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4:54 1

摘要:2025年9月19日,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院”)主办,由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承办。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智库主管方、智库建设方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与本次论坛

光明网讯(记者罗之颖)2025年9月19日,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院”)主办,由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承办。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智库主管方、智库建设方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与本次论坛。论坛为期一天,公布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评审结果,并围绕智库建设与评价的重点、热点、难点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金民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上午的开幕致辞、颁发证书和主题发言环节由评价院院长荆林波主持。

金民卿表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十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智库探索了一系列本土创新实践,推进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产出了一系列重要咨政成果,实现了量质齐增、担当作为、守正创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展显著。评价院作为智库评价的“国家队”,在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凝聚各界评价共识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民卿指出,面向未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评价,既需要评价院等专门机构加强科研攻关,也需要智库管理方、建设方和其他相关方同题共答、同舟共济。各级各类智库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和主攻方向,以严明纪律、科学管理和过硬能力锻造忠诚可靠的智库铁军,努力造就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智库评价要进一步突出意识形态评价、核心功能评价和实际效果评价,更好发挥连接智库和实务部门的桥梁作用,有力推动中国智库迈向世界舞台中央。有关各方要合力探索建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智库研究组织形式,努力实现数据安全前提下的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培养跨学科、多技能、国际化的智库创新人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世界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毅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方的道路绝非坦途,必然会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对智库的理论创新能力、政策研究能力、战略谋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所有智库工作者需要面对的共同考题。我们要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上取得新成果,在服务党和国家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上展现新作为,在构建科学的智库评价体系上形成新共识,在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上实现新进展,共同打造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相适应的世界一流智库集群,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在颁发证书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金民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张秋俭教授,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孙建立等特邀嘉宾为入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特色案例”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参考案例”的智库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在主题发言环节,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继平、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陈柳裕结合所在智库的定位与特性,分别从不同视角分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打造品牌和创新实践的重要经验。

樊纲指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作为社会智库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以来,各项事业都取得较大发展,特别是在市场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智库工作需要以国家战略与政策问题为研究重点,发挥特长、形成特色,健全团队、用好外脑,长期跟踪、服务决策;社会智库还要努力破解研究与咨询“两张皮”的问题,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林毅夫强调,不同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新结构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的经济学创新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后发国家要从自身实际资源禀赋出发,找准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理论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新结构经济学在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成功实践证明,政策建议若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胡继平指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是高校在新时代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学术创新与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国际关系学院突出系列学术会议引领,打造国家安全学术研究共同体,全面强化国家安全有组织科研,形成智库研究系统集成模式,在国家安全研究领域开创了高校智库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协调互促的崭新局面。

陈柳裕强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自2021年开始承接“八八战略”实施年度综合评估任务,已连续5年完成评估年度报告,不仅切实推动有关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和机制完善,还助力宣传浙江优秀经验、激励各地担当作为,为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立足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全面发挥智库功能作出了重要表率和典型示范。

在论坛上午的最后环节,评价院院长荆林波代表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项目组作汇报,并分享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十年回顾与展望”的观察与思考。他强调,评价院基于自主研创的国家标准《人文社会科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GB/T 40106-2021),不断完善全评价AMI模型在智库评价中的应用,有效发挥内外部专家资源优势,经多轮评审产生“AMI智库入库单位”556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特色案例”64个、“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参考案例”60个,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原则。

在论坛下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同志参会指导。主题发言和第一场专题研讨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冯维江主持。

在主题发言环节,广东省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围绕“社会智库何以通过有组织研究推动中国特色原始概念创新”展开演讲。他强调,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是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同孵化支持的独立社会智库,多年来探索出“以多元化学科背景和层次梯队有序的人才团队建设为核心抓手”“贯通宏观、中观和微观实现从思维到思想到实证的衔接递进”“以集体讨论和内部学习凝聚政策研究共识”“打造有组织研究与个体兴趣专长包容共生的载体平台”等值得推广的重要经验。

在第一场专题研讨环节,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军亚,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振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忠秀先后围绕“智库特色品牌”开展经验交流。

刘志彪指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基于前期深厚研究积淀,持续紧扣智库核心功能,参与中央相关文件起草、宣传、评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重要议题下产出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咨政服务成果,提出“统一市场规则——壮大市场规模——强化市场功能”等鲜明观点,是智库发时代之先声的重要探索。

刘鸿武强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于2011年在外交部支持下创建了中非智库论坛,15年来持续深耕该论坛,以双向互动为核心原则搭建中非思想交流平台,深度服务国家外交与发展大局。智库参与全球治理与公共外交既需要专业化的学术积淀与思想创造,也需要国际化的人脉资源与国际网络平台搭建,还需要知海外懂海外、能出海担负重大使命的高效能学术行政团队。

孙宇强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作为教育特色国家高端智库,深度聚焦教育强国战略,以持续深入的系统调研活动为核心牵引,依托“凝智计划”等项目的持续性跟踪调研,深化理论创新、精准咨政建言、创新社会服务、强化舆论引导、拓展公共外交,充分彰显国家高端智库的核心价值与使命担当。

陈军亚指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深度调查深耕基层研究,驱动中国基层治理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通过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及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智库与学科发展模式。大规模数据和资料积累是探索中国基层治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咨政服务能力、为国家发展和地方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抓手。

王振清指出,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中法两家国企携手开展国际战略规划研究,联合编写《核能支持低碳发展前瞻性研究》蓝皮书,面向国际社会分享核能发展经验,提出核能发展方案与倡议,是中法核能合作新征程的代表作。中外智库合作项目不仅突破了文化差异性,提升了研究内容的综合性,更进一步实现了管理模式的穿透性和中法师徒角色逆转的适应性。

赵忠秀强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依托高水平建设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智库平台,连续多年精心策划并出版我国首部对外开放系列蓝皮书《北京对外开放发展报告》,形成智库系列品牌效应。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凸显鲜明的学科特色、丰富的人才资源、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广泛的国际交流等优势。

论坛下午的第二场专题研讨环节和会议总结环节由评价院副院长苏金燕主持。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邢丽,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郭克彤,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单葆国先后围绕“智库特色实践”开展经验交流。

陆如泉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国家高端智库是中国石油集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位一体”治理构架是凝智聚力推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创新实践。一是成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担当“掌舵者”“领路人”。二是成立智库学术委员会,打造“最强大脑”。三是成立智库研究中心,搭建“小机构、大网络”开放平台。

邢丽强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为契机,注重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业务流程、着力提升科研能力,切实提高上报信息质量和管理效率。智库的有组织科研要紧紧围绕“人”来做文章,着力培养一批立足中国国情、擅长调查研究、具有全球视野的智库人才队伍,坚持不懈探索建立“传帮带”的学术梯队。

郭克彤强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是中信集团作为央企率先参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履行政治责任的积极探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秉持开门办智库的理念,通过发挥首席专家引领作用、创新多元化人才机制、依托中信集团的有力支持逐步建设起一支有特色、能打仗、出成果的专家队伍。

高飞指出,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通过“政学研国际多元协同”模式与“育人—咨政—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架构,将智库研究高效转化为国家顶层设计,立体化建设中国—周边国家卫生健康共同体。相关经验凸显了智库在议题创设和网络构建中的核心作用,彰显了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在促进跨国、跨学科、跨系统合作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示范价值。

罗林强调,在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的协调之下,由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牵头的“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和高校土耳其研究联合联动机制,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交流合作的重要创新实践。相关工作对加强国内智库学者及智库机构合作互鉴、提升高校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等均有启示意义。

单葆国指出,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智库建设主体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坚持从战略变革高度推进深化管理转型,以价值功能化、布局高端化、研究集成化、治理法治化、行为品牌化、支撑数智化为方向,系统深入开展科研攻坚、组织攻坚、人才攻坚、工具攻坚、激励攻坚、品牌攻坚,以“12248”体系为央企智库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评价院院长荆林波作会议总结。他对参会代表与各界同仁的长期支持致以诚挚谢意。他强调,智库建设和智库评价要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包容共进,特别是在后喻文化时代,要向年轻人学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重要力量。

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是评价院的品牌会议,也是国内智库相关方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得到了学界、业界的广泛好评。本次论坛参会代表对各系统、各地方的覆盖度再创历史新高,全面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共同体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的昂扬风貌。各位嘉宾的发言内容各具特色、极富洞见、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为智库建设与智库评价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在参会代表与各界同仁的期待、鼓励、支持、帮助下,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达到超预期效果。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