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云安区镇安镇坚持以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抓手,通过搭建平台、引育人才、转化成果三大举措,高效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资源,推动高端人才下沉一线,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带动农户”的良好局面,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智力支撑。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云安区镇安镇坚持以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抓手,通过搭建平台、引育人才、转化成果三大举措,高效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资源,推动高端人才下沉一线,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带动农户”的良好局面,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智力支撑。
丨旧厂“焕新”:从闲置空间到产业枢纽
▲镇安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
镇安镇积极盘活镇闲置旧厂房资源,融合省级博士工作站和云安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打造“前站后厂”式人才服务平台,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通过“前站”收集技术需求、链接人才资源,推动人才直达“后厂”、服务企业,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功能优势互补、作用发挥倍增,同步推进“招才引智+技术转化”,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赋能产业”的闭环生态。目前共有进站专家64名,其中博士学历人才28名,有效推动产业与人才双向赋能。
丨双向“引育”:从“输血”到“造血”的人才生态
▲青年突击队在镇安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直播间进行现场直播
依托人才驿站,镇安镇积极链接省农科院、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柔性引进专家40人,精准匹配12支“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产业服务。在引进外部智慧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培养。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对接活动41场,邀请专家授课11次,开展乡村电商特训班等专题培训,年培训超1000人次,成功培育省级乡土专家7名、乡村工匠3名,中级以上职称人才5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本土人才支撑。
▲专家团队前往镇安咖啡种植基地进行现场指导
丨成果“落地”:从实验室到农民腰包的“加速度”
▲技术人员正在广东海洋大学农旅协作校企联合实验室里进行蔬菜和土壤样本检测
通过政校企协同机制,镇安人才驿站推动建设多功能实验室,支持科研检测、技术培训和成果孵化,助力企业攻关和农业升级。截至目前,驿站联合实验室帮助广东众兴食品公司成功研发8个新品种,推动企业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此外,麻竹笋、预制菜、咖啡、火龙果等产学研基地成效显著,其中麻竹笋基地在技术赋能下,年增产约20万斤,产值达224万元,带动就业超过200人,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来源:云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