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高校大学生宣讲大赛决赛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省高校的学子用真挚的语言和创新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与生动实践。
9月27日,“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高校大学生宣讲大赛决赛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省高校的学子用真挚的语言和创新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与生动实践。
本届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联合主办,是今年百姓宣讲大赛创设的特色单元。活动紧密结合大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聚焦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生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奋斗精神、积极担当作为的青春风采。
决赛现场,选手们突破传统宣讲的单一形式,以故事讲述、情景再现等多元方式,将个人成长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用青春视角解读价值观,用鲜活实践诠释中国梦,用同龄人听得懂、乐于听的语言,把大主题装进小故事,让理论厚度与青春热度撞了个满怀,为在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精神盛宴。
英烈故事活起来,红色基因里藏着中国梦的答案。多位选手将目光投向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与“时代楷模”,用深情讲述唤醒集体记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超正以“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为脉络,重现他面对国家贫油困境主动奔赴北大荒,靠撬杠、滚杠建起钻井,又在井喷事故中不顾腿伤用身体抢险的壮举,让“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跨越时空;青岛理工大学董锐娴、单骁程回溯1938年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的事迹,在侵华日军三江大讨伐的背景下,她们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吸引火力,子弹耗尽后毁掉枪支、手挽手高唱《国际歌》沉江殉国,如今乌斯浑河畔的纪念碑,成为英烈精神永不褪色的见证。
身边故事暖起来,平凡身影里藏着价值观的温度。宣讲中,选手们善于从身边人、身边事汲取灵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可感可触。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周万钰、唐宁聚焦特教群体,讲述听障学生用数字绘笔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残障运动员在乒乓球赛场打破偏见、视障学子通过触摸学习中医康复技艺的追梦历程,展现出特殊群体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用热爱点亮人生的坚韧;山东警察学院纪凯舰以自身成长为线索,分享从小受警察父亲影响萌生职业向往,又因李涌英烈的英勇事迹坚定从警信念,最终考入警校的故事,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誓言融入青春选择,让责任与担当在代际传承中愈发鲜明。
实践服务动起来,青春答卷里藏着新时代的力量。选手们结合自身参与的志愿活动与学术实践,分享青年践行价值观的具体路径。齐鲁工业大学冯吉琛讲述作为“青鸟计划”成员投身政务服务的故事,分享站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录制舞台朗诵《读中国》的经历,用一系列实践诠释青春志愿的价值;聊城大学李炳霖分享井冈山实践的感悟,将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娓娓道来;山东理工大学孙乐乐则结合“一起云支教”志愿服务与涡虫太空科研项目,展现师生如何将个人专业所长与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让理想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经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评审,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组、二等奖8组、优秀奖21组。获奖选手用青春视角诠释价值观、用真挚情感传递正能量的表现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本次大赛为全省高校搭建起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与实践。下一步,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将向获奖选手颁发“山东省大学生宣讲员”聘书,并适时组织开展巡回宣讲,在更广范围内播撒价值观的种子,激励青年以奋斗谱写中国梦的新篇章。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