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优1618油菜品种突出特点及适应种植范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06:45 1

摘要:秦优1618是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化学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种,凭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适配机械化等突出优势,2022-2024年连续3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近3年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70余万亩,为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品种支撑

秦优1618是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化学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种,凭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适配机械化等突出优势,2022-2024年连续3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近3年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70余万亩,为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品种支撑[__LINK_ICON]。

一、品种突出特点

(一)高产性能显著,增产稳定性强

该品种在产量表现上优势突出,2016-2018年度国家冬油菜黄淮区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231.25kg,较对照品种秦优7号增产8.5%,且在两年21个试点中20点实现增产,仅1点减产,增产稳定性极强[__LINK_ICON]。在长江上游区试中,其两年平均亩产183.4公斤,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2%,生产试验亩产亦较对照增产10.0%,高产田块亩产可突破660斤,展现出广泛生态区下的丰产潜力。产量结构上,该品种株高156.69cm,一次有效分枝数6.8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24.84个,每角粒数21.66粒,千粒重4.22g,角粗粒大的特征为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__LINK_ICON]。

(二)含油率高且品质优良,符合优质标准

秦优1618兼具高含油量与优品质的双重特性,经权威检测,其籽粒含油量达46.76%,国家区试中两年含油量分别为48.14%和45.37%,生产中部分田块含油量可高达51.5%,百斤菜籽可榨油43-45斤,较同类品种增油率达16.73%[__LINK_ICON]。同时,该品种符合"双低"优质油菜标准,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仅27.65μmol/g饼,榨出的油脂透明度高、品质优,契合健康消费需求与加工产业要求[__LINK_ICON]。

(三)抗逆能力全面,适应环境广泛

在抗性表现上,秦优1618展现出多维度优势。抗倒性尤为突出,株型半紧凑,茎秆坚韧,在两年国家区试21点次中均保持直立未倒,为机械收获和产量保障提供了关键支撑[__LINK_ICON]。病害抗性方面,菌核病发病率17.85%,病指11.75,病圃诱发鉴定为低感,部分区域试验中菌核病发病率仅10.0%,且中抗病毒病、白粉病,较抗裂荚[__LINK_ICON]。此外,该品种还具备较强的抗寒性与抗逆性,越冬率可达98.0%,能抵御零下10-15℃低温,蕾苔期抗倒春寒能力突出,同时耐干旱、耐盐碱,适应多种不良环境条件[__LINK_ICON]。

(四)适配机械化生产,栽培弹性大

秦优1618的农艺性状高度适配现代机械化种植模式,株高适中、田间整齐度好,成熟后角果黄亮、不易裂荚,便于机械化收割作业。栽培上具有较强弹性,耐密植特性显著,冬油菜区直播每亩保苗2.0万-2.5万株,旱薄地及晚播田可适当增加密度,春油菜区保苗4万-5万株仍能稳定生长。全生育期234.9天,较秦优7号早熟0.6天,可灵活衔接后茬作物种植,为轮作体系优化提供便利[__LINK_ICON]。

二、适应种植范围

秦优1618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其种植范围覆盖我国冬油菜与春油菜主要产区。

在冬油菜区,适宜于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省份全域,以及山西南部、甘肃陇南地区进行秋播种植。其中,在陕西关中灌区、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北、河南全域、山西运城等区域表现尤为优异,已成为当地主导品种[__LINK_ICON]。

在春油菜区,该品种适配青海、内蒙古、新疆及甘肃中低海拔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可在土壤表层解冻后顶凌播种,能有效应对春油菜区生长季短、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点[__LINK_ICON]。

需注意的是,该品种对缺硼较为敏感,所有适宜种植区域均需注重基肥中硼肥的配合施用,每亩建议添加0.2千克高效硼肥;同时冬油菜区需避免过早播种,防止冬前抽苔影响越冬,黄淮区适宜9月中下旬直播,长江流域适宜10月中下旬直播。

综上,秦优1618以"杆硬抗倒产量高、角粗粒大出油多、耐逆广适宜机收"的综合特性,成为适配我国多区域、多模式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为种植户提质增收与油菜产业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