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国家统计局亮出上半年5.3%的GDP增速时,经济韧性的底色已然显现。但房地产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图景: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下滑3.5%和5.5%。这种宏观经济与楼市数据的“温差”,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重构期
当国家统计局亮出上半年5.3%的GDP增速时,经济韧性的底色已然显现。但房地产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图景: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下滑3.5%和5.5%。这种宏观经济与楼市数据的“温差”,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重构期的必然阵痛。2025年过半,楼市的分化逻辑正从模糊走向清晰,城市能级、产品创新与营销变革的三重博弈,正在重塑行业的底层逻辑。
一、分化加剧:城市能级决定楼市“生存温差”
上半年楼市的最大特征,莫过于“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加速成型。一线城市成交量逆势增长5-15%,成都以17万套的销量登顶全国,而三四线城市成交均价同比下滑约10%。明源数字营销院的数据显示,一线、新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成交总价中位数上涨5-20%,北京上海更是达到17-20%的涨幅,这种“头部城市领涨、尾部城市筑底”的态势,本质是资源集聚效应的终极体现。
支撑高量级城市热度的,是二手房与“好房子”构成的“双托手”机制。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达71%,同比涨幅9%,成为楼市流动性的主要贡献者。但这背后暗藏隐忧:重点城市一二手房价差已达8344元/㎡,创年内新高,“以价换量”的模式正在向刚需板块渗透。北京、上海、深圳90㎡以下二手房成交占比超60%,低总价产品的价格内卷已然显现。
新房市场则呈现“改善高端化”的突围路径。5月新规产品出台后,“好城市+好房子”组合爆发惊人能量,开盘去化率较非新规项目高出30-50%。一线城市180㎡以上大平层成交占比提升3%,新一线城市120-140㎡改善型产品同样增长3%。这种结构性行情背后,既有购房者对居住品质的升级需求,也折射出房企在核心城市“扎堆拿地”的战略选择。但需警惕的是,当头部企业集体涌入高端市场,未来或面临“改善型供给过剩”的风险——绿城在长三角县域城市的深耕案例,恰恰提示着差异化布局的重要性。
二、代际更迭:35%的95后购房者重构市场逻辑
楼市的深层变革,正发生在需求端的代际更替中。明源数字营销院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2025年上半年,95后购房者成交占比已达35%,较去年提升11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分新生代不仅活跃在刚需市场,在上海千万级豪宅成交中,95后占比已达13%,成交绝对值同比激增10倍。
年轻人的入场正在改写游戏规则。他们是“数字原住民”,习惯通过VR看房、直播选房获取信息;他们注重“悦己型消费”,对社区配套、智能科技、绿色健康等要素的敏感度远超上一代;他们的购房决策更依赖社交圈层,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的种草效应显著。这种需求迭代,倒逼房企在产品设计上融入更多元的场景化思考,在营销方式上构建更精准的年轻化触达体系。
然而,房企的应对仍显滞后。上半年中介带客占比同比上涨5%,自然成交下滑5.1%,“渠道绑架”的困境持续加剧。部分项目为拉动成交,将佣金点位抬高至8-10%,但收效甚微——在上海某刚需盘,渠道费占比已达房价的12%,陷入“高成本拓客-低利润成交”的恶性循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头部房企正在线上撕开缺口:2025年6月,头部房企直播场均留资30-50组,是普通房企的1.5-2倍,华润、保利等企业通过“高频高质”的内容输出,将用户平均观看时长提升至86秒,印证了自营渠道的潜力。
三、效率革命:从“流量争夺”到“存量经营”的转型
当增量市场见顶,“复访客户”正在成为成交主力。数据显示,当前超8成客户需2次以上到访才能成交,其中2-3次到访占比约60%。这种“理性化置业”趋势,表面看是转化效率的降低,实则暗藏“存量经营”的机遇。在三四线城市,地缘客户复访转化率可达10-12%,较新访客户高出5个百分点,这为房企深耕本地市场提供了明确路径。
营销的破局之道,在于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私域运营”的闭环体系。头部房企的实践已经给出答案:招商蛇口通过“总裁直播+项目云游”组合,单场活动带动线下到访量提升40%;龙湖的“U享家”小程序整合看房、选房、缴费全流程,用户留存率达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逻辑:在渠道成本高企的当下,唯有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资产,才能实现营销效率的本质提升。
产品力的回归同样关键。上半年新规项目的热销证明,当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好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上海某新规项目通过“LDKB一体化”户型设计、全屋智能控制系统、社区共享空间等创新,实现开盘即售罄,溢价率达15%。这种“产品为王”的逻辑,正在倒逼房企从“高周转”转向“精耕作”,在户型创新、工艺工法、社区服务等领域建立新的竞争壁垒。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
2025年的楼市,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城市分化打破了“普涨时代”的幻想,代际更迭重构了需求逻辑,营销变革倒逼效率升级。对于房企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核心城市,需警惕高端市场的供给过剩风险,深耕细分客群;在下沉市场,可借鉴绿城模式,通过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突围;在营销端,摆脱渠道依赖,构建自营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下半年,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到来,叠加政策工具箱的储备空间,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回暖。但无论行情如何波动,那些能读懂分化密码、抓住新生代需求、坚守产品初心的企业,终将在这场行业重构中占据先机。楼市的革命尚未结束,属于“质造时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来源:倪卫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