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喜欢穿裙子,裙摆都拖地了,难道不怕拖地弄脏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07:19 1

摘要:看古装剧的时候,总见古代女子穿着拖地的飘逸长裙,走路带风特别好看。可古代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不可能到处铺地板还擦得干干净净。路上全是泥土灰尘,穿这么长的裙子上街,不就跟免费扫大街一样吗?而且走起来也不方便,难道古代女子就不怕弄脏、不怕绊倒吗?

看古装剧的时候,总见古代女子穿着拖地的飘逸长裙,走路带风特别好看。可古代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不可能到处铺地板还擦得干干净净。路上全是泥土灰尘,穿这么长的裙子上街,不就跟免费扫大街一样吗?而且走起来也不方便,难道古代女子就不怕弄脏、不怕绊倒吗?

其实你想多了,这种拖地长裙根本不是古代女子的日常衣服,大多是特定场合才穿的礼服,咱们觉得她们天天穿,不过是影视剧给的错觉。

先说说那些看着仙气飘飘的长裙,按时代大概能分成两类,汉朝的留仙裙和唐朝流行的石榴裙。这两种裙子看着美,却不是谁都能穿、谁都敢穿的。

留仙裙这名字听着就仙气,常见于汉朝题材的影视剧,公主、王后穿的大多是这种。但留仙裙并非特指拖地长裙,而是指带有褶皱的裙子,是汉代贵族女子的一种服饰款式。

它的由来,和赵飞燕有很大关系。西汉皇后赵飞燕爱穿裙子跳舞,一次跳舞时遇大风,宫女急忙拉拽她的裙子,风停后裙子留下许多褶皱。这种褶皱让裙子更显灵动,后来宫廷女子纷纷效仿,将裙子做出褶皱,称之为留仙裙。可见这裙子在当时是宫廷里的稀罕物。

但留仙裙即便是及地款式,也有不少缺点。清洗起来特别麻烦,穿的时候需小心打理。普通人家根本穿不起,一来做裙子要耗费大量丝绸。而汉代丝绸极为珍贵,多为贵族使用,普通百姓以麻、葛布为主。

二来穿这裙子出门,需有人协助整理裙摆,不然容易沾染泥污。只有王公贵族、富商大贾家的女眷,才有条件穿留仙裙,而且也不是天天穿,大多是参加宴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一次。民间的戏班子偶尔会仿制,但用的是粗布,做工也粗糙,跟宫廷里的丝绸留仙裙根本没法比。

到了隋唐时期,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不断融合,服饰也跟着变了样。石榴裙是唐代新流行的一种女性服饰,核心特点是颜色如石榴花般鲜红,面料多为丝绸,长度多及地而非拖地。

杨贵妃的影视剧里,演员穿的红色长裙多被称为石榴裙,这种裙子看着既美观又比汉代贵族裙装利索,是因为唐代女性服饰更注重实用性,裙摆虽长但剪裁更贴合身形。​

石榴裙比留仙裙普及些,但也并非普通百姓能随意穿着。唐朝社会生产力提高,丝绸产量增加,但仍属贵重面料。即便它制作难度虽低于汉代留仙裙,但用料仍以丝绸为主,普通人家只有家境富裕者,才会给女儿做一件。而宫廷女子、官宦家眷及演艺行业的女子,穿石榴裙较常见。

即便如此,石榴裙也不是日常衣服,大多还是在重要场合穿。平时干活、出门逛街,谁也不会穿丝绸做的石榴裙,毕竟丝绸易脏难洗,沾了灰尘油污也心疼。​

其实古代女子最常穿的,是襦裙,这种裙子才是平民百姓的日常款,王公贵族家的女眷平时在家也穿这个。襦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叫上衣下裳,但严格来说,襦裙是汉代以后对“短上衣+长裙”组合的统称。

春秋战国时期的上衣下裳中,“裳”多为裙式,但与汉代以后的襦裙在剪裁上有差异。它的标准样式是:上身穿襦,也就是短上衣,下身穿长度及脚踝的裙子,裙子里面还会穿类似裤子的衣物,就和现在的打底裤作用一样,防止走光也方便活动。

襦裙的优点特别多,穿起来方便,干活、走路都不受影响,还能防风保暖。而且做一件襦裙用的布料少,普通人家用麻、葛布就能做,负担得起,后来它还在不断改良。汉朝的时候,襦的长度从早期及腰略长,逐渐缩短到更贴合腰际;裙子的宽度也从早期较窄,变得更宽松,方便活动;裙里面的裤子也从开裆变成合裆,更实用。

这种裙子一直流行到明末清初,清朝建立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强制汉族女性改变服饰,襦裙才逐渐被旗装等服饰取代,慢慢退出主流历史舞台。

有学者研究发现,现在朝鲜的传统服饰韩服中的赤古里裙,在款式结构上确实借鉴了中国古代襦裙的设计,尤其是上衣的剪裁和裙装的穿法,能看到明显的历史传承痕迹。​

所以说,古装剧里那些拖地长裙,不过是为了视觉效果的道具。古代真正的日常,是襦裙这样实用的衣服。那些被影视剧演绎成拖地的留仙裙和石榴裙,本质是贵族的礼仪服饰或特定场合服装,普通人难得穿一次,就算穿也有人协助整理裙摆。​

每一件衣服的背后,都藏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阶级差异和生活方式。那些看似简单的襦裙,其实是古代百姓适应生活、追求实用的智慧结晶。

真实的历史服饰,从来都不是只靠好看,而是实用与身份的结合。

来源:趣墨史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