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中,美军于1942年1月20日击沉日本潜艇“伊号124”后,从其残骸中打捞出密码本,该密码本属于JN-25b密码体系。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美军对日军太平洋战场的情报获取,并为中途岛海战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军队收发报的报务员是不知道密码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队机要工作,是指为保障军队建设和军事行动,而实施的与密码保障有关的业务活动。又称军事密码工作。
而密码本的得失,能决定一场战役甚至是战争的胜败。
二战中,美军于1942年1月20日击沉日本潜艇“伊号124”后,从其残骸中打捞出密码本,该密码本属于JN-25b密码体系。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美军对日军太平洋战场的情报获取,并为中途岛海战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能直接接触到密码本的机要室,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机要室在军营是保卫最严密的地方。上级有明文规定,在陆地的机要室,师以下干部是绝对不能进入的。在级别小于师的军舰上,除了舰长政委经特许可进入机要室,其他人员一律免入,即使机要员负伤也不能进入。
如果遇到舰艇即将沉没或陷入不可挽回的情况,机要员的第一职责就是烧毁密码本,或把密码本与该舰艇的航海日志,放入一个预先制成的特别器具中投入大海,并精确标定舰艇的经纬度,以便于日后尽快打捞。
南海舰队司令员、开国中将吴瑞林进机要室,警卫员想跟着进去被拒!
开国中将吴瑞林。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国中将吴瑞林,1959年起任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1968年起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 海军常务副司令员。
在74年西沙海战中荣立二等功的榆林基地机要处参谋张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讲述过这样一件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某一天,时任南海舰队司令员的开国中将吴瑞林到某支队检查机要工作,当他进入机要室后,他的警卫员也要跟进去,被相关人员拒绝,这位老兄竟大发脾气,但仍被拒入。吴司令从机要室出来以后,他还向吴司令告状,吴瑞林司令员严肃地对警卫员说:“他们做得对,你没有资格进机要室!”
在这位警卫员看来,他保护首长的职责非常重要,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机要室的安全等级更高。
机要参谋带着密电码,舰队派专用直升机来接。
西沙海战中荣立二等功的机要参谋张玉华。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机要处参谋张玉华还提到:
几天以后,接到南海舰队机要处的通知,我带着海战中所有的收发电报,乘舰队的专用直升机(因为带着密电码)到舰队进行了校对。
如果不是随身带着密码本,张玉华参谋是享受不到直升机接送的。
来源:卡尔加里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