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0:01 1

摘要:电信普遍服务强调普遍性、平等性和可承受性。国际电信联盟(ITU)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球电信普遍服务。1998 年,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中对电信普遍服务的特征作出了明确界定。ITU指出,电信普遍服务包括服务的普遍性、接入的平等性及用户的可承受性三方面内容。

电信普遍服务强调普遍性、平等性和可承受性。国际电信联盟(ITU)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球电信普遍服务。1998 年,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中对电信普遍服务的特征作出了明确界定。ITU指出,电信普遍服务包括服务的普遍性、接入的平等性及用户的可承受性三方面内容。

服务的普遍性是指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就应该有覆盖全国范围的电信服务。接入的平等性是指用户在价格、服务和质量各方面都应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无关所处地理位置、民族、性别、信仰。可承受性则是指用户能够以负担得起的价格或资费水平享受电信服务。

“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累计支持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农村地区 10 万个4G、5G基站建设,历史性实现“村村通宽带、乡乡通 5G”,全面打通了广大农村地区接入数字时代的信息“大动脉”,偏远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网络基础能力跨越式提升

自宽带纳入电信普遍服务的十年来,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覆盖水平、高速率用户占比、网络平均速率等方面的持续提升。

1.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大幅提升

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初期,我国仍有十几万行政村网络接入能力不足 4Mbps。截至 2021 年 11 月底,全国51 万个村级单位均已通宽带,行政村、贫困村1通宽带比例全部提升至100%,实现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全国 4G 网络覆盖行政村比例超过99%,行政村较大人口规模聚居区、移民安置点、农场林场等地区4G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 2025 年 2 月底,行政村实现90%以上通5G网络,边境管理及贸易机构实现 96%以上通4G 网络。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光纤、4G 和 5G 网络质量良好,有效支撑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业务开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农村高速率用户占比持续增长

我国农村宽带用户数不断增长,从2017 年的不到五千万,到2024 年已接近 2 亿。2017 年我国农村固定宽带接入百兆及以上速率用户占比不到 20%,2020 年首次突破 90%,2024 年达到96.5%。

3.农村宽带网络质量持续优化

在我国宽带网络覆盖向深向广的同时,网络质量持续优化。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光纤网络速率保持持续增长,2020 年平均速率超过百兆,如图 4 所示。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4G网络平均速率从 2019 年 31Mbps 增长到 2024 年 49.39Mbps,如图5 所示。与此同时,2022 年以来,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5G 网络平均速率稳定在 200Mbps 以上。

(二)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均对贫困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作出部署。

为更好发挥宽带网络优势,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和部系统定点县、片区县的光纤宽带与 4G 网络覆盖,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进一步将宽带网络向有条件的贫困自然村延伸。“十三五”初期,我国尚有约 5 万个行政村未通宽带,其中包括大量建档立卡贫困村,还有 15 万个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不足4Mbps。

我国第一到第七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任务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 6 万个农村4G 基站建设,其中三分之一的任务部署在贫困地区,推动行政村、贫困村通光纤宽带比例分别从 2015 年不足 70%、62%全部提升到2020 年的98%以上,西藏自治区从 4%提高到 99%,如图 6 所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通光纤宽带比例从不足 26%,快速提升到2018 年87%,进一步提升到 2020 年 98%以上。

2021 年 2 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电信普遍服务,在连接信息社会方面实现了人人平等,带动了教育医疗服务、优质商品物资等各类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网络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

(三)宽带应用激活乡村新动能

通过电信普遍服务支持,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快速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电商直播、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乡村治理、智慧党建等服务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切实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大乡村人民共享信息化红利,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1.民生服务:绘就乡村公共服务新图景

智慧教育。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教育部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 100%通宽带。基于高速宽带网络的远程教育系统正在彻底深刻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让农村孩子可以打破地理、时间等限制,享受到和城市一样“无差别”的优质教育资源。2024 年 12 月,我国农村地区在线教育使用率达24.0%,

用户规模达 7517 万人。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18 年率先实现“万兆骨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教育光网全覆盖,打造异地同步的互动课堂模式,推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交互式体验信息化教育产品“智能白板”助力构建沉浸式教学新场景。

智慧医疗。2020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联通信函〔2020〕251 号),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面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推出互联网宽带和专线接入资费优惠。

目前,远程医疗已覆盖所有市县,全国 70%卫生院和上级医院已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极大地缓解了农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甘肃依托普惠泛在的农村宽带网络,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全覆盖,保障农民就医网上一站式结算;云南在红河、保山等地建设医疗云平台,支持远程会诊和急重症救治,缩短急救响应时间至 11 分钟;河南汝阳县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远程诊疗”网络平台,老百姓“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城市医院的医疗服务。

2.乡村治理:构建乡村基层治理新生态

网络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依托高速的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打破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治理模式,智慧党建、智慧监控等应用助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在提升治理效能、改善公共服务、激发乡村活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在偏远村组安装云广播设备,定时播放党建理论、政策解读及治理通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四川推出全国首创应用“魔镜慧眼”,通过热成像监控技术推动其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有效解决村民管理、道路监控、防火防汛等难点问题;宁夏打造多款AI 识别产品,已为 21.3 万农村用户提供家庭安防服务,搭建起农村“雪亮工程”。

3.生产作业:催生生产生活方式新变革

智慧农业。宽带网络为应用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牧风险管控、在线生产培训、农情预警、扫码溯源等农村生产应用逐步拓展。“全农码”累计赋码22.76 亿个,“农事直通”APP 服务主体达 106 万,数字化生产模式推动农村生产方式不断变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实施智慧牧区项目,实现智能称重、智能饮水、智慧放牧、自动饲喂等养殖模式,显著提高牧民生产效率;在云南普洱祖祥智慧茶园,利用5G网络实现茶树生长数据实时分析,节约人工成本1200 万元/年,产品合格率从 85%提升至 96%;新疆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信息技术”的新产业模式,打造“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定制“田园云手机”,为农民用户提供实时农业技术指导。

海上作业。面向海上养殖、海上牧场、海上风电、海上航路、海上锚地等海上生产作业区及内海、领海等海域重要场景,灵活部署高中低频 5G 基站,充分满足各种场景网络容量需求,实现更广泛海域的通信覆盖,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广东搭建全国首个 5G 海洋专网,在沿海区域建成基站超千座,解决4 个海洋牧场、10 台海上风机、近 400 个有人居住岛屿和4 千余公里海岸线的近海覆盖,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浙江面向港口、航线、锚地、渔场四类场景,构建海域覆盖立体模型,打造“沿海体验远、近海信号稳、远海呼得着”的海洋专网,实现舟山沿海50 公里范围内4G/5G 信号连续覆盖,服务海上用户超过10 万人,日均激发数据流量高达 120TB。

4.电商直播:铺就乡村振兴致富新路径

通过宽带网络,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可以卖向全国各地,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网络流量”带动了“产品销量”。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5年 3530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 2.5 万亿元,“网络电商+直播”为广大农民开启了一条增收创富的“高速路”。

在云南鹤庆新华银器小镇,村民利用“5G+AR”技术实现全景监控和线上购票,带动400余茶农户均收入超 8 万元;甘肃定西扶持龙头企业和电商企业助力农产品上行,2024 年全市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5.35 亿元;湖南郴州沙洲村探索“红色文旅+绿色产业+网络电商”的发展模式,一年接待游客超过 20 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 万元。

来源:爱你到无法自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