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病后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等症状。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如犬、猫)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及黏膜侵入人体。
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
认识狂犬病:致命但可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病后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等症状。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如犬、猫)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及黏膜侵入人体。
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但通过传染源管理、避免狂犬病暴露以及暴露后进行科学规范的预防处置等方式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动物传播狂犬病:风险分级
高风险动物
犬类是我国人间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野生动物如蝙蝠、狐狸、狼等也可传播狂犬病病毒。
低风险动物
牛、羊、猪等家畜传播风险较低。
禽类、鱼类、蛇类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预防关键:从源头减少风险
1.为宠物接种疫苗
给犬、猫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核心措施。这不仅是对宠物的保护,更是对家人和社区的保护。
2.文明养犬,承担责任
外出遛狗请拴绳、戴嘴笼,防止咬伤他人。主动办理犬只登记,不随意弃养,履行养犬责任。
3.避免被动物抓伤、咬伤
不要接近和逗弄诸如流浪犬、猫、狐狸、獾等野生动物,不随意嘻逗陌生宠物和拴养动物。
暴露后处置:三步救命法
若不慎被犬、猫等高风险动物抓伤、咬伤,请立即遵循以下步骤:
1.彻底清洗伤口。立即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抓伤处约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净。
2.消毒并就医。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并立即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医。
3.规范使用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Ⅰ级、Ⅱ级或Ⅲ级)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
注意:千万别觉得伤口结痂了就万事大吉,或者认为自己身体底子好能扛过去。被动物抓伤、咬伤后,最关键的就是要严格按照医嘱,全程、足量、规范地接种完所有剂次的狂犬病疫苗,不要自行中断接种。每一次接种都是在为你的生命保驾护航。
常见误区解答
1.“轻微抓伤无需处理”
只要皮肤破损,即使无出血,也可能感染病毒,必须清洗消毒并及时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医,经专业医生评估接种狂犬病疫苗。
2.“超过24小时接种无效”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应遵循“越早越好”原则,24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效果最佳,但超过24小时接种仍然有效。如某一针次出现延迟,其后续针次的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时间间隔相应顺延,无需重启程序。
3.“宠物接种疫苗后咬人无需处置”
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人被咬伤后仍需清洗伤口,并及时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开展规范处置。
4.“被咬了两三天都没事,肯定安全了”
狂犬病也是有潜伏期的,被咬后并不会马上发病。其潜伏期多数为1~3个月,极少在1周内或1年以上。
狂犬病防控需要多部门协作和全民参与,通过犬只免疫、规范暴露后处置和公众积极参与,可有效控制狂犬病流行。每份努力都在拯救生命!你我共同行动,让狂犬病成为历史!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