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我市的博物馆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4家博物馆的审批登记工作,包括1家国有制博物馆和3家非国有制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已成为盘锦的文化名片,不仅是文化传播、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我市的博物馆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4家博物馆的审批登记工作,包括1家国有制博物馆和3家非国有制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已成为盘锦的文化名片,不仅是文化传播、科普教育与信息展示的重要平台,更是提升公众认知、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当“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成为全球文化界的热议主题,盘锦这座被辽河滋养的城市,正以其多元共生的博物馆群落,诠释着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深层对话。从封存文明记忆的文物殿堂,到激活文化基因的创新空间,盘锦的博物馆群如同散布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神经元,既守护着地域历史的“根”与“魂”,又以开放姿态连接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盘锦市博物馆:烽火台里的历史回响
若想触摸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博物馆无疑是最佳窗口。在兴隆台区,明代兴隆台烽火台旧址上,一座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历史建筑——盘锦市博物馆巍然矗立。这座以1992年复建烽火台为依托的文化地标,既是“兴隆台”的精神符号,更是解码盘锦历史的文化密码。
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盘锦,因“最北海岸线”的独特区位,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留下人类足迹。8处史前遗址沿河流潮沟分布,勾勒出先民依托高岗坨地形成部族村落的生息脉络。从红山文化彩陶片到明长城遗址,从甲午战争烽烟到抗日义勇军足迹,这片土地的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文明演进的密码。
盘锦市博物馆通过文物与图片立体展现盘锦发展演变。(市文旅广电局提供)
盘锦市博物馆以编年史为明线,以辽河变迁为暗线,设有史前时期至秦汉、魏晋至辽金元、明清等时期的盘锦、现代时期的盘锦和当代的盘锦五个单元。从代表红山文化的彩陶片,到民俗文物纺车,从盘锦海河滩涂的新石器时期,到辽河口地域文化形成的盘锦建市,盘锦市博物馆通过文物与图片,立体展现盘锦的发展演变。
700余件(套)馆藏文物中,300余件已鉴定文物里不乏珍品:辽代铜鎏金“汧王之印”以九叠篆与契丹文铭刻历史,正面“汧王之印”篆书端庄,背面三行契丹文虽未完全破译,却推测与辽圣宗侄子耶律宗德的水利政务相关;元代孔雀蓝釉铁彩龙凤纹罐虽釉色斑驳,却见证着西亚制瓷工艺与中原文明的交融,其高难度烧制技艺至今令人称奇。
盘锦市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陈列场,更是文明的对话空间。正如盘锦市博物馆馆长潘超所言:“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时光的信使,它们不仅讲述着盘锦如何从潮滩走向都市,更在唤醒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深层认同。”
盘锦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文风雅韵的楹联殿堂
走进位于兴隆台区辽河文化广场北侧的盘锦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仿若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一座流动的文化长廊。
作为中国唯一以楹联书法墨迹为收藏主题的博物馆群,这里堪称 “楹联艺术的圣殿”,吸引着无数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
这座建成于2020年的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彰显文化气质。方正的两层清水混凝土建筑,通过连廊与辽河美术馆相连,铜制大门古朴典雅,右侧由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集字镌刻的馆名,苍劲有力,尽显文化厚重感。馆内总面积21568平方米,珍藏着5000余件古今楹联佳作,从康熙、乾隆等皇室御笔,到黄宾虹、曾国藩等名家真迹,构成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楹联艺术宝库。
走进主馆,一楼的“清代学者展”以《清代学者象传》为灵感,精心陈列纪晓岚、刘墉、林则徐等学者的楹联真迹。漫步其间,仿佛能触摸到清代文人的精神脉搏。展厅中央,螺旋上升的圆柱步梯直通二楼“皇家气象”爱新觉罗氏楹联书法展。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幅“寿”字书法作品率先映入眼帘,其字形饱满、运笔雄浑,传递着跨越时空的祥瑞之气。前方摆放的复刻鹿角椅,与楹联书法相得益彰,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传统艺术与古典器物交融的独特魅力。
此外,一号馆崔志安艺术馆展出200余件艺术精品;二、三号馆作为马秉枢艺术馆及市美协所在地,开展创作授课;四号馆汇聚当代名家巨幅楹联;五、六号馆的“济济一堂”中堂展,展现汉字艺术的无穷魅力。这些珍贵馆藏,不仅提升了盘锦的文化软实力,更使其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打卡地。
盘锦辽河民俗博物馆:活态传承的民俗窗口
坐落于河畔文化商圈的盘锦辽河民俗博物馆(国家AAA级景区),以“活态传承”为核心理念,构建“陈列展示+文创研发+非遗互动+餐饮体验”立体文化空间,全景式呈现辽河两岸百年民俗风情。
盘锦辽河民俗博物馆部分展品。
博物馆入口处,参观导览区与接待台秩序井然,主序厅以裸陈形式展出大型马车、风谷车、锔匠挑等珍贵藏品,极具视觉冲击力,瞬间将观者拉入充满烟火气的岁月场景。
一层文创区宛如文化艺术殿堂,文创产品、非遗工艺品、民俗图书与陈设品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独特火花,让人流连忘返。
盘锦辽河民俗博物馆成为辽宁省文旅厅备案的非国有制博物馆。
二层体验区以省级非遗项目“辽河渡口渔家菜”为核心,古建风格的空间内,辽宁饮食老物件静默诉说往昔。开放式菜品加工间里,食客可直击美食制作过程,感受民间烟火与厨艺匠心。地道渔家菜承载辽河风味,让游客在味蕾触动中深入领略特色饮食文化,实现餐饮体验与民俗传承的深度融合。
三、四层为展区与库房:三层主展区系统陈列“辽河民俗文化展”,全景呈现藏品体系;临展厅空间灵活,可承办器物、书画等多元展览;库房设整理与技术保护工作区,为文物研究保驾护航。四层专题展区以“辽河口渔家菜”为主题,通过实物与图文结合,立体呈现盘锦饮食文化脉络。
五层多功能活动区常态化开展教育课堂、非遗手作、研学体验等活动,以互动形式推动民俗文化“活起来”,成为公众亲近传统文化的窗口。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馆将于5月18日正式揭牌,成为辽宁省文旅厅备案的非国有制博物馆。这一突破不仅是对其文化传承实践的认可,更标志着盘锦在多元文化保护格局中迈出新步伐,为地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注入动能。
盘锦的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又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文化图景。它们不仅是文物的收藏之所,更是历史的讲述者、文化的传承者,让盘锦在岁月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记者:刘奕菲 史洪斌 虞伟)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