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初心!《文献语言学》创刊十周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8:31 1

摘要:9月27日,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文献语言学》创办十周年庆祝大会,来自京内外的学者专家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领导、校领导以及本学科研究生共一百余人参加活动。

9月27日,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文献语言学》创办十周年庆祝大会,来自京内外的学者专家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领导、校领导以及本学科研究生共一百余人参加活动。

段鹏校长致欢迎辞,对前辈学者的鼓励、学界同仁的帮助、中华书局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段校长高度评价了华学诚教授团队推动建设的“文献语言学”,他指出,这个学科既承接清代朴学传统,又开创现代研究新路,立足文献、研究语言,既讲究扎实考据,又注重理论创新,把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与现代语言学熔于一炉,成功实现了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现代化转型。段校长充分肯定了华学诚教授主编的《文献语言学》学术集刊,认为该刊所坚守的办刊宗旨、办刊方针,刊物的发稿质量、编辑水平、出版质量等,都经受住了学术界的检验。段校长对学科建设与刊物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并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强对文献语言学学科及《文献语言学》刊物的支持,在科研平台高水平建设与发展、学科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条件支持与学术环境优化等各方面,提供更多更切实的保障措施。

《文献语言学》主编华学诚教授汇报了十年办刊历程,他把这一历程概括为五个阶段:创刊缘起:踵武前贤,负重涉远;首刊诞生:云程发轫,培风图南;初创五年:勠力同心,砥砺前行;进入核刊:精血诚聚,功不唐捐;总结反思:笃行不怠,永矢弗谖。《文献语言学》2021年进入C刊,2023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首批“核心”集刊。华学诚教授说:“《文献语言学》集刊2015年秋季创刊,到现在第20辑出版已经十年。这是我们编辑团队不断坚守不断摸索的十年,是与学界同仁和中华书局编辑专家携手共进的十年,也是一个学术集刊从迷茫到自信的十年。”

刊物学术顾问王宁先生、鲁国尧先生、江蓝生先生或发来贺信或发表祝贺视频,对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和《文献语言学》集刊所取得的成就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学科发展和刊物的未来寄予厚望。江先生特别指出,“《文献语言学》为续我中华文化根脉,培育一代新人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应该给它记上一功”,前辈学者的鼓励心声跃然纸上。

中华书局时任编室主任秦淑华编审、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古汉语研究》主编唐贤清教授、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所长方一新教授作了现场道贺发言。中华书局前总编、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刊物出版决策人顾青编审,深情回顾了刊物的诞生情形;中华书局现任董事长肖启明编审表示将继续全力支持办好刊物。北语原校长、著名语言学家、学科建设与刊物创办主要决策人崔希亮教授,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对刊物创办以来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肯定,从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与国际交流的角度提出了殷切希望,并诚挚祝贺刊物越办越好。

国内学科同仁和刊物同行纷纷发来贺信、贺联。

学术刊物是新知传播的载体,更是时代思想的镜像,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文献语言学》的诞生与成长,承载着超越文字本身的使命与重量。站在十年的里程碑前回望,主编华学诚教授感慨万千,与我们对话分享了《文献语言学》的十年创刊之路。

问:《文献语言学》创刊的缘起为何?

“文献语言学”的概念首先提出于上世纪中后期,随着北语中文一级学科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点,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二级学科都获得了高层次发展的机会。我们学科团队大致分析了在现行学科体系下建设中国历史语言学科存在的利弊,决定选择“文献语言学”这一概念,并认为“文献语言学”是对包含汉字研究在内的中国历史语言学最好的理论概括,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历史语言学发展之路。

为了及时报导“文献语言学”学科的最新且重要的研究成果,探讨“文献语言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1月,《文献语言学》学术集刊在首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上正式面世,并公开亮出了简明的办刊宗旨:“立足事实分析语文现象,依据文献研究汉语历史,贯通古今探索演变规律,融会中外构建学科理论,凝聚队伍成就学术流派。”

问:《文献语言学》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1年,本刊刚刚跨入第六年时,南京大学公布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名单,《文献语言学》赫然在列。南大C刊评审体系有一些基本的准入门槛,比如必须连续办刊满五年、每年按时出版两辑等,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才有资格进入评审。本刊在刚刚满足基本条件之际,便得以入选,这不仅是对本刊学术质量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之前五年不懈努力的肯定,编辑团队为此感到既兴奋又骄傲,多年来的辛苦付出总算有了回报。在接下来的2023-2024、2025-2026年的两次遴选中,《文献语言学》毫无悬念地均被CSSCI所收录。

2023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valuation Studies,简称CASSES)依据学术辑刊(以书代刊)的吸引力(Attraction)、管理力(Management)、影响力(Impact)(简称AMI)指标体系,评选出两类,一类为“核心”,一类为“入库”。《文献语言学》成功进入首批核心类,我们深感荣幸。

《文献语言学》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出版刊物20辑,发表论文329篇,其中文献词汇学最多,近100篇,包含词语考释、词汇演变、同义词反义词、方言词汇、古籍训释、注疏、词义解释、训诂方法探讨等。涉及文献语音学的60余篇,涵盖古音研究、韵书考证、方言语音、语音演变等领域的探讨。文献语法学的40余篇,涉及语法结构分析、虚词研究、句法演变、语法现象探讨等。文献文字学与语法学数量相当,包括汉字形体研究、疑难字考释、字书校勘、汉字演变等研究。文献方言学的近30篇,涉及方言历史研究、方言词汇考证、方言文献整理等。文献校勘与版本学的30余篇,包含古籍校勘、版本考证、文献辨伪、文献价值研究,涉及对传世文献、宗教文献、出土文献考证。学科理论与学术史的10余篇,包括学科定义、学科发展、学术思想研究、学者贡献探讨等。

问:《文献语言学》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从研究内容看,今后需要着力拓宽学术视野,更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语言理论精粹。从学科领域上看,也需要拓宽。中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今后要加强语言学与艺术、经济、法律等学科文献语言以及中医药乃至其他自然科学文献语言的研究,让中国古代文献语言的整体面貌得到真实描写,并基于这种描写去深入探索符合中国文献语言特点的历史语言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文献语言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大力发展文献语言学对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板凳甘坐十年冷,不为繁华易匠心,文献语言学团队将会为“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和《文献语言学》集刊的未来继续努力奋斗。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