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登基称帝,狄仁杰冤狱逃生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43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8:52 1

摘要:话说武则天自从在洛水举行“拜洛受图”的仪式后,就想篡夺李唐的天下,自己当皇帝。武承嗣在旁边鼓动得最起劲。这样一来,武家的亲戚们都相继掌握了权力。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43

话说武则天自从在洛水举行“拜洛受图”的仪式后,就想篡夺李唐的天下,自己当皇帝。武承嗣在旁边鼓动得最起劲。这样一来,武家的亲戚们都相继掌握了权力。

像苏良嗣那样的正直大臣,早就被罢免了。而索元礼、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都巴结武家的人,专门盯着李唐的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只要找到一点可疑的地方,就诬告他们谋反,然后一个个抓起来杀掉。

算起来,从武则天改年号为“永昌”,到第二年改元“天授”,中间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被她杀掉的李唐宗室和唐朝大臣,数都数不过来。

又因为《周书》里有一篇叫《武成》,和自己的武姓碰巧一样,就把它看作是上天预示的吉兆,下令改用周朝的方法来记年月。

武则天特别把永昌元年的十一月改成正月,十二月改成腊月,而原本夏历的正月则改叫一月。还把“年”改叫“载”,年号也改成“载初”。

她又封周朝和汉朝的后代为“二王”,虞、夏、商三朝的后代为“三恪”,反而把李唐宗室的名字从皇族族谱里删掉了。

她还把自己的堂外甥宗秦客提拔为凤阁侍郎。这个宗秦客有点小聪明,当官以后天天在宫里陪着武则天,和她一起新造了十二个汉字。

武则天给自己取名“曌”(zhào),还把皇帝的“诏书”改称为“制书”。又封她的男宠薛怀义为辅国大将军、鄂国公。这个薛怀义收罗了一大帮地痞无赖,让他们当和尚,在京城里横行霸道,没人敢管。

有个叫法明的和尚,胡编了一部四卷的《大云经》,献给武则天,说她是弥勒佛转世,应该代替李唐做人间的君主。武则天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下令把这部经书颁行天下,又命令长安和洛阳以及各州都修建庙宇来珍藏这部经书。

有个侍御史叫傅游艺,带着关中地区九百多个老百姓,跑到皇宫前上书,请求武则天自己当皇帝,把国号改为“周”,还给正在位的皇帝李旦赐姓武。

武则天假装不同意,但却把傅游艺升了官,提拔为给事中。没过多久,朝廷百官、皇亲国戚、远近的百姓、四方少数民族的首领、和尚道士等等,一共六万多人,又联名上书,提出的请求和傅游艺的一样。

当时的皇帝,也就是豫王李旦,为了能活下去,也不得不自己主动请求赐姓武氏。大臣们又报告说,有凤凰从明堂飞进上阳宫,然后又停在左御史台的梧桐树上,好久才飞走;还有成千上万的红羽毛麻雀聚集在朝堂上,大家都请求太后立刻登基做皇帝,来应和这些“祥瑞”的征兆。

武则天这才下制书表示同意,把唐朝改为周朝,旗帜崇尚红色。她亲自登上则天楼,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授”。接着,大臣们给她上了尊号,叫“神圣皇帝”。她把皇帝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皇太子李成器则降为“皇太孙”。

整个大唐的江山,就这么轻轻松松落到了武则天手里,比当年王莽篡汉还要容易。

过了五天,她在神都洛阳建立了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他的妻子姒氏为文定皇后。周文王的后妃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一位隔了千百代的“孝女”吧。

冬至那天,她在万象神宫祭祀上帝,用始祖周文王夫妇配祭,各种神灵也都跟着一起受祭。

她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其他像武士彠哥哥的孙子们,如武攸归、武重规、武载德、武攸暨、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绪、武攸止等人,都封为郡王,她的姑姑姐姐们都封为长公主。

她还把并州文水县改名为武兴县,待遇比照汉高祖刘邦的家乡丰邑和沛县,让那里的百姓世世代代都不用服劳役。

武则天觉得自己的亲戚和家乡邻居都沾了光,唯独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好像还没得到足够的好处,未免有点欠缺,于是又给公主加了三千户的封地。

可太平公主脸上并没有高兴的样子,也没有上书谢恩。武则天猜想她是因为刚死了丈夫,所以心情郁闷,就打算另外给她找个丈夫,让她有新欢。正好武承嗣的妻子死了,武则天就想把公主嫁给他做续弦,这事都快说定了,偏偏公主自己不愿意,还是闷闷不乐。

武则天没办法,只好让她自己选。公主居然厚着脸皮说:“要想让女儿改嫁到武家,除非是武攸暨才行。”

武则天说:“武攸暨明明有妻子,难道你愿意去做妾吗?”

公主微笑着说:“陛下是天下之主,女儿是陛下的女儿,怎么能给人做妾呢?不过,有钱有势了就换老婆,也是常有的事。只要陛下您说一句话,这事不就成了吗?”

武则天点点头答应了,就把武攸暨叫来,商量换老婆的事。没想到武攸暨一向怕老婆,一时不敢答应。这把武则天给惹火了,竟然使出了狠毒的手段,暗中派人把武攸暨的妻子给毒死了。

这样一来,武攸暨才放心大胆,高高兴兴地娶了这位太平公主。公主也欢欢喜喜地嫁给了武攸暨。

婚礼的排场不比当年小,一对漂亮的人儿结合了,倒是门当户对,各得其所。不过,武攸暨娶了这么一位受宠的公主,怕老婆的程度恐怕要加倍了。

武则天又任命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宗秦客为检校内史,给事中傅游艺为鸾台侍郎平章事。

宗秦客曾私下劝武则天改朝换代,所以能当上内史。傅游艺入朝做官才满一年,官服颜色就从青色、绿色换到了红色、紫色,当时的人讽刺他是“一年四季都在升官的官”。他还和内史岑长倩、左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左金吾大将军邱神勣、侍御史来子珣等人,一起被皇帝赐姓为武。

不久,宗秦客因为贪污被罢免,邱神勣、史务滋、张虔勖、傅游艺这几个人,也接连犯罪,一个个都被杀了。

这时周兴已经升任文昌右丞,有人告发他,说他和被处死的邱神勣是一伙的。武则天就命令来俊臣去审问这个案子。

来俊臣当时正和周兴一起吃饭,接到皇帝的命令,就对周兴说:“朝廷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审问一个罪犯,只怕这罪犯不肯老实招供,你说该怎么办才好?”

周兴回答说:“这有什么难的?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烧得滚烫,然后让那个罪犯进到瓮里面去,不怕他不认罪!”

来俊臣听完,就真的找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说的方法用炭火把瓮烧得滚烫,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兄弟,我这里有皇上的命令,要审问你,现在就请你进到这个瓮里去吧!”说着就把皇帝的敕令拿给周兴看。

周兴还没看完,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跪下来认罪了。这就是著名的“请君入瓮”事件。

最后,武则天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从宽处理,只是把周兴流放到岭南,但周兴在半路上就被仇家杀掉了。

索元礼比周兴还要残酷,不久之后也伏法被杀了。

这时候,李唐的宗室几乎被杀光、被废黜光了。就连已故太子李贤留下的三个儿子,义丰王李光顺和他的弟弟李守礼、李守义,也都被软禁在宫里。

还有豫王李旦的几个儿子,除了太子李成器,也只准在宫里住,不准出宫。表面上,武则天赐他们姓武,装作很亲近的样子,实际上却是防备他们造反,暗中监视着。

有个凤阁舍人叫张嘉福,为了讨好武则天,暗中指使洛阳人王庆之等几百人,联名上书,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这时,内史岑长倩已经升任右相,他极力反对,说皇嗣李旦现在好好地在东宫,不应该再有这种提议,并且上表请求皇帝下诏严厉斥责这种言论。

武则天犹豫不决,又召见地官尚书同平章事格辅元征求意见。格辅元说的和岑长倩一样。

武承嗣盯着太子之位已经很久了,听说这两人都反对,心里非常不爽,就指使纳言欧阳通去诬告岑长倩和格辅元图谋不轨。欧阳通不肯诬告,武承嗣又派自己的亲信去告密,同时自己进宫说他们的坏话。

就这样,岑长倩和格辅元被逮捕下狱。审问他们的就是来俊臣。他把岑长倩的儿子也抓了来,诱骗他,让他把欧阳通也牵连进来。

欧阳通明白自己是因为不肯顺从武承嗣才遭此灾祸,在公堂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一点也不屈服。

来俊臣仗着权势,滥用酷刑,各种毒辣的手段都用尽了,欧阳通始终不肯屈招。来俊臣竟然捏造了口供,说欧阳通和岑长倩、格辅元共同谋反,就这样,这三个人被冤枉地杀死了。

武则天又召见王庆之,问他:“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呢?”

王庆之回答说:“古人说:‘神灵不享用非同族类的祭品,百姓不祭祀非同族类的祖先。’现在陛下已经登上皇位,却还让李氏的人当继承人,我实在不明白。”

武则天说:“你先退下吧,让我仔细想想。”

王庆之趴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哀求,不肯离开。武则天就赐给他一张盖了印的纸条,当面嘱咐他说:“以后你想见我,就把这张纸作为出入宫门的凭证,守门的官吏就不会拦你了。”

王庆之这才磕头谢恩出去了。

武承嗣因为没能如愿,多次怂恿王庆之进宫去请求。王庆之也甘心当他的走狗,天天进宫求见。武则天渐渐觉得厌烦了,而且她心里也明白,更换太子这件事关系重大,实在不应该操之过急。于是召见凤阁侍郎李昭德来商量。

李昭德笑着说:“先帝天皇(唐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拥有天下,理应传给自己的子孙,作为万代的家业,怎么能把侄子立为继承人呢?从古至今,哪有侄子当了天子,却给姑姑建立太庙祭祀的道理?况且陛下您接受了先帝的托付,如果把天下传给武承嗣,那先帝在天之灵可就没人祭祀了。”

这一番话,一下子点醒了武则天。她就让李昭德去阻止王庆之,不许他再进宫见面,并且赐给李昭德一根棍子,叫他去把王庆之赶走。

李昭德拿着棍子出来,正好碰上王庆之大摇大摆地要进宫,真是自己来找死。李昭德一把抓住他,把他拖到宫门外,对着在场的官员们大声说:“这个贼子想废掉我们的皇嗣,改立武承嗣为太子,我现在奉皇帝的命令,用这根棍子打死他!”说完,就把棍子交给旁边的官员,叫他们动手打。

那些官员们也早就讨厌王庆之没事找事,乐得教训他一下,立刻把王庆之按倒在地,先挑那些不致命的地方,打了几百下。直到他眼睛、耳朵都流出血来,又再加了几下,结果了他的性命。

之后,武则天任命武攸宁为纳言,重新起用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平章事。

狄仁杰在朝廷上公正严明,不肯巴结讨好武家的人。还有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乐思晦、右卫将军李安静,也像狄仁杰一样刚正不阿,因此都被武家的人所嫉恨。

武家的人又唆使来俊臣暗中陷害他们。来俊臣觉得狄仁杰刚被重用,一时半会儿扳不倒他,就先从别人下手。

李安静因为在武则天改朝换代时,不肯在劝进表上签名,来俊臣就上书告他谋反,还说乐思晦和李安静关系好,很可能是一伙的。武则天最恨的就是“谋反”这两个字,就命令来俊臣严加审问。

李安静义正词严地说:“我是唐朝的老臣,要杀就杀!若问我谋反的事,我实在没什么可招认的!”乐思晦也坚强不屈。来俊臣就指鹿为马,硬说他们谋反有据,一道诏书下来,又把这两个人送上了黄泉路。

武则天反而觉得自己很英明,于是在天授二年的冬天,把第二年(公元692年)的年号改为“如意”。后来她又因为长出了两颗新牙齿,认为是长寿的吉兆,又把年号从“如意”改为“长寿”。

在这之前,武则天曾派使者到各地去安抚百姓,同时注意选拔人才。这时趁着改元加恩,她接见了这些使者推荐上来的人,不管是有才干的还是平庸的,都给他们官做。上等的试用为凤阁舍人、给事中,次一等的试用为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

当时有人作诗嘲讽说:“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耙子)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意思是补阙、拾遗这类官多得能用车装、用斗量,侍御史多得像用耙子推的一样,校书郎则像是同一个碗模子脱出来的,个个都一样。

有个叫沈全交的举人,又续了两句:“曲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意思是安抚使们心术不正,蒙蔽了圣神皇帝武则天的眼睛。

御史纪先知听说沈全交续诗嘲笑,就弹劾他诽谤朝政,请求在朝堂上对他施以杖刑,以儆效尤。武则天却笑着说:“只要你们这些官员不滥用选举,何必怕别人说闲话呢?”竟然把沈全交释放了,没有追究。

没过多久,朝廷又颁布制书,任命郭霸为监察御史。当时又传出一个笑话,有人给郭霸起了外号叫“四其御史”,甚至有人叫他“吃屎御史”。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郭霸以前当宁陵县丞的时候,听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就主动请求去军中效力,发誓说“要抽徐敬业的筋,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吸光他的骨髓”,所以得了“四其御史”这个“美名”。

还有一次,御史中丞魏元忠生病,郭霸去探望,竟然偷偷尝了魏元忠的粪便,然后假装高兴地说:“病人的粪便如果是甜的,就让人担忧;现在您的粪便是苦的,说明病快好了。”魏元忠虽然当面没责备他,但心里非常厌恶这种不近人情的谄媚行为,病好以后,经常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因此郭霸又得了个“吃屎御史”的绰号。

然而,武则天只喜欢他会拍马屁,根本不管他行为有多卑鄙,所以他照样能升官发财。

闲话少说,且说那个来俊臣,秉承武家子弟的意旨,一心想陷害忠良。害死乐思晦和李安静之后,他又想对狄仁杰下手,凭空掀起风波,把狄仁杰也扯进谋反案里,同时还将同平章事任知古、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左丞卢献,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好几位大臣,一起罗织罪名,狠狠地写了一封奏疏。他还请求武则天降下敕令,说如果犯人一经审问就承认罪状,可以免除死罪。

武则天一向深信来俊臣,当然批准了。于是狄仁杰等人被逮捕下狱,由来俊臣审讯。来俊臣先问狄仁杰谋反的事是不是真的,狄仁杰却非常平静地说:“大周革命,万物更新,我是唐朝的旧臣,心甘情愿被杀死,说我要造反,是事实。”

来俊臣听了,不禁微微一笑,心想:“好一个硬骨头的大臣,倒自己承认了,省得我动刑。”

等到审问任知古等人时,任知古他们也自知难逃一死,回答的和狄仁杰一样。只有魏元忠辩解了几句。来俊臣也懒得再细问,下令把他们全部关回监狱里去。

有个判官叫王德寿,他和宰相杨执柔有矛盾,就进监狱探望狄仁杰,劝他诬陷杨执柔也参与谋反,说这样或许可以免死。

狄仁杰一听,厉声喝道:“皇天在上,后土在下,都可以证明我狄仁杰的忠心!怎么能让我去诬陷好人呢?”说完,竟一头向柱子撞去,顿时血流满面。

王德寿吓得赶紧摆手,连连赔不是,又嘱咐狱吏好好照顾狄仁杰,然后才转身离开。

狄仁杰见看守的狱吏稍微放松了警惕,就撕下一块衣襟,咬破手指,在上面写了一份血书,申诉自己的冤情,然后悄悄塞进棉衣里。

第二天,王德寿又来看他,狄仁杰就对他说:“天气这么热,我有件棉衣,请你吩咐狱卒帮我转交给家里人,把里面的棉絮去掉。”王德寿答应了,就让狱卒把棉衣送到了狄仁杰家里。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拆开棉衣,发现了父亲的血书,立刻跑到宫门前喊冤告变,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

武则天看了帛书,就召来俊臣问话。来俊臣狡辩说:“狄仁杰等人入狱后,我并没有剥夺他们的官服官帽,住处也很舒服,如果他们真的问心无愧,怎么会自己承认谋反呢?”

武则天问:“整个案子的犯人都招认了吗?”

来俊臣回答:“只有魏元忠还没有老实招供。”

武则天说:“那就再派审问官去审问清楚,免得冤枉了他们。”来俊臣嘴上答应着退下了。

武则天于是命令侍御史侯思止去复审。侯思止别人不问,单单提审魏元忠。魏元忠仍然极力为自己辩解。

侯思止命令手下把魏元忠头朝下倒挂起来。魏元忠破口大骂侯思止。侯思止更加生气,想用更残酷的刑罚。

魏元忠说:“侯思止!你要是想要我魏元忠的脑袋,尽管砍去!要想让我承认谋反,任凭你用什么酷刑,我魏元忠也绝不会认!”

正说着,忽然通事舍人周綝奉命前来,说是皇帝派他来查看犯人的情况。

侯思止这才停止用刑,急忙派心腹去告诉来俊臣。来俊臣赶紧拿出官服官帽让狄仁杰等人穿上,让他们去见皇帝的使者。

周綝到了监狱,只是大致看了看,一句话也没说。来俊臣却趁机伪造了一份狄仁杰等人承认罪行、表示甘心受死的《谢死表》,让周綝带回去复命。

总算狄仁杰等人命不该绝,之前被杀的乐思晦的儿子,当时被没入宫中为奴,年纪才九岁,长得眉清目秀,非常聪明。有一次被武则天看见,问他叫什么名字。这孩子从容跪下奏道:“我父亲乐思晦因为得罪奸臣被杀,我的家已经破了。可惜陛下这么英明,国家的法律却被来俊臣他们这帮奸臣欺瞒玩弄了。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请您随便挑选一个朝廷里您一向信任的忠臣,交给来俊臣去审问审讯,我保证没有一个不被诬陷成叛党的!”

武则天听了,说道:“你这小小的年纪,倒认得出来俊臣吗?”就让他先退下,一面派太监到监狱里,把狄仁杰等人带进宫来。

狄仁杰等人进宫拜见武则天,行过臣子之礼后,一齐喊冤。

武则天问道:“你们如果真的冤枉,那为什么之前自己承认谋反呢?”

狄仁杰激动地说:“如果我们当时不承认,早就被活活打死了,哪里还能重新见到陛下,申诉冤情呢?”

武则天又问:“那为什么后来又作了《谢死表》呢?”

狄仁杰等人齐声说:“我们根本没有这回事!”

武则天让左右把那份《谢死表》拿给他们看。狄仁杰等人仔细一看,便说:“这好像是判官王德寿的笔迹,我们的笔迹和这个完全不一样,这分明是伪造的。”

武则天听了,不由得点了点头,于是就下令释放他们七个人回家。七个人谢恩退出皇宫,被武承嗣看见了,急忙进宫对武则天说:“这七个人明明有反叛的心思,陛下为什么把他们放了?”

武则天说:“做事要留有余地,况且他们谋反的证据并不确凿,何必滥杀大臣呢?”

武承嗣还想请求武则天彻底追究,武则天说:“皇帝说过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能反悔,你不知道吗?”

武承嗣不敢再坚持,只好闷闷不乐地出去了。但他还不死心,又暗中嘱咐手下的官员联名上奏,请求杀掉狄仁杰等七人。

这些官员不敢不听,就草拟了一篇模棱两可的奏章呈了上去。唯独侍御史霍可献,是裴宣礼的外甥,他竟然跪在殿前当面陈奏说:“陛下如果不杀裴宣礼,臣情愿死在台阶前!”说着,就用头去撞殿前的台阶,撞得血流满地。

为了那点官职俸禄,竟然心甘情愿害死自己的舅舅,甚至不惜撞头流血。荣华富贵对人的诱惑,竟然能达到这种地步!

来俊臣也上奏说裴行本罪行严重,不可不杀。这时,秋官郎中徐有功实在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奏道:“陛下有爱惜生命的美德,来俊臣等人不能顺应陛下的美德,反而想劝陛下做暴君,到底是什么居心?请陛下明察!”

武则天于是宣布说:“你们不必在朝廷上争论了,我自有主张。”说完就退朝了,大家也都散去。

当天晚上,武则天颁布制书:将狄仁杰贬为彭泽县令,任知古贬为江夏县令,裴宣礼贬为彝陵县令,魏元忠贬为涪陵县令,卢献贬为西乡县令;将裴行本、李嗣真流放到岭南。

这七个人被贬官流放,武家的人算是稍稍出了口气。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武承嗣竟然被罢免了宰相的职务。这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武承嗣为什么会被罢相呢?请看下回分解。

来源:深度知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