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城九月,秋意正浓,对毕业生来说,收获与启程在此交汇。9月26日,2025年包头市招才引智的秋季序章,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奏响,43家用人单位携千余个用人需求齐聚校园,与青年学子展开一场关于机遇、成长与城市未来的“双向奔赴”。
求职者在企业展位前排起长队。
青城九月,秋意正浓,对毕业生来说,收获与启程在此交汇。9月26日,2025年包头市招才引智的秋季序章,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奏响,43家用人单位携千余个用人需求齐聚校园,与青年学子展开一场关于机遇、成长与城市未来的“双向奔赴”。
现场直击:氛围火热 诚意满格
上午9时许,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创大厦内座无虚席,宣介会气氛热烈。“作为从工大走出来的学长,我亲身经历了包头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也亲眼见证了越来越多人才来到包头、扎根包头,在这片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友代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乌日根巴乙拉教授发言,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了在包头成长成才的真实故事,为这场“奔赴”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宣介会后的招聘现场同样火热,求职学子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穿梭于各企业展位间,仔细询问岗位要求、发展空间,慎重递交简历;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则耐心解答疑问,积极推介企业优势与岗位亮点,双向沟通的热情高涨。
“现场氛围特别好!岗位很多,也与我的专业高度契合,现场还提供面试指导和AI简历诊断服务,给我们刚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大帮助!”刚向北方重工集团投递了简历的张泽恩难掩期待。
来自吉林省的毕业生周佳美也表达了想要来包就业的决心,“听了宣介会对于人才政策的介绍,特别吸引我!”
从包钢、北重这样的大型国企,到天和磁材、双良硅材料等新兴产业“先锋”,43家单位拿出155个岗位、1004个用人需求。
“这几年每年都参加包头市举办的赴外招聘会,可以说为我们企业提供了精准对接的平台,效果显著!”蒙商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卫媛媛表示。
本次活动亮点频出,今年将招才引智的舞台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屏内,直播带岗如火如荼,主播与HR化身“带岗达人”,求职者与企业相隔千里仍能实时互动,突破了校园围墙的界限。
屏外,AI智能矩阵无声运转,通过大数据为人才与岗位精准“牵线搭桥”。在本次招聘会上,包头市精心搭建全域化引才智能服务矩阵,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需求的高效精准匹配;同时,构建大数据底座,通过对高校毕业生专业背景、技能水平、就业意向以及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等关键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全方位提升人才供需对接的精准度与适配性,确保人岗相宜、才尽其用。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线上线下共收取简历数3364份,筛重后1361份,其中博士、硕士396份。
政策发力:真金白银 精准滴灌
这场“热”的背后,是包头持续擦亮“包揽人才 头等大事”品牌、不断优化引才生态的扎实行动——
“事业编制企业用”“事业编制平台用”、《包头市人才政策包550摘要》《关于支持吸引青年人才来包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产业引才地图、人才引进白皮书等聚才“组合拳”;采取“带土移植”“候鸟式”聘任、“飞地式”引才等多种方式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并建立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科创人才生态保障等机制;在子女入学、医疗就诊、交通出行等“关键小事”上给予人才更多礼遇,解决后顾之忧,用最优待遇让求职者“近悦远来”,用最全要素保障让求职者、创业者“看见未来”。
政策红利已逐步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效。内蒙古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于立群表示:“我们学校专业设置,如机械、材料、化工、能源、低空经济等专业与包头产业结构高度契合,近年来毕业生留包就业意愿持续增强,2025届就有469人选择包头。”
在不少人印象里,包头是“钢的城”,是“老一辈”工业基地。如今的招聘会,却勾勒出包头崭新的“人设”。
产业“新”了。岗位需求透露出城市的转型步伐,除了传统的冶金、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光伏、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正集中爆发。包头不再只是“钢铁之城”,更是奔涌着创新活力的“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
招数“实”了。“博士20万、硕士10万”的补贴、“事业编企业用”的灵活机制、青年人才驿站的“一站式”服务……没有空话套话,全是真金白银和解决实际痛点的硬措施。
姿态“低”了。主动走进高校、搭建AI智能匹配平台,背后是城市服务意识的转变,从“我有什么你来看”转向“你需要什么我来办”,谦逊务实的态度成为吸引人才的“隐形名片”。
包头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合作交流科副科长尹雄介绍:“本次专场招聘会通过‘线下+线上’融合模式并引入AI智能服务,显著提升了人才匹配的精准度与招聘效率。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这一精准引才模式拓展至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区内高校,扎实推动‘蒙才包才留包’。同时,还将组建专门的招才引智小队,分赴黑吉辽、晋鲁豫、京津冀等地区的39所目标高校开展招聘活动,持续拓宽引才半径。”
一场招聘会,是一次人才的集中对接,更是一座城市发展决心的集中展示。包头这座“钢城”,正努力用产业的“硬度”和政策的“温度”,锻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这场秋日里的“双向奔赴”,成果值得期待。
来源:包头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