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英中学这事儿看,对诋毁污名教师的行为,还应该细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3:13 1

摘要:2023年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领导谈了师德师风问题,同时指出要坚决回击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

2023年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领导谈了师德师风问题,同时指出要坚决回击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

2025年9月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领导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情况,同时再次强调,及时澄清涉师不实举报,会同公安部严厉打击诋毁、污名教师等违法行为,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2023年的说法,从“蹭流量”这个短语来看,似乎是针对自媒体的。2025年即今年的说法,从“不实举报”这个短语来看,“澄清”分明是针对家长的,但是后面的“严厉打击”的对象却不限于家长,还包括自媒体。

可是,从最近发生的育英中学体罚事件来看,这些说法显得笼统了,还应该进行具体化,要进一步细化。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育英中学体罚事件来看,还存在一种半真半假的举报,对于这样行为,该如何定性?

这种在一定事实基础上,添油加醋,编造不实情节,把老师的一般的、不至于引起公愤的错误,虚构成严重的、能引起公愤的错误,算不算“恶意歪曲事实”?算不算“诽谤诋毁教师”?算不算侵犯老师名誉权?老师是否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关部门能不能支持老师维护自己权益?

而如果举报的家长同时是一个主播,是一个自媒体人,这算不算蹭流量?

对于这样半真半假、编造能引起公愤情节的举报,要不要予以“严厉打击”?而如果不进行惩戒,是不是合理呢?有没有可能出现效仿者?放任这种行为继续发生,对于教育是否有害?

我认为以上诸多问题,教育部门的领导们应该深入思考,好好研究研究。当前发生的育英中学体罚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典型案例。

在育英中学体罚事件中,家长付女士举报田老师体罚自己的儿子,有一部分是事实,认定田老师体罚学生成立。

根据联合调查组公布的情况通报来看,田老师拍了付女士儿子上臂一次,抓住其胳膊挥动一次,还有两次罚站超时,还有一次把课本扔在地上的失当行为。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田老师以上行为,公众会批评田老师行为不妥,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一定的处罚,但不至于引起公愤。

然而,付女士在举报的时候,在以上事实基础上:

第一,隐瞒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对自己儿子的错误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轻描淡写,让人觉得她儿子几乎没有什么错误,几乎就是无辜的;

第二,编造了对老师不利的不实信息,夸大了田老师的错误程度,甚至说是因为她没送礼被田老师故意针对,这达到了足以引起公愤的程度;

第三,加上直播间痛哭、吃安眠药,以及一些煽情的语言描述,赢得善良的公众同情和信任,反过来增大对老师的憎恶。

三合一,三位一体,瞬间引爆舆论,公众一边对付女士非常同情,一边对田老师和学校义愤填膺。

事实上,付女士的儿子屡次违反纪律;事实上,其他学生违反纪律田老师也处罚了;事实上,田老师并没有把座位牌扔在付女士儿子的脸上,更没有“啪啪”掌掴她儿子七八次,一次也没有。

根据规定,田老师体罚学生,应该受到处罚。当地教育局也已经对田老师进行了处罚,对分管领导也进行了处罚。

那么,家长的行为该如何处理?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这样的话,是否公平?教育部应该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全社会都应该理性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来源:悦读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