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的是不用东躲西藏,值的是把原本被驱赶的灰色收入洗成合法现金流,值的是把“打游击”换成“固定摊位”,客流从随机变成稳定,收入直接翻三倍。
深圳凌晨两点,煎饼摊的铁板还在冒油,老板把最后一张饼递出去,手机到账提示音连响三声:75块。
这一晚他收了1832元,比旁边便利店夜班店员半个月工资还高。
政策把路边划线成“夜市示范区”,城管递给他一张“临时备案证”,这张纸值多少钱?
值的是不用东躲西藏,值的是把原本被驱赶的灰色收入洗成合法现金流,值的是把“打游击”换成“固定摊位”,客流从随机变成稳定,收入直接翻三倍。
成都去年新增1.2万家备案摊贩,数字看着温和,背后是把1.2万个家庭从失业统计里悄悄抹掉。
要的是就业数据好看,摊主要的是钱。
双方一拍即合,街道办出面划时段、划地段,水电保洁全包,月管理费只要600元,相当于一天20块,连半袋面粉钱都不到。
有人拍到凌晨三点的成都,一排排烧烤炉像流水线,一串羊肉进价1块,卖4块,一晚上能卖800串,毛利2400,扣掉摊位费、调料、碳,净落1800,一个月就是5万4,比写字楼里挂着“总监”头衔的人高出一截。
杭州“网红煎饼大叔”更绝,他把摄像头架在炉子上,直播怎么摊面皮,在线人数常年两千人,打赏不算,光抖音团购一天就卖出200单,一单提成8块,月入两万多。
大叔不是瞎玩,他算过:线下摊位一天最多300张饼,线上再卖200单,等于把产能直接拉高60%,而房租、水电、人工一分没加,边际成本接近零。
平台要的是内容,大叔要的是订单,各取所需,他把“熟能生巧”升级成“流量复利”,手艺没变,收入结构变了。
重庆烧烤摊主拍“深夜烟火气”短视频,三天涨粉十万,带火自家摊位,也带火整条街。
游客拿着手机按图索骥,出租车师傅都学会一句话:“去网红烧烤街打表不打表都行。”客流量提升40%,不是形容词,是摊主每天数竹签数出来的。
一串韭菜卖3块,成本3毛,游客一次点20串,老板笑纳54块毛利,还顺手卖冰啤酒,一瓶进价2块,卖8块,一晚上啤酒毛利就过千。
短视频平台需要人间烟火,摊主需要人气,镜头一架,双方一起把钱赚了。
供应链也在偷偷帮衬。
1688上钢化膜1块5一张,贴膜小哥贴完收30,一天贴50部手机,毛利1425,一个月4万2。
拼多多把冻品羊肉串送到家门口,烧烤摊主不用凌晨去批发市场挨冻,多睡三小时,多卖两百串,利润率再抬15%。
预制菜厂家把煎饼面糊装进袋,摊主加水就能用,省掉调面、洗盆时间,出餐速度从3分钟压到1分钟,午饭档能多卖30张饼,多赚90块,一个月又多出2700。
有人算过,一个贴膜摊启动资金只要1200块:折叠凳80、台灯45、工具包60、膜进货100张共150元,再留800块周转。
第一天就能回本,第二天开始纯赚,没有装修期,没有培训期,没有押金,现金流比任何奶茶店都快。
政策把门槛降到脚踝,供应链把成本压到骨头,平台把客流送到面前,三股力量一起推着小摊往前跑。
写字楼里还在讨论35岁危机,夜市里40岁的大姐已经靠卖烤肠给闺女攒出大学学费。
她不懂KPI,不懂OKR,她只懂一根肠进价0.7元,卖3元,一晚上卖300根,净利690,一个月2万出头。
她也不懂“流量变现”,但她知道把摊支在地铁口,人流就是钱流。
有人嫌摆摊丢面子,可银行卡余额不会说谎。
面子是别人给的,票子是自己挣的。
当政策把路边白线画成合法摊位,当手机镜头能把一张煎饼拍成全国订单,当批发网站把进货价压到几毛,小摊就不再是“退路”,而是“快车道”。
你还觉得摆摊是穷途末路吗?
来源:月月樱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