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实体:中国RWA实战路径与创新生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07:00 1

摘要:当区块链悄悄 “链” 上充电桩与葡萄藤,会碰撞出怎样的资本魔法?本文藏着中国 RWA 的密码 —— 从新能源到农田,看 “两链一桥” 如何让实体资产穿越信任壁垒,撬动全球资金暗涌。

当区块链悄悄 “链” 上充电桩与葡萄藤,会碰撞出怎样的资本魔法?本文藏着中国 RWA 的密码 —— 从新能源到农田,看 “两链一桥” 如何让实体资产穿越信任壁垒,撬动全球资金暗涌。

从稳定币到实体上链:RWA 十年进化暗线

2014年稳定币诞生,这是最早的RWA形式。

2017年,证券型代币起步,RWA标的逐步拓展至房地产等传统非标资产。

2021年后,链上金融基础设施(如MakerDAO RWA债仓)的成熟与高盛等传统金融巨头的入场推动了金融资产深度上链。

2023年开始,香港推出房地产基金STO。

2024年中国内地 RWA 聚焦实体资产,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的创新路径,实现了链上交易。

全球 RWA 的市值暗战

在RWA实践上,国内外RWA实践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根据rwa.xyz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市值排名第一的RWA项目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推出的贝莱德美元机构数字流动性基金(BUIDL)。它主要通过美国财政部发行和支持的美国国库券、票据和其他债务帮助投资人赚取链上收益。

整体而言,国际市场的RWA核心参与者是传统金融巨头,包括贝莱德、摩根大通、富兰克林邓普顿、高盛等。其代币化资产类别集中于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涵盖了美国国债、证券、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其核心驱动力在于利用区块链提升传统金融资产的效率和可及性。

与海外路径不同,中国RWA实践聚焦实体经济赋能,其发展重心在于深入挖掘实体产业(特别是新能源、农业、高端制造)的痛点需求,将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锚定具有真实价值创造能力的实体资产(如充电桩、光伏电站、农产品、不动产、文化IP等)进行代币化探索。这种 “重实业、强融合、促创新” 的发展模式,不仅有效规避了过度金融化带来的虚拟经济泡沫风险,更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流动性差、信任成本高等问题,探索构建一种 “技术赋能产业、价值回归实体” 的数字经济新范式。

中国RWA市场实践案例

中国 RWA 市场在赋能实体经济的主线下,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实践案例,以下选取部分典型项目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充电桩资产RWA项目-蚂蚁数科×朗新集团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巨大的需求。然而,众多中小型充电桩运营商面临严峻挑战: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长期融资授信困难、盈利周期长以及数字化改造成本高昂。这些因素限制了其规模扩张和服务能力提升,难以有效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因此,为这些运营商建立高效、可信的融资渠道成为关键课题。

2024年8月,朗新集团与蚂蚁数科合作,在香港成功落地了国内首单基于新能源实体资产的RWA项目,融资金额约1亿元人民币,由瑞银作为承销商。

在该项目中,朗新集团作为新能源资产运营方,以其新电途平台运营的部分充电桩作为实物锚定资产,完成新能源基础设施的RWA化转型。蚂蚁数科通过DT RWA平台提供了以下核心功能:

建立资产上链机制:

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和IoT融合技术,将充电桩资产实时可信地映射到数字世界,奠定产业协同信任基础。

打通全球资本通道:

依托跨境数字金融能力,打通港元、美元等多币种结算通道,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

构建合规高效融资渠道:

在香港金管局监管沙盒框架下构建合规代币平台,支持资产碎片化处理,降低投资门槛并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同时采用货银对付(DvP)交易,实现资金与数字资产的同步交割,保障跨境融资全流程的安全高效。

案例二:光伏资产RWA项目-蚂蚁数科×协鑫能科

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金需求,但分布式电站运营商长期面临着融资困境:单体装机规模小、资产分散导致风控难度大、传统融资渠道成本高、跨境资本对接效率低下。这些瓶颈制约了光伏电站的规模化部署与绿电产能的释放。

2024年12月,蚂蚁数科与协鑫能科联合完成国内首例光伏实体资产RWA化项目,这也是全球光伏行业首次实现电站资产链上通证化。

该项目以湖北、湖南两省装机总量82MW左右的"鑫阳光"户用光伏作为RWA锚定资产,将电站拆分为10万份代币,募集资金规模逾2亿元人民币,投资者预期年化收益稳定在6.8%-8%。此项目开创了绿色能源融资新模式。

蚂蚁数科和协鑫能科在新能源生态体系的合作也在持续深化。2025年6月12日,在SNEC上海光伏展览会上,双方共同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蚂蚁鑫能。

蚂蚁鑫能将锚定能源AI应用的万亿级市场,通过整合行业数据与AI大模型技术,实现从电站运维、电力交易到虚拟电厂等各电力业务场景的智能化运营和决策。公司还将继续探索能源RWA等新场景、新方案,打造能源即服务(EaaS)的开放科技平台。

案例三:绿能换电资产RWA项目-蚂蚁数科×Conflux x巡鹰集团

2025年3月18日,巡鹰出行成功完成基于换电实体资产的RWA,这是全球首个换电实体资产RWA,融资金额达数千万港元。

该项目的底层资产为巡鹰出行在中国境内部署的两轮车换电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分布于全国 6 个城市的596个换电柜及配套电池资产。

巡鹰出行:提供分布于6城市的596座两轮车换电柜及配套电池实体资产作为底层支撑。

蚂蚁数科: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并确保换电设备运营数据的可信上链。

Conflux:通过在香港设立的实体公司以出资人(LP)的身份直接参与项目投资,同时其区块链基础设施(eSpace网络)承载了资产代币化过程并实现了与DeFi生态的对接。

案例四:马陆葡萄农产品RWA项目

马陆葡萄 RWA 项目是中国农业领域首个采用 RWA 技术的实例,由左岸芯慧(上海)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25日正式公开发行,并成功实现了 1000 万元的股权融资。

该项目的底层资产为农产品及其全生命周期生产数据。实体资产锚定为马陆葡萄,数据资产则涵盖农产端实时采集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这些数据经处理后生成数字代币,为每串葡萄赋予了独一无二的链上身份标识。

项目核心技术依托SwiftLink管理平台实现,该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传感数据与农业生产流程,构建覆盖种植全环节的数字化档案系统。

数字资产持有者可获得多重核心权益:

基础权益:

为马陆葡萄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价值200-300元葡萄实物提货凭证;

成长权益:

为"马陆星球"数字农业平台的互动参与权限。

此外,项目设置激励机制:

对限定期限内交易额排名前50的投资者额外赠予葡萄提货卡作为惊喜权益。

从资产确权模式分析,马陆葡萄项目呈现出与主流RWA实践的差异,主流RWA实践中,代币持有者通常通过智能合约确权机制,实质性获得底层资产的份额化所有权或结构化收益分配权,而马陆葡萄项目的价值锚定于农产品的实物消费权与数据服务的使用权,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所有权或收益权,在技术实现层面更趋近于NFT(非同质化代币)逻辑。

案例五:货币市场基金RWA项目-中国太保×HashKey Chain

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推出了代币化的美元货币市场基金CPIC Estable MMF。该基金部署于HashKey Chain,私募基金仅针对专业投资者,运作的首日申购规模达1亿美元。

该项目的底层资产为美元短期存款、优质货币市场工具。依托香港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框架,由渣打银行托管。同时,依托于HashKey Chain实现了低交易成本和极速交易确认时间。

案例六:房地产RWA项目-绿地金创

2025年6月26日,绿地金创通过旗下绿地(亚洲)证券成功获取香港证监会数字资产投资组织者牌照升级,成为首家同时持有数字资产咨询与管理牌照的国资背景企业。

该项目以香港铜锣湾核心商圈总值29亿港元的写字楼为底层锚定资产,通过ERC-721标准NFT产权凭证将不动产拆分为100万份标准化数字权益,每份通证对应资产的等比例物权及收益权。散户投资门槛显著降至1,000港元,开创了大众参与核心地产投资新通道。

项目收益被设计为三级架构:

优先级投资者享有年化5.8%固定收益与租金现金流优先分配权;

权益层参与者获取物业增值浮动收益;

风险层则锚定运营处置溢价,吸引专业资本对冲风险。

除上述领域外,文旅文创IP的代币化探索也逐步兴起。一批上市公司(如杭州园林、金一文化、奥雅股份等)正积极布局,探索将文化资产、旅游收益权、数字藏品等通过RWA方式进行价值释放和流通。

蚂蚁数科的“两链一桥”实践

在2024年香港科技周期间,蚂蚁链推出"两链一桥"RWA基础设施,旨在赋能更多内地新能源资产赴港RWA。该架构包含三个核心模块:

资产链(中国内地):运用物联网与智能合约技术,将光伏电站、充电桩等实体资产转化为可验证的数字权益凭证,实现底层资产的结构化封装;

交易链(中国香港):对接传统金融机构的港元/美元资金池,将其通证化为链上支付工具,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的高效流转和交易;

可信跨链协议:建立两地链间合规数据传输通道,保障资产所有权与资金流向的锚定。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数科区块链业务总裁边卓群在与未尽研究的深度对话中,将蚂蚁对新能源与高端制造RWA的投入称为一种“执念”。这一表述源于蚂蚁的坚定信念:中国领先全球的新能源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是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完美底层资产”。具体而言,这一“执念”体现为蚂蚁致力于通过RWA技术解决产业核心痛点:

重构资产流动性,穿透主体信用直达资产价值: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孪生”,实时呈现分布式新能源资产的运营数据与收益潜力,打破传统融资依赖主体评级、流程冗长、时间滞后、信息不透明的瓶颈,实现资金与资产的高效与精准匹配,为企业打开融资新通道。同时借助AI技术提升效率,辅助大众及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打造“信任机器”,构建全球化价值共识: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结合零知识证明及隐私计算技术,在保护企业核心数据隐私的前提下,确保资产数据源头可信、过程可追溯、结果可验证,这有效解决了跨境合作中的信任壁垒,为全球资本参与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

通过“链上出海”通道,推动中国优质资产对接全球资本:以“两链一桥”平台及稳定币结算体系为枢纽,将中国实体新能源资产转化为标准化、可交易的链上数字资产,高效对接“万亿美金级”的全球链上资金,这不仅助力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全球化发展,也吸引了国际资本支持中国能源转型。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