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融媒督办|贵阳:6场专场招聘,为残疾人“量身定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4:07 1

摘要: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年贵阳贵安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视力障碍的王熙媛指尖轻触盲文岗位介绍表,嘴角泛起笑意:“有个岗位太适合我了!以前参加普通招聘会,连企业基本信息都获取不全,现在有专人讲解和盲文资料,心仪的工作触手可及!”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年贵阳贵安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视力障碍的王熙媛指尖轻触盲文岗位介绍表,嘴角泛起笑意:“有个岗位太适合我了!以前参加普通招聘会,连企业基本信息都获取不全,现在有专人讲解和盲文资料,心仪的工作触手可及!”

这场专门为残疾人举办的招聘会,是贵阳贵安多部门携手落实市人大代表杨智帆《关于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建议》的生动缩影。从年初建议提出,到被纳入贵阳贵安2025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再到多部门协同推进落实,一条“有爱无碍”的残疾人就业之路正在贵阳贵安徐徐铺就。

一份建议背后的民生温度

“这份建议的提出,源于我在一线调研中目睹了残疾人群体求职时遭遇的困境。”谈及提出建议的初衷,市人大代表杨智帆眉头微蹙,“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长期闲置在家,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

杨智帆代表调研中发现,目前,残疾人就业面临信息对接不畅、人岗适配度不高、职场支持体系尚不完善等多重障碍,这些问题单靠一个部门难以解决,需多方协同破题。

市人大代表杨智帆(右一)在企业调研了解残疾人就业情况。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这份饱含民生情怀的建议也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活动不低于6场”被列入2025年贵阳贵安为民办“十件实事”。

随即,由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牵头,市人社局、市投促局、市工商联、市税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局等多部门迅速联动,全力思考如何为残疾人群体架起一座精准的“就业桥梁”。

“我们的不便,政府都想到了”

“你看,这份职业能力评估显示,你在细节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结合你的肢体情况,非常适合从事文案策划、咨询等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在8月22日举办的“贵阳贵安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现场,职业能力测评区内围满了人,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正耐心向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年轻求职者分析着刚“出炉”的测评报告。

陪同儿子前来应聘的李女士感慨道:“以前带孩子找工作很盲目,不知道他到底能干什么。今天测评老师给了很多建议,还推荐了适合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感觉眼前的路清晰多了!”

“帮助残疾求职者克服心理障碍、认清自身优势、明确就业方向,鼓励‘求职新手’迈出第一步,让更多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在贵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部副主任肖鹏看来,专场招聘会不是冰冷的简历投递,而是一场温暖对话的开始。

贵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部副主任肖鹏(左)向记者介绍残疾人就业工作推进情况。

为了让就业服务精准触达,招聘会前期,要对企业提供岗位进行初筛和适配性评估,招聘会现场的各项流程设置,更是下足了功夫——

手语翻译员们穿梭于招聘企业展位之间,双手如蝶翻飞,将企业的招聘需求与求职者的梦想串联;

不远处的直播带岗专区,主持人正热情通过镜头推介岗位信息、解答评论区提问,让不便到场的求职者“在线选岗”;

政策咨询区人头攒动,工作人员正为残疾人家庭详解每一项补贴政策和保障条款,提供全方位就业支持;

……

“这是今年举办的第5场专场招聘会,我们在残疾人群体提供440个岗位的基础上,还额外引入600余个面向残疾人家属的岗位。这也是源于前几场招聘会上,求职家庭反馈的实际需求。”肖鹏告诉融媒问政记者,5场专场招聘会的连续举办,累计提供了2550个岗位,已促成375人达成就业意向。

招聘会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服务结束。“我们还会持续收集求职者反馈,关注残疾人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环境适配度、岗位胜任情况、职业发展动态等,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让他们能就业、就好业,入职稳、发展好!”肖鹏说。

合力托起残疾人的“就业梦”

温情涌动的招聘会场外,贵阳贵安各部门也同心协力,合力托起残疾人的“就业梦”。

“为了全方位助力,党委政府将残疾人就业创业纳入《贵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与发展专项规划》,还配套出台《贵阳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办法》,无论是残疾人朋友想自己创业、找工作,还是有愿意招用残疾人的单位,都能得到全方位扶持,让就业路上少些难题、多些底气!”肖鹏告诉记者,除了能拿到各类补贴补助、贷款贴息,每年还有免费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帮大家把本事学扎实。

得益于多部门的积极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携手并肩,共同为残疾人铺就宽阔、温暖的就业之路。贵州瞿海宝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残疾人就业难,难在技能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可两者间隔着一层‘信息墙’,我们要做的就是搭起这座桥。”同样身为残疾人,公司董事长瞿海宝比谁都清楚残疾人求职的难。

贵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部副主任肖鹏(左一)与记者走访市就业与职业技能开发中心。

“每位求职者的性格特长、目标职业、工作经验、获奖证书……我们都会细心记录,犹如‘职业画像’;用人单位提交来的每一个岗位,我们也不敢马虎,要提前核查企业征信,甚至对接清楚是否有无障碍办公设施。”瞿海宝把自己的公司形象比喻成“红娘”。如今,公司已形成一套“人力开发—大数据录入—AI精准匹配—岗前培训—入职情况回访”的成熟服务模式。

仅今年以来,已有200余位残疾人通过瞿海宝的公司找到了长期稳定的工作。但对瞿海宝而言,喜悦不止于此,更源于公司在不断成长中,具备了与残联部门并肩携手,一同助力残疾人就业的能力。

“今年市残联与5家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打通更多就业新路径,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残疾人就业的实际保障。”肖鹏告诉问政记者。

看到各部门举措串点成线,不断织密残疾人就业帮扶体系,杨智帆代表心里满是欣慰。

9月初,贵阳贵安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热闹开赛,今年特别在办赛模式、激励机制和项目设置方面做了创新改进。“新增设的手工制茶、评茶员、数字孪生、短视频制作、藤编、陶艺等项目,让残疾人展示的舞台更丰富多元。每一个作品的完成、每一个精湛技艺的呈现,都是他们证明自我价值的有力发声!”肖鹏希望借技能竞赛,鼓励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自信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从“被动帮扶”到“主动赋能”,贵阳贵安正用实际行动为贵阳残疾人就业工作注入蓬勃活力。当更多残疾人在这座城市找到岗位、站稳脚跟,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终将成为贵阳贵安最动人的民生底色。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晴 杨萱

来源:贵阳融媒问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