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一大早,信都区中信社区网格员骑着电动车开始每日检查。在冶金东生活区39号楼前,新安装的银色供水管道格外醒目。“之前水质偶尔发浑,大家反映后,很快就换上了新管道。”居民宋新印说。
一张精细网格织就社区幸福图景
本报记者郭雨晗通讯员赵雅静
9月26日一大早,信都区中信社区网格员骑着电动车开始每日检查。在冶金东生活区39号楼前,新安装的银色供水管道格外醒目。“之前水质偶尔发浑,大家反映后,很快就换上了新管道。”居民宋新印说。
作为拥有1.5万常住人口的“超大社区”,中信社区面临着千头万绪的治理难题。“上万人就是上万个需求,过去靠社区几个工作人员,跑断腿也难以及时响应。”社区党委书记吴红梅坦言,服务覆盖有“盲区”、信息传递有“延迟”,曾是她最头疼的事,哪怕只是一次简单的政策宣传,社区工作人员都要耗时数周才能覆盖主要楼栋。
破解之道在于创新治理模式——该社区推行“一网同心,多元共治”,把整个社区精细划分成20个网格,配备160名楼长和186名志愿者,凝聚驻区单位、社会团体等多元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
临近中午,社区惠民食堂飘着饭菜香,居民有序排队,刷卡取餐。“两荤一素只要8元,社区还给60岁以上老年人每餐补2元。”正在打饭的居民武坤笑着说。像这样的惠民食堂,中信社区共有3个,除了提供可口的饭菜,社区还会安排网格员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作为全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中信社区与辖区内的22家商户协商,为快递外卖小哥提供热水供应、商品打折、充电等多种贴心服务。
完成5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为冶金小区东、西区建设10个充电棚和20个汽车充电桩,解决部分小区管道漏水、杂物堆放等民生问题……一系列行动诠释大社区治理的核心要义,用一张精细网格织就温暖民生图景。“万人小区治理没有捷径,我们要用贴心服务,把每家每户的‘需求清单’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清单’。”吴红梅说。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