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我在车间蹲点,亲眼看到成本会计小李对着电脑哭:ERP里最新版BOM显示某颗螺丝单价0.08元,仓库扫码枪扫出来却是0.12元,一条线一天用掉两万多颗,这一来一回直接差出八百块。
一张BOM表能把财务逼疯?
上周我在车间蹲点,亲眼看到成本会计小李对着电脑哭:ERP里最新版BOM显示某颗螺丝单价0.08元,仓库扫码枪扫出来却是0.12元,一条线一天用掉两万多颗,这一来一回直接差出八百块。
更离谱的是,生产部半夜偷偷改BOM没通知任何人,第二天核算直接崩盘。
到底谁动了我的成本?
先说怎么拿到真BOM。
别信邮件,邮件附件可能是上周的。
我直接冲进PMC办公室,盯着他们把系统里带版本号的PDF当场另存为,文件名必须带日期+产品编码+Rev号,谁改谁背锅。
现在新版ERP能锁死修改权限,可老系统没这功能,只能靠人工盯。
小技巧:把BOM打印出来让生产主管签字,再拍照发群里,谁改谁尴尬。
物料信息核对才是体力活。
以前我一条条对Excel,现在仓库装了物联网秤,物料一进库自动称重扫码,编码规格直接进系统。
但损耗率还是坑,注塑件标5%损耗,实际开模老师傅说8%才够,这3%的差能把利润吃光。
我现在每周拉一次生产数据,用AI算实际损耗,再反推BOM该不该改。
上周发现某款外壳损耗率从5%飙到12%,追过去一看,原来是新来的操作工把温度调高了20度,塑料全缩水。
成本逻辑别迷信教科书。
主料按采购价算没错,但辅料分摊得看场景。
我们喷胶工序,胶水按重量算,但喷嘴每喷一次浪费0.3克,这得算到设备折旧里。
半成品更坑,BOM里三层嵌套,MES系统能实时抓取每道工序的耗时和报废数,我现在用这些数据动态算成本,比传统定额法准多了。
上周发现某款主板测试环节报废率突然翻倍,调监控发现是测试针磨损,换针后成本直接降了7%。
最后说记录。
别用Excel,现在用区块链存证,每次改BOM必须写清楚原因、影响金额、谁批准的。
上周审计来查,直接扫码看记录,三分钟搞定。
记住:成本核算不是财务的独角戏,得让生产、采购、仓库都参与进来。
现在每天早会,我把前一天的损耗数据投屏,超标产线当场解释,连续三天超标直接扣绩效。
说到底,BOM管理就是和人性较劲。
系统再智能,也防不住有人半夜改数据。
只有把每个环节都晒在阳光下,让数据自己说话,成本才能真正可控。
来源:外向天空4j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