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的大凉山层林尽染,田间地头粮丰收果飘香。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丰收来敲门》特别节目组走进普格县,在普基镇红军树村广场搭建起“丰收舞台”,用镜头全方位记录彝乡大地的丰收盛景,立体化呈现乡村振兴的普格实践。
金秋时节的大凉山层林尽染,田间地头粮丰收果飘香。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丰收来敲门》特别节目组走进普格县,在普基镇红军树村广场搭建起“丰收舞台”,用镜头全方位记录彝乡大地的丰收盛景,立体化呈现乡村振兴的普格实践。
作为全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重点打造的年度融媒体节目,“丰收中国2025”之《丰收来敲门》节目以“敲门送丰收礼物,分享丰收喜悦”为核心,深入全国特色农业产区,既挖掘优质农特产品,也助力产销精准对接。此次走进普格县,节目组将镜头对准当地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农文旅融合的鲜活场景,展现该县“产业兴、文化活、农民富”的生动景象。
录制现场的“好物推荐”环节成为产业振兴的鲜活注脚。螺髻山镇特补乃乌村展示的“西芋7号”马铃薯,是经西昌学院团队改良的品种,凭借平均亩产2826.6公斤的高产表现和丰富的花青素含量,从“温饱薯”蜕变为“致富薯”,带动千亩连片种植基地农户亩均增收显著。五道箐镇采洛洛博村推介的高山乌骨鸡,则依托泸州市龙马潭区援彝工作队建成的科研选育基地,实现年孵化200万羽鸡苗、带动村民户均增收的产业规模,驻村第一书记现场讲述的“基地育苗+农户散养+保价回收”模式,生动诠释了特色产业的增收效能。此外,珍珠米、腊肉香肠等农特产品纷纷亮相,构成普格特色农业的“丰收图谱”。
文化的浸润,让丰收更添底蕴。作为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红军树村在录制现场设置了丰富的文化体验环节。彝绣传承人指尖翻飞,用彩色丝线织就彝族图腾;彝族漆器展示等互动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舞台上,月琴演奏的悠扬旋律与彝族歌谣的质朴唱腔交织,彝族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用彝文写下“彝岭欢歌,丰年普格”等字样,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笔墨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录制地红军树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正是普格“红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样板。园区通过600余亩特色种植区与循环养殖模式,年创利润超百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据了解,本次节目录制完成后,将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央视频、央视三农平台等多渠道播出。届时,全国观众将通过荧屏看到凉山彝乡的文化魅力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
来源|凉山日报
来源: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