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不容易的妈妈,对孩子伤害最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0:03 1

摘要:但今天,我想请你暂停一下,听一句来自家庭教育专家郑委老师的、可能让你感到刺痛的真相:

亲爱的妈妈,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容易”的人?

是你,在孩子高烧的深夜独自抱着他奔向医院;

是你,在辅导作业时被气到心梗却只能深呼吸;

是你,在家庭开支捉襟见肘时默默盘算;

也是你,在丈夫下班酣睡时,独自面对一室清冷和满心疲惫。

明明是2个人的孩子,却只有你一个人扛下了所有育儿的千斤重担。

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你觉得自己太苦、太累、太不容易了。

你渴望被看见,被心疼,被分担。

但今天,我想请你暂停一下,听一句来自家庭教育专家郑委老师的、可能让你感到刺痛的真相:

亲爱的妈妈,当你深陷于“我不容易”的情绪中时,你可能正在不自觉地,对孩子造成最大的伤害。

这并非指责,而是一次充满关怀的唤醒。

因为这条让你痛苦的“不容易”之路,终点通往的,恰恰是“伤害式育儿”的悬崖。

直播中,一位妈妈连线,她的故事是无数家庭的缩影:

丈夫常年在外,是“周末夫妻”;她独自带两个年幼的孩子,每天神经紧绷,孩子9点不睡她就开始焦虑,10点还不睡,家里必定“爆炸”。

她渴望丈夫回来分担,觉得只要丈夫在,一切就能“二对二”,迎刃而解。

你是不是也这么想?

但郑委老师一句话点醒了她,也点醒了直播间成千上万的妈妈:

“一个女人如果遇到事情焦虑,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她会把全家都带上焦虑。

你老公回来了,你对老公的期待也会变成焦虑,你会更痛苦。

一个遇事情绪化、焦虑的妈妈越努力带孩子,孩子会越差的。”

这像不像当头一棒?

我们总以为问题出在外面——是丈夫不给力,是孩子不听话。

但郑委老师提醒我们向内看:

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不容易,家庭里就没有容易的人了。

一个开心的女人是不知道累的,一个知道累的女人是永远不开心的。

当你满心都是“我的不容易”,你的焦虑、你的怨气,就会像空气中的PM2.5,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家里的每个角落,侵蚀着孩子的内心。

孩子是天生爱妈妈的,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你的每一个情绪。

你的抱怨,在他们听来,可能是:

“爸爸不好,这个家不好,都是爸爸的错。”

久而久之,他们要么学会了和你一起怨恨父亲,失去了力量的来源;要么因为无法承受你的负能量,选择用叛逆和封闭来逃离。

所以,问题的根源,或许不在于爸爸“缺位”这个行为,而在于妈妈面对“缺位”时的“心态”。

当然,这绝不是为爸爸们开脱。

郑委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爸爸的“缺位”也分情况,只有看清了真相,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法。

他将“丧偶式育儿”中的父亲,清晰地分为了七种类型:

1不能参与:物理原因导致,如军人、常年驻外工作等,身不由己。

2无暇参与:工作极度繁忙,起早贪黑,时间精力被完全占据。

3不用参与: 观念问题,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本就是女人的事。

4不想参与:自私、缺乏责任心,宁愿把时间花在打游戏、钓鱼上,也不愿投入家庭。

5不会参与: 愿意搭把手,但能力有限,让干的事,不会干。

6不愿参与:想参与,但总被妻子指责、否定(“你不行!”“让你弄更糟!”),心生抱怨,干脆不参与了。

7不敢参与:妻子过于强势,他一参与家庭矛盾就升级,甚至引发争吵,最后吓得不敢再插手。

郑委老师说,这七种类型,责任划分完全不同:

1和2,双方都没责任, 这是时代和生活的无奈。

3和4,责任在男人, 是他的观念或责任心出了问题。

5、6、7,责任的核心,却在女性身上。

请你对照一下,你家的那位,属于哪一种?

看清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笼统地抱怨,而是能更精准地找到问题的症结。

在所有抱怨“丧偶式育儿”的故事里,“静静”的连线,像一声惊雷,让所有人沉默。

曾经的她,因为自己的“任性”,在孩子只有两岁半时,亲手掐断了孩子与父亲见面的机会,独自带着孩子去了另一个城市。

整整8年,她以为自己没说过前夫的坏话,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她以为自己独自扛起一切,就是最伟大的母爱。

直到她开始学习,才惊觉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

当她带着快10岁的孩子重新回到爸爸身边时,孩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家休学,无法正常融入学校。

她在直播中泣不成声:“我太任性了……我把他(前夫)当成工具,也把自己当成工具,我不知道……”

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案例!

它用最极端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被自己的情绪和怨恨蒙蔽了双眼的母亲,即便付出再多,带给孩子的也可能是“伤害,甚至是虐待”。

她隔绝的,不只是一个男人,而是孩子生命中一半力量的来源,是爷爷奶奶的慈爱,是一个家族的根。

孩子的情感,就在这人为的“丧偶”中,变得匮乏,甚至枯萎。

幸运的是,她醒悟了,并且勇敢地去弥补。

是的,这很难,但这才是真正的母爱——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为孩子的未来,放下自己的执念。

讲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办?

郑委老师给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核心解法,也是今天所有妈妈都必须记住的一句话:“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敬母亲、爱母亲,才是丧偶式育儿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

因为:孩子,是透过妈妈的眼睛看爸爸的。

如果你家的丈夫是第一、二种(不能/无暇参与),真正有智慧的妈妈会怎么做?

她会在孩子面前不断树立父亲高大的形象:“爸爸为了我们这个家,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他回不了家,心里最苦。

我们在家,要照顾好自己,关爱好彼此,让爸爸安心。”

这种“同舟共济”的理解与担当,会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他会同时敬爱那个不容易的父亲,和这个深明大义的母亲。

如果你家的丈夫是第三、四种(不用/不想参与),这是最难的,因为改变一个成年男人的观念和责任心,难如登天。

那怎么办?放弃吗?不。

郑委老师说,你要引导孩子懂得“生命的真相”,敬畏“家族轮回的力量”。

你需要先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然后和孩子一起探讨:“爸爸为什么会这样?他的成长经历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改变,你会不会也轮回他的模式?”

这不是抱怨,而是带领孩子站在更高维度上看待生命,从而生出自我成长的力量。

如果你家的丈夫是第五、六、七种(不会/不愿/不敢参与),那么妈妈,请你一定要勇敢地审视自己。

是不是你太能干,让他“不会”?

是不是你太爱指责,让他“不愿”?

是不是你太强势,让他“不敢”?

这时,唯一的解法就是:让孩子不仅有母亲,还能感受到母爱。

一个真正有“母爱”的母亲,是温柔的,是包容的,是允许犯错的,是能让丈夫和孩子都感到安全的。

当你不再是那个紧绷的、苛责的“监工”,而是一个温暖的、流淌着爱的港湾,丈夫才愿意靠近,孩子才会真正地放松和绽放。

写在最后

所以,亲爱的妈妈,我们回到最初的那句话:觉得自己不容易的妈妈,对孩子伤害最大。

“丧偶式育儿”可以是“自嘲和戏谑”,绝不能是“抱怨和不满”,认为自己不容易。

因为这份“不容易”里,包裹着受害者的委屈、抱怨者的怨气、和操控者的焦虑。

孩子长期浸泡在这样的能量场里,如何能成长为一个内心丰盈、情感健全的人?

《道德经》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当家里的“阳”暂时微弱时,作为“阴”的你,最该做的,不是让自己也变成一块抱怨的、坚硬的石头,而是修持自己,成为一片更广阔、更滋养、更充满爱的大地。

当你不再觉得自己不容易,当你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真正的力量时,你就是那个家里的“和”,是孩子永远的定海神针。

如果你正深陷“不容易”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如果你渴望改变,却不知从何下手,那么,你需要的或许是一位能真正引领你走出困境的导师。

去关注郑委老师吧!

我相信,在他的引领下,你会找到那条通往内心平静与家庭幸福的回家之路。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

来源:爱与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