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到底有多强?李世民到底是如何缔造了贞观之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06:58 1

摘要: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外平定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政权,对内推行科举、重用贤才,同时对政治、军事制度进行改革。再加上君臣相合,才造就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外平定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政权,对内推行科举、重用贤才,同时对政治、军事制度进行改革。再加上君臣相合,才造就了贞观之治。

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称帝,至此,唐朝进入了李世民的时代。虽然皇位是夺来的,但是因为李世民的功绩,让人们不由自主的忽略了这点。可以说,即便和所有盛世作比较,贞观之治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过,对于贞观之治,很多人都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究竟何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最明显的,就是军事力量的提升。在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周围是群敌环绕、危机重重。北方的突厥虎视眈眈、西北的吐谷浑也目露凶光,就连东边的高句丽,也蠢蠢欲动,想要从唐朝身上撕下一块肉。

尤其是突厥,从唐朝建立以来,对这位北方的邻居,真就是束手无策。突厥犯边的时候,唐朝只能竭力抵抗,别说追击了,不被攻破城池就是胜利。

甚至就在李世民继位的时候,颉利可汗还带着突厥入侵,一举打到长安城下。也就李世民反应快,设下疑兵之计,让颉利可汗不敢轻举妄动,才签下了渭水之盟,让突厥撤军。

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李世民坚持强化军事力量,并多次征战,打服了周边的政权,成了四夷朝拜的“天可汗”。

贞观四年,在李世民稳定国内事务,并强化了军事力量后,就开始着手报仇了。他以李靖为大将军,亲率一支精兵,北上讨伐东突厥。就此一战,唐军俘虏颉利可汗,灭亡东突厥。

在东突厥灭亡后,北方游牧民族势力,都选择了俯首称臣,拜李世民为“天可汗”。但是,李世民也知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他们迟早会咬自己一口。

所以,在面对这些游牧民族的时候,李世民一直是分化打压的。他先是将统一的草原势力拆开,人为划分不同的地区,将其分给不同的部落,让这些部落相互制衡,以免再度出现匈奴、突厥这样的统一政权。

而后,挑选出一个听话、合眼缘的部落,扶植其为代理人,让他们辅助唐军治理。甚至帮助其成为地方的掌控者,通过掌控这些部落酋长,实现控制草原的目标。

靠着这一手操作,那个偌大的东突厥政权,也成了唐朝的一份子。甚至在唐朝对外征讨的时候,突厥还会出动精锐部队,辅助唐军作战。

后来,因为唐朝实力越来越强、领土越来越大,就在草原上设立都护府,将草原直接纳入中央的管控之中。

可以说,在解决了东突厥、威压草原之后,唐朝已经是中亚的霸主了。但总有些人不服管,比如西部的那些政权,以及东边的高句丽。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突厥都俯首称臣了,他们还在不断挑衅唐朝。

于是,贞观八年,唐军大破吐谷浑;贞观十三年,唐军灭高昌国,彻底收复西域;贞观十五年,唐军大破薛延陀,几年后,灭薛延陀,彻底平定草原。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北上讨伐高句丽。唐军一路势如破竹,重创高句丽,逼得泉盖苏文以全国之力抵抗,才保住了平壤。

也因此,李世民相当自责,觉得这一次没能灭亡高句丽,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污点。李世民虽然这么说了,但是周边的那些国家,没有一个敢说唐朝贫弱的。

毕竟,能主动挑衅唐朝的高句丽,对于这些政权而言,已经是相当强大了。可即便如此,唐军只要抽出手,照样能将其击溃,险些灭国。

唐朝如此强势,这些小国也很识时务,无论是不是心甘情愿,都向唐朝称臣进贡,生怕当了出头鸟,被唐朝杀鸡儆猴了。

不过,小弟太多也有困扰,人一多就不好管理。所以,李世民就以和亲为手段,拉拢一批政权,将其与唐朝绑定,进行二次分化。

同时,也趁这个机会派出间谍,在各个国家内渗透、搜集情报。若是情况不对,就火速回报长安,唐朝即刻就会出动兵马,征讨不臣之国。

也就是说,在登基后的几年间,李世民基本一直在征战,将四方的势力打了个遍。甘愿臣服的、不碍事的,就留下当小弟,不识抬举的,就顺手灭了。

而且,因为每场战争持续时间都不长,所以对国内损耗没那么大。再加上战争中劫掠的物资,以及对方臣服后的进贡,唐朝不但没亏,反而还赚了一笔。

总之,靠着这样的方式,李世民打服了整个东亚,奠定了“天可汗”的威名。也正是因为给他们打服了,所以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唐朝才会有一个平稳的发展期。

当然,身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功绩,当然不只局限于对外征战。对国内的治理,李世民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在政治制度方面,李世民改革三公九卿制,变为三省六部制。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李世民可真是下了血本。为了能让唐朝强盛起来,他甚至分割了部分皇权,强化了三省六部的权力,甚至允许他们反对皇帝的旨意——当然,仅限合理的范围内。

要知道,自从秦朝实行封建制度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想的都是如何加强皇权。唯独李世民,选择放权给大臣。

这样的做法,有效避免了皇帝专权,也强化了官员的积极性。在这套制度的帮助下,贞观年间的政令,基本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像别的朝代那样朝令夕改的作风,在这个时期也是见不到的。

而为了填充朝堂,也为了挖掘人才,李世民大力推行科举制,但凡是有能之人,都有机会进入朝堂为官。也因此,李世民当时才会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也正是因为科举制度,唐朝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发展也相当迅速,尤其是诗歌方面,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传世佳作。

当然,以上这些成就的基础,是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通过实行均田制,加上轻徭薄赋,设立粮仓等举动。原本被战乱破坏的中原大地,也迅速恢复了生机。

不但如此,因为重新收复了西域,李世民也鼓励商业的发展。通过商业行为,天南海北连成了一个统一体,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唐朝局面的稳定。

可以说,李世民在位期间,奠定了唐朝的基础。后来君主的全部成就,都是在李世民的基础上实现的。就这一点而言,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超越了其他王朝的所有盛世。

来源:东琳碣石以观沧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