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到换季,门诊的咳嗽声就没停过。早上排队的病人,十个有七八个都在揉鼻子打喷嚏。秋冬季节,天气一凉,呼吸道病毒就像被放出来的“老朋友”,一波接一波地来串门。
一到换季,门诊的咳嗽声就没停过。早上排队的病人,十个有七八个都在揉鼻子打喷嚏。秋冬季节,天气一凉,呼吸道病毒就像被放出来的“老朋友”,一波接一波地来串门。
有时候你以为只是嗓子有点干,没当回事,结果两天后,咳得整晚睡不着。这种情况,我们太熟了,但熟归熟,真不能掉以轻心。
呼吸道病毒的种类不少,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还有今年特别值得关注的人偏肺病毒。
这些病毒各有各的脾气,感染的表现也不完全一样,但大多数都绕不开咳嗽、发烧、鼻塞、咽痛等症状。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感冒”,忍忍就过去了。但有些病毒引发的并不是简单的小感冒,而是足以让人住进重症监护室的严重肺炎。
病毒是怎么乘虚而入的?气温降低会让呼吸道的黏膜变得干燥、血流减少,局部免疫力下降,就像城门没了守卫,病毒一旦靠近,就很容易突破防线。
加上秋冬天窗户关得紧,室内空气流通差,家庭、学校、办公室这些密闭场合,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都很容易发生。你摸了电梯按钮、又揉了眼睛,病毒就可能顺着手指钻进身体。
更麻烦的是,很多病毒在感染初期和普通感冒很像,不容易被察觉。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儿童中是导致肺炎的主要元凶。但在成年人身上,症状可能只是轻微咳嗽和流鼻水。你以为没事,结果把病毒带回家,传给了体弱的老人和孩子。
交叉感染就是这么发生的。而且病毒之间还会“联手”,一个人可以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这种混合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情会更重,恢复时间也更长。
有些病毒不仅传染快,还容易诱发严重并发症。流感病毒感染后,如果病毒进入下呼吸道,就可能引发病毒性肺炎,甚至诱发心肌炎、中耳炎、脑炎。
国家感染病中心2024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去年秋冬季因为流感住院的患者中,有接近三成合并了肺部并发症。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病情更容易迅速恶化,我们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从咳嗽到呼吸衰竭,前后不到五天。
还有的人习惯拖着不去医院,觉得“抗一抗就好了”。但呼吸道病毒的进展速度有时候并不给你缓冲的机会。
我们在呼吸科门诊曾收治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患者,自述发烧两天,开始只是流鼻涕、打喷嚏,第三天就开始胸闷气短,拍片发现双肺弥漫性阴影,确诊为病毒性肺炎合并细菌感染。如果他再晚来一天,说不定就进了ICU。
从机制上讲,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黏膜屏障,细菌乘虚而入,发生二重感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病毒感染后,还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但抗生素并不能治疗病毒本身,它只是解决继发感染的问题。滥用抗生素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增加耐药风险。所以到底用不用抗生素,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不能自己随便吃。
那是不是所有感染都需要治疗呢?也不是。确实有些病毒感染症状较轻,身体能靠自身免疫力恢复。但关键是要识别哪些是需要特别警惕的信号。
如果体温超过38.5度持续不退、呼吸变快、胸闷、咳痰带血、精神反应变差,这些都不是普通感冒该有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已经发展成肺部感染甚至全身炎症反应。
现在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一些病毒感染后对身体的影响远远超过急性期。2023年中华呼吸杂志的一项回顾分析指出,流感病毒感染后六个月内,部分患者仍存在呼吸功能减退、运动耐力下降的问题。
这说明病毒并不是走了就完事,身体恢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慢,也更复杂。这种病毒后综合征,是临床上越来越受重视的课题。
关于预防,很多人只知道打疫苗,但不知道打哪种、什么时候打才合适。以流感为例,疫苗的保护效力与流行毒株匹配度有关,每年疫苗成分都不同。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9月到11月。打晚了,疫苗起效没赶上病毒高峰,意义就打了折扣。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针对老年人和婴幼儿人群,已经在部分城市推广接种。
除了疫苗,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这些措施,依然是最基本但最有效的防线。有人觉得现在疫情过去了,戴口罩没必要。
但在秋冬季呼吸道病毒高发的季节,口罩依旧是阻断传播的一道物理屏障。尤其在人多的地方、坐公交、去医院时,戴口罩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保护身边人。
如果家里有孩子、老人、孕妇这样的高风险人群,更要做好防护。病毒不会看你年纪大小,但它会挑身体弱的下手。孩子免疫系统不成熟,老人体力恢复慢,一旦感染,常常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家庭成员之间的保护意识,往往决定了一整个冬天的健康走向。
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点,很多人秋冬季感到反复咳嗽、哮喘发作,其实并不是单纯感染,而是老慢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些基础病被病毒诱发了急性加重。
2024年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显示,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首要诱因,占比超过六成。这种情况下,治疗就不是处理病毒那么简单了,需要调整整个慢病的治疗方案。
你以为咳嗽几声是小事,身体其实正在打一场硬仗。病毒的破坏力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深。它不光伤肺,还能影响心脏、脑部、甚至免疫系统的稳定。
长期反复感染,还可能引发支气管结构改变、肺纤维化等慢性后遗症。这些变化是不可逆的,不等到症状明显才引起重视,往往已经晚了。
秋冬季节防病毒,绝不仅仅是为了不感冒,而是为了不给身体埋下隐患。我们守住的不是一时的清嗓子,而是未来的呼吸自由。
病毒不讲道理,但我们可以有准备。提醒家里人早点打疫苗,提醒孩子放学回家先洗手,提醒自己出门带上口罩,这些看似琐碎的小动作,才是真正保护健康的大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呼吸杂志.2023.秋冬季节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与防控策略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流感疫苗接种指南(2024版)
3. 中华感染与免疫杂志.2024.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成人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
来源:管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