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无定式,写稿无套路。写稿是创造性劳动,要把稿写出新意,就得学习,就得读书,就得思考,既要观察微观,还得研究大局,思想要活跃,脑子不能闲。写得多了,读书多了,思考多了,一个人就进步快了。在我做新闻工作这数十年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爬格子”的从基层一步步走来,
献给2025年第26个中国记者节!
赵金海著《记者是什么》(连载三)
“爬格”出人才
过去写稿,都用方格稿纸,说写稿是“爬格子”。
文章无定式,写稿无套路。写稿是创造性劳动,要把稿写出新意,就得学习,就得读书,就得思考,既要观察微观,还得研究大局,思想要活跃,脑子不能闲。写得多了,读书多了,思考多了,一个人就进步快了。在我做新闻工作这数十年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爬格子”的从基层一步步走来,成为栋梁之材。
临漳县的马永和、马忠文,一个村,本家,叔侄辈。两人上过中学,“文革”辍学后在家务农。劳动之余,两人看到村里有啥好事,写个稿,投给报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稿件不断见报。会写稿、能上报,名气大了,县里缺写稿的,就先后把两人招到县报道组。我在鸡泽县搞报道时,临漳“二马”上稿很多,在邯郸地区,在全省都有影响。付出总有回报。他们两个都转成了国家干部,都当了局长。
临漳县接替“二马”搞报道的马朝阳,稿子写得好,连续3年每年在地区以上新闻媒体发表作品370多篇,创下全国通讯员上稿之最。这时候,郭洪歧在邯郸地区当专员,郭洪歧是个爱才的领导,马朝阳给郭洪歧写信,说明自己的工作情况,说自己还是一名临时工。和马朝阳不认识的郭洪歧爱才、惜才,批示人事部门按自学成才破格录用马朝阳为国家干部,并随之提拔他到行署经济协作办公室当副科长。以后,马朝阳不负众望,业绩突出,成长为县级领导干部。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邯郸地区就一张八开的《邯郸日报》,永年县的崔云姣因为上稿多、头条多,被誉为“报霸”。云姣家在农村,没有学历,不爱说话,开始在公社办广播,后在县报道组写稿,录为国家干部,到县党校当校长。可惜,云姣因车祸, 英年早逝。
在永年报道组搞过多年新闻的卢长全,原来在一家工厂当工人,好写稿,抽调县报道组,写了不少好新闻,获得过国家大奖,由工人转为国家干部,当了县直单位的领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河北日报》邯郸记者站原站长李天增也只有中学文化,修过岳城水库,当过工人,字写得规整漂亮,文章写得好,开始在永年县报道组写稿,后调到记者站,成为高级记者、处级干部。
2017年5月1日
“身正不怕影子歪”
几年前,有一个县里的、有钱局的一位我熟悉的局长给我打电话。他说:“老赵啊,你说咋办啊,我这儿一年里头,光给来采访写批评报道的记者就花了十几万了。”我说:“好啊,你有钱,花吧。”
还有一次,我老家不远的一个办得不错的企业老板遇到了我。他说:“老乡啊,前几天一个记者来我厂里,说有人反映厂子的事儿,我给他拿了点钱他走了。”我说:“好啊,我也听说有人反映你厂的事儿,你也给我拿个钱儿吧?”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看到了近日有一个县专门发文件,要求“打击假记者”。
一个县发文件,打击假记者,前例不多。既然发文,说明是件严肃的事。但是,为啥有假记者?为啥有的单位“防火、防盗、防记者”?
回到前边和我打电话的那位局长。当时,我还问他:“你为啥给记者花那么多钱”?他说:“咱有的工作确实没有做好,怕曝了光,领导知道了挨批评,领导不高兴,还敢不叫咱干。”我说:“是啊!工作没做好,真记者能批评,假记者也能批评,老百姓也能批评。不过,真记者不敢要你的钱,假记者要了你的钱就不写稿,不批评你了,你这是花钱买平安,花钱保官帽。”
这是几年前的事,现在有了快捷的网络,有了快手,有了朋友圈,有了个人公众号,还有微博、博客、QQ,传播方式太多了。真记者,是一个身份,有他的特权,有纪律、讲规矩、管理严格,人数不多。但是,自媒体、老百姓,会写的、会编的,水平不错的,甚至水平很高的,太多了。你防得了假记者,你防得了会写、会编,甚至会直播的,数不清的,会玩手机的老百姓吗?
在平时的工作中,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都不可能做得多完美,有缺点、有错误,不要怕,欢迎真记者善意的批评;也欢迎假记者善意的批评,但恶意的、敲诈的要打击;同时,也欢迎老百姓善意的批评,欢迎广大群众批评。欢迎批评和监督,是党的好传统,是为了改进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欢迎批评和监督,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当真的。
“身正不怕影子歪”。你做得不错,怕什么?你做得不错,他写了你不实的报道,怕什么?文责自负,谁写错、谁担责;严重了,有刑罚,既费事儿、又花钱,发不发文件没有啥。
2017年1月27日
艾丰说记者有感
著名记者艾丰说,做一名好记者应该具备三个素质:
社会责任感。记者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觉得这个事就是我的事,这样你才能有动力去努力工作,然后你才能找到你应该关注的点,写出对社会有推动作用的报道。记者报道的很多内容,比如一个行业、企业或者地方的发展,他们搞得好不好,与记者并没有关系,出了什么问题,也没人向记者追究责任,记者在客观上有一个可以不负责任的条件。如果抱着这种心态,记者应付了事,就写不出对社会有用的报道。
第二,要研究问题。记者不光是要报道事实,还要研究事实的来龙去脉、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要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报道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记者就两个任务,一个是报道,一个是解释。报道就是发生了什么,解释就是为什么发生。有责任感,但不见得能把事情看得清楚,看不清楚,可能就帮倒忙了。范长江曾说过:“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提倡记者要研究问题。
第三,社会活动能力。记者报道的问题都是社会问题,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关上门研究不出来。所以记者必须有社会活动能力,从社会上发现问题,从社会各界那里获得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好的社会能力,这些事情永远做不到,做不好。另外,媒体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传播机构,还应该是一个互动的平台。社会上各种意见、观点、情况在这里互动,而操作、维护这个平台的本事就是社会活动能力。
艾丰说记者,我感到:当记者,责任感太重要;记者没有责任感,就如同一个码字匠,码的字再多,也是一碗“白开水”。比如《河北农民报》有位记者李月锋,他写了一篇家庭困难的20岁孩子没户口的报道,就体现了一个记者的责任感。因为写这样的新闻,地方上可能有的人不高兴,不如跑“衙门”,不如写有钱的单位和人对自己有好处。可是,像这样的事,记者不去写,地方官员视而不见,问题咋解决?小伙子没户口出不了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出门坐火车。记者不去反映这件事,小伙子啥时候能坐火车?
2019年5月22日
百年前媒体对邯郸的舆论监督
百年前,北京的一家媒体为了邯郸老百姓“一斤米”的公道,写文章批评指控。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百年前媒体对邯郸最早的舆论监督。
张冀峰先生在公众号《阅藏山房》发表文章《王琴堂先生“乘灾舞弊”大揭秘》,披露1920年《晨报》批评邯郸商会会长王琴堂抬高粮价、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打压同行、垄断经营。
王琴堂(1859—1932),邯郸人,邯郸晚清最后一名进士。曾任徐州师范学堂监督、华亭县知事、直隶省议会议员、安肃县知事等。王琴堂辞官返归故里后被选为邯郸县商务会会长,兴办邯郸怡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等工商企业,是邯郸近代历史名人。
《晨报》1916年创刊,李大钊曾任第一任总编。1920年8月1日,《晨报》发表由李大钊、胡适、蒋梦麟等人撰写的《争自由的宣言》,要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书信等自由。《晨报》在当时社会影响较大,鲁迅、徐志摩等名流都曾为《晨报》副刊主笔。
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河北近代大事记》(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92页)材料如下图:
1920年9月17日《晨报》第6版刊登报道:
报纸繁体字,没加句读,有些字不甚清晰,整理如下:
邯郸商会会长乘灾舞弊
邯郸会会长王琴堂,以平粜为名,向城乡富商筹款一万八千元,在本县城内城隍庙设立平粜局一所,请县知事给予护照,由河南办来谷米数车,定价每大洋一元买米十六斤,而乡民赴该局购米者,每洋一元实得米十五斤不足。其他城乡粮店不用护照赴河南办米者,在邯郸出卖,亦每洋一元换米十五斤半,查不用护照办米者,税费车费比用护照者相差甚远,每洋一元犹买十五斤半,而该局则与十五斤不足,其获利已可,概见乃该会长贪利之心未足。复米内掺糠掺榖,以致该局初开之际,每日可卖五百元之谱,未过五日,赴局购米者寥寥无几,现在四乡正绅有欲在各乡筹款办理平粜救济灾黎请用护照者,而该商会恐奸计败露,竭力阻止,商请县长将所有护照概归商会管理,请用护照者每照一张,须出一千元押款作为该会平粜之资本,将来退还与否尚在两可之间,故四乡之办理平粜者,均退缩不前矣。小民何辜,遭此天灾,又何辜遭此恶劣之商会哉。
根据这篇报道,可知所谓的王琴堂先生“乘灾舞弊,盘剥黎民”的具体方式为:以平粜的名义组织城乡富商集资成立平粜局,从官方拿到办粮护照,从河南进米,标价一元能买十六斤米,但实际上老百姓一元能买到的米还不足十五斤,而其他城乡不用护照去河南买米的粮店,车费税费的成本更高,但在邯郸卖米的价格反而更低,老百姓一元能买十五斤半的米。而且平粜局所售米的质量也存在问题,里面掺有谷糠杂质。平粜局开张时去买米的顾客很多,由于他们这种经营方式,没过五天,去买米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于是有乡绅就想办理平粜业务,由于没有护照成本更高,因此需要办理护照,但商会竭力阻止,商请县长将所有护照归商会管理,想办护照每张护照得交一千元作为押金,将来是否退还押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想办理平粜业务的乡绅便退缩不前。
简单来说《晨报》对王琴堂和商会的指控就是:抬高粮价、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打压同行、垄断经营。
据史料记载,王琴堂在任期间,为政清廉,秉公执法,轻刑简政,薄收税敛,为群众所爱戴。王琴堂辞官返归故里后创办实业,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为世人敬仰。他在任邯郸商会会长时因平粜米一事受到《晨报》指责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缘由和细节需要历史和文化学者进一步研究。
《晨报》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作出特殊贡献。从《晨报》这篇报道可以看出,当年这家媒体对民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邯郸老百姓“一斤米”的不公平,敢于为民发声,敢于监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媒体对邯郸最早的舆论监督。目前媒体改革不断深化,《晨报》的这个为老百姓代言的新闻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025年6月19日
来源:邯郸赵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