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边境关闭可谓罕见。自2014年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马拉舍维奇作为枢纽,一直担任着中欧陆路货运的欧盟“东大门”角色。波兰方面在9月12日决定因俄白“西方-2025”联合军演及无人机越界事件,采取全面封锁波白边境措施,这不仅包括铁路,还涵盖公路口岸。直到军演结束
经过近两周的中断,中欧班列终于迎来解封时刻。
当地时间25日,波兰官方宣布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令中欧班列在波白之间恢复通行的消息正式落地。
业内人士纷纷表达欣喜之情:被堵在马拉舍维奇区域的班列终能继续前进,整个物流行业为此振奋。
此次边境关闭可谓罕见。自2014年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马拉舍维奇作为枢纽,一直担任着中欧陆路货运的欧盟“东大门”角色。波兰方面在9月12日决定因俄白“西方-2025”联合军演及无人机越界事件,采取全面封锁波白边境措施,这不仅包括铁路,还涵盖公路口岸。直到军演结束后,波兰仍未立即解禁,直至本月25日才宣布开放。
物流企业的信息显示,引发广泛关注的“滞留300列班列、货值250亿欧元”说法存在夸张成分。实际上,截至波兰宣布开放时,布列斯特地区滞留的中欧班列超过130列,且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中国跨境电商相关货物。许多货物代理人和业内人士对此也表现出理性态度,认为波兰不可能长时间彻底切断与白俄罗斯的物流往来,毕竟该口岸不只是中欧班列,也是白俄甚至欧洲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近期国际环境有所变化。随着白俄罗斯与美国举行高层会晤并解除对白俄航空的制裁,业界判断未来口岸政策可能更趋缓和。基于此,各大货代公司在口岸关闭期间,多选择暂停发货并观望形势变化。部分集装箱暂留等待,大多数欧洲客户也理解此次属不可抗力因素。
每逢中欧班列出现拥堵或类似的口岸中断事件时,“寻找替代路线”的讨论就会升温。有人提出通过里海的“中间走廊”或经圣彼得堡港口转运,但业内仍持谨慎态度。事实表明,由于俄乌冲突和欧洲港口政策限制,北方航线的海铁联运规模有限,无法大范围分流。包括乌克兰中转线路在内,各备选方案有明显短板,如回程货量失衡、车板短缺、所经口岸接驳能力不足,导致运输效率下降、成本上升,远难与主通道相比。
中欧班列与马拉舍维奇口岸的粘性由其高吞吐量和优质的去回程货运结构决定。即便技术上具备替代通路,实际客观条件限制了分流规模。综合来看,短期内没有能够替代马拉舍维奇的通路可显著分担其货运压力。
伴随波兰边境口岸的重开,预计短期内过境将出现拥堵,需约一周时间消化积压班列。业内提醒,尽管通行恢复,口岸能力有限,有望随着积压班列依次通行而逐步好转。
本次风波既体现了地缘政治对国际物流链的影响,也为行业敲响“多元备选通道不可或缺”的警钟。对于中国与欧洲间的陆路货运而言,持续提升通道韧性和风险应对能力,正变得尤为重要。
来源:杨子观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