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闭源筑“小院高墙”,中国开源助力世界!中美AI竞赛高下立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1:55 1

摘要:当前中美两国争相发展,竞争白热化的领域,无疑就是人工智能。竞争的赛道更是已超越单一模型的性能比拼,演变为涉及芯片、算法、应用与全球治理的全面体系对抗,两国的角逐更是深刻重塑着全球科技格局。

当前中美两国争相发展,竞争白热化的领域,无疑就是人工智能。竞争的赛道更是已超越单一模型的性能比拼,演变为涉及芯片、算法、应用与全球治理的全面体系对抗,两国的角逐更是深刻重塑着全球科技格局。

2025年初,中国AI模型DeepSeek一经推出便创造了行业奇迹,上线7天内下载量飙升至6400万次,约为同期国内其他AI应用总和的6倍,3月时月活用户已达1.94亿,登顶全球AI原生应用榜单。这是"低成本、高效能+开源"策略的胜利,更是全球对AI多元发展的迫切需求与科技向善的共同追求。

这场竞赛的核心是产业生态的全面较量,算力、模型与应用构成的三层体系成为竞争关键。算力层面,美国英伟达H100/H20芯片仍垄断高端市场,但中国已实现突破性进展。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380亿美元,国产芯片占比升至42%,华为昇腾910C、寒武纪思元590等产品的FP16算力达80-100 TFLOPS,相当于英伟达H100的六成,价格却仅为其一半,在推理场景中已能满足需求,全年昇腾芯片出货量更是增至70万片。

中美在模型领域呈现出鲜明差异:美国依赖OpenAI、谷歌等巨头的闭源体系,OpenAI与甲骨文、英伟达形成千亿美元级合作闭环;中国则展现百花齐放态势,文心一言、豆包等大厂模型与DeepSeek、智源等创业公司产品构成多元矩阵,其中DeepSeek通过开源周公布推理优化细节,进一步扩大生态影响力。在应用端,美国微软Co-pilot、赛富时智能体深耕企业服务,中国则以场景赋能见长,深圳"AI公务员"落地政务服务,金融、医疗等领域的AI渗透率持续提升,互联网厂商全年AI预算增幅超60%,成为技术落地的核心推动力。

开源与闭源的路径选择,本质是发展理念的碰撞。美国选择闭源垄断,GPT-4、Claude等核心模型技术与训练数据严格保密,虽能维持短期优势,却限制了创新活力。中国则走多元化开源路线,华为昇腾CANN全面开源,百度、阿里等企业开放模型能力,通过技术共享扩大全球影响力。这种策略不仅降低了开发者门槛,更通过全球社区协作加速技术迭代,成为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重要抓手。

中美巨头纷纷布局"芯片-云-模型"闭环。美国谷歌以TPU芯片、GCP云服务与Gemini模型构建生态,微软将GPT深度嵌入Office与Azure,2025年Q4营收达764.41亿美元,AI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中国阿里率先完成体系化布局,阿里云提供算力支撑,通义系列模型输出算法能力,平头哥芯片补齐硬件短板,成为最具潜力的生态型选手。

军事领域成为AI竞争的新前沿。美国五角大楼投入128亿美元推进JADC2系统,其"普罗米修斯"平台的TRPE算法目标识别准确率达95.8%,实现秒级打击决策。中国依托昇腾芯片与量子计算构建混合智能中枢,珠海航展亮相的"蜂巢"系统可调度5万架无人机作战,第六代战机"玄鸟"的"天机"系统能协调无人机蜂群实施饱和攻击。

全球治理层面的规则博弈同样激烈。美国通过"芯片四方联盟"与Quad投资者网络构建排中供应链,限制光刻机等核心技术出口,试图掌控规则制定权。中国则倡导"发展导向"的治理原则,提出助力"全球南方"接触AI技术,推动包容普惠发展,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权。

当前中美AI竞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比拼的是生态韧性与系统能力。美国依托先发优势巩固"算法霸权",中国则凭借开源生态与场景优势实现"体系化超车"。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开放合作而非"小院高墙"。中美作为科技大国,应落实"旧金山愿景",在全球治理中承担责任,让AI真正造福人类。

来源:白杨观察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