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迎涨价!A股5核心股成长空间在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04:58 1

摘要:最近逛财经圈子,总能刷到“存储芯片涨价”的消息,这可不是网友瞎聊,是有实打实的数据撑着的。全球存储龙头美光科技刚发布的财报里写得明明白白:第四财季营收同比涨了46%,毛利率还预计要大幅提升。这波涨价不是短期炒作,是供需两端实实在在的变化推着走的,A股里做存储芯

最近逛财经圈子,总能刷到“存储芯片涨价”的消息,这可不是网友瞎聊,是有实打实的数据撑着的。全球存储龙头美光科技刚发布的财报里写得明明白白:第四财季营收同比涨了46%,毛利率还预计要大幅提升。这波涨价不是短期炒作,是供需两端实实在在的变化推着走的,A股里做存储芯片相关的企业,正好赶上了这波行业红利。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波涨价潮的底细说清楚,再聊聊A股里值得关注的5只核心股,还有怎么判断这些企业能不能真的赚到钱,让大家看得懂、用得上。

先得搞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存储芯片为啥会涨价?不是厂家随便抬价,而是“想要的人多,能给的货少”,供需缺口摆在那儿,价格想不涨都难。

从需求端看,最大的推手就是AI。现在不管是训练大模型,还是运行AI服务器,都得靠存储芯片存数据、算数据,尤其是HBM芯片(也就是高带宽内存),简直是AI服务器的“命门”——普通DRAM芯片速度跟不上,HBM能把数据传输速度提好几倍,现在都已经从HBM3E往HBM4升级了,美光最新的HBM4产品,引脚速度都超过每秒11吉比特。行业里有个预测,到2030年HBM的市场规模能冲到1000亿美元,现在好多客户都在提前锁定产能,2026年HBM的出货量增速肯定会超过普通DRAM,这种供需紧张的局面,短时间内根本缓解不了。

除了AI,消费电子也在慢慢回暖。手机、PC的销量最近几个月都在回升,这些设备里都离不开存储芯片,比如手机里的NAND闪存、PC里的内存条,需求一涨,价格自然跟着往上走。还有汽车电子,现在新能源汽车里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对存储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辆新能源车要用的存储芯片量,比传统燃油车多好几倍,这部分需求也在悄悄发力,成了存储芯片市场的新增长点。

再看供应端,反而一直在“收缩”。全球存储芯片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三家,差不多占了80%的市场份额。但最近这几家都不太平:韩国那边的芯片工厂因为自然灾害停过产检修,地缘政治又让部分产能受了限制,加上前两年行业低谷的时候,这些大厂都缩减了扩产计划,现在想快速提升产能根本来不及——存储芯片生产线不是搭个厂房就能投产的,技术门槛高,从开始建设到量产,至少要1-2年时间,供应端的“慢”正好撞上了需求端的“快”,涨价就成了必然结果。

而且现在机构也在给这波涨价“背书”,花旗、摩根士丹利这些大投行,最近都上调了存储芯片企业的目标价,还说数据中心的订单会越来越多,供应短缺的情况可能要持续到2026年。这不是空口说白话,是他们实实在在看到了行业的变化,也让更多人注意到了这波机会。

聊完行业大逻辑,再说说A股里的5只核心股。这5家企业不是随便挑的,都踩在“涨价”和“国产替代”两个风口上,覆盖了存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咱们一个一个说透。

第一只是存储封测龙头。封测是存储芯片生产的最后一步,尤其是HBM芯片,封测技术要求特别高,得把多个芯片堆叠封装,还得保证数据传输速度不打折。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三星、SK海力士的供应链,专门做HBM封测,2025年上半年它的存储封测业务营收同比涨了50%多,订单还在跟着HBM的需求往上涨。现在HBM产能紧张,封测环节也跟着变得抢手,只要它能稳住国际大厂的订单,业绩肯定能跟着行业走,不会差到哪儿去。

第二只是长江存储产业链的设备商。长江存储是国内做3D NAND(一种高端闪存芯片)的龙头,前阵子刚完成股改,接下来大概率会加速扩产——要扩产就得买设备,这家企业就是做刻蚀设备的,刻蚀是3D NAND生产里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没有好的刻蚀设备,根本造不出高质量的3D NAND芯片。它的刻蚀设备已经通过了长江存储的验证,现在已经批量供货,国内3D NAND刻蚀设备的市占率能排到前三。长江存储扩产节奏越快,它的订单就越多,业绩弹性很足,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第三只是DRAM设计龙头。DRAM就是咱们平时说的内存条芯片,国内企业以前跟三星、美光比确实有差距,但这家企业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这些细分领域站稳了脚跟,比如给智能手表、车载导航做小容量DRAM,性价比很高,客户也比较稳定。现在行业涨价,它的产品也能跟着提价,之前毛利率大概在20%左右,机构预测能涨到30%以上——大家别小看毛利率的提升,毛利率每涨1个点,净利润可能就会涨不少,这种“提价就能多赚钱”的企业,在涨价潮里特别吃香。

第四只是存储材料核心企业。做存储芯片离不开光刻胶,尤其是ArF光刻胶,技术门槛特别高,以前基本都是靠进口,国内企业很难插上手。但这家企业的ArF光刻胶已经通过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验证,现在能批量供货,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国内存储大厂扩产的时候,肯定会优先用国产材料,一来成本低,二来不会被“卡脖子”。它的营收增速这两年都保持在40%以上,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后面还能继续涨,成长空间看得见摸得着。

第五只是存储模组龙头。模组就是把芯片做成咱们能直接用的产品,比如内存条、手机里的存储卡,这家企业主要给PC、手机厂商供货,还布局了AI服务器的存储模组——AI服务器要用的存储容量大,单价也高,能直接享受涨价带来的溢价。而且它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国内原厂合作得很紧密,在国产替代的过程中能拿到更多份额,不像有些企业只能依赖进口芯片,容易受供应链波动的影响,稳定性要好多了。

这5家企业虽然领域不同,但有个共同点:都跟存储芯片的“涨价”和“国产替代”绑在了一起。不过大家关注这些企业的时候,别只看“概念”,得盯紧三个关键指标,这才是判断它们能不能真正涨起来、能不能持续赚钱的核心。

第一个是毛利率。美光已经明确说毛利率会环比提升580个基点(也就是5.8个百分点),国内企业如果能同步提价,毛利率肯定会改善。比如前面说的DRAM设计企业,毛利率从20%涨到30%,净利润可能就会翻倍;封测企业如果订单涨价,毛利率也会跟着涨。所以看财报的时候,一定要重点看毛利率有没有提升,这是“真赚钱”的信号,比任何概念都实在。

第二个是订单量。尤其是HBM、3D NAND相关的订单,这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1-2年的增长。比如封测龙头如果能拿到更多HBM封测订单,说明它在高端领域有竞争力;设备商如果能拿到长江存储的长期订单,说明它的技术被认可,不是昙花一现。订单量是“业绩的先行指标”,订单多,后面的营收才有保障,这是很简单的逻辑。

第三个是研发投入。存储芯片技术迭代太快了,HBM从3E到4,DRAM从LPDDR5到LPDDR5X,不持续研发肯定会被淘汰。比如那家材料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都在15%以上,才能突破ArF光刻胶技术;DRAM设计企业也得持续投入研发,才能缩小跟国际巨头的差距。研发投入不够的企业,就算短期吃到了涨价红利,长期也容易被甩下来,走不远。

除了这三个指标,还有几个“行业信号”可以跟踪,帮你判断涨价潮能持续多久,不用瞎猜。

一个是价格指数,每个月都会有DRAM、NAND的价格指数发布,比如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如果连续3个月上涨,说明涨价趋势稳了;如果开始下跌,可能就要警惕,说明供需关系可能变了。

另一个是国际大厂的动态,比如三星、美光会不会扩产,会不会上调业绩指引。如果它们说“产能跟不上,还要涨价”,说明行业缺口还在;如果它们开始扩产,可能1-2年后供应会缓解,涨价潮就快结束了,得提前做好准备。

还有国内原厂的扩产进度,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扩产速度,直接影响国内设备、材料、封测企业的订单。扩产快,产业链企业的业绩就会快涨;扩产慢,业绩释放也会推迟,这是一环扣一环的。

从政策面看,存储芯片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不用太担心政策风险。2025年各地对半导体企业的研发补贴、税收优惠都在延续,比如有些地方对存储芯片企业的研发投入,按150%加计扣除(就是花100万研发,能按150万抵扣税费);还有些城市给存储产业链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利率比普通贷款低2-3个百分点。政策托底,能让这些企业更稳地发展,不用太担心资金问题,可以专心搞研发、扩产能。

最后得说句实在话,“10倍空间”不是说马上就能涨到10倍,而是从行业趋势看,存储芯片的需求在长期增长,国产替代也在加速,这些企业有成长为行业龙头的潜力。但投资的时候不能盲目,得搞清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独家技术,还是能稳定供应大厂,或是在细分领域有垄断地位?只有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涨价潮里赚到钱,还能在后面的行业竞争里活下去,不被淘汰。

现在整个存储芯片产业链都在受益,从上游的材料、设备,到中游的制造、封测,再到下游的模组,每个环节都有机会。除了这5只核心股,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多企业冒出来,比如做存储控制器的、做HBM散热材料的。大家可以多关注行业动态,但一定要记住:投资有风险,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先搞懂再下手,比啥都重要。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们平时关注存储芯片相关的企业吗?对这波涨价潮有啥看法?是觉得能持续很久,还是觉得只是短期波动?可以在评论区聊聊,互相交流下信息,一起把行业看明白,少走点弯路。

来源:莓烦恼一点号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