇聚焦江南水乡风情,以原生态唱腔与方言演绎吴地风情;“山海和鸣”篇特邀长三角与德宏民歌手同台献艺;“天籁同频”篇创新设计跨界演绎,更以融合版《茉莉花》等曲目压轴,打造了一场跨越山海、融汇古今的民歌文化盛典。
上海评弹团新生代丽调传人陆锦花演绎评弹《声声慢》。主办方供图
“啥花开勒床当中?啥花开勒踏板上?被单花开勒床当中,鞋头花开勒踏板上。”五位年轻人“你来唱我来和”,伴着时尚的音乐旋律,新编民歌《问花名》给观众带来全新感受。青浦朱家角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副主任蔡睿介绍,新编民歌《问花名》的演唱者平均年龄35岁,他们都来自朱家角镇,是从平日镇里的各项群众活动中挑选出来的,里面有业余流行歌手、横江村村干部,还有青年键盘手。决赛舞台上,他们大胆跳出传统演唱框架,通过重新编创“老调新唱”赢得广泛共鸣。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声乐指导宋频平认为,这一创新不仅打破了地域与时代的限制,更精准契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音乐学家、评委韩斌也呼吁更多专业力量介入新编、创作歌曲的制作,优良的制作会让民歌传播得更广,“一两个精品就能把江南民歌的旗帜竖起来。”
此次展演还邀请了长三角和云南民歌歌者展现不同地域民歌的碰撞与共鸣,汇聚长三角青、吴、嘉三地的江南音韵与云南德宏的山野气息,呈现“山海相融、南北和鸣”的音乐图景。比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带来的表演唱《君看一叶舟》是一首融合苏州“太湖渔歌”元素的表演唱。歌曲以国风R&B为风格基底,重构吴江太湖渔民邻水而生、以渔为乐的美好生活场景。浙江省嘉善县文化馆带来的男女对唱《西塘曲》则演绎了烟雨长廊下,橹声灯影中,西塘如一轴千年水墨画卷在时光里舒展。一曲西塘是江南最温婉的注脚,青砖黛瓦枕水而眠,石桥弄堂写满故事。
评委韩斌坦言,上海民歌的源头比较杂,“我们在做好自身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上海‘出海口’的优势,做好更多江南民歌的海派包装和传播”。他鼓励江南民歌大赛进一步延伸至长三角地区,打响长三角江南民歌大赛品牌。
头图为2025江南民歌大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