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机飞的是航线,藏的是军工野心。日本F-15千里奔袭欧洲,根本不是为俄乌凑热闹,而是给三国六代机项目当“试飞员”!
战机飞的是航线,藏的是军工野心。日本F-15千里奔袭欧洲,根本不是为俄乌凑热闹,而是给三国六代机项目当“试飞员”!
在全球六代机竞赛里,这场“跨洲飞行”藏了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先看清:这趟“欧洲行”到底带了多少家当?
别被“4架F-15”骗了,日本这次是倾巢出动式的“技术侦察”。
代号“大西洋之鹰”的行动里,除了4架升级款F-15J,还配了KC-767加油机、C-2运输机,连地勤带飞行员共180人 。路线绕了大半个地球:阿拉斯加→加拿大→英国→德国,全程不落地加油,这岂止是访问?分明是练远程部署!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防大臣喊着“联合演练”,日本防卫省转头就说“不搞实战训练” 。这反差太明显了,演给谁看?
别懵了:为啥放着F-35不用,偏派老F-15?
选F-15可不是因为它先进,而是它“最适合当试验田”!
这批F-15J刚花45亿美元升级,装了AN/APG-82(V1)雷达,能在150公里外锁定目标。更关键的是,它的电子战系统和数据链,跟GCAP六代机的子系统高度兼容。
说白了,飞一趟欧洲,能攒够远程通信、跨洲保障、复杂电磁环境的数据,这些全是GCAP急需的“养料” 。而且F-15后勤成熟,出问题概率低,首次跨洲任务稳当第一。
划重点:GCAP六代机才是真目标!
日本、英国、意大利凑的这个局,水可太深了。这是二战后日本头回跟美国外的国家搞大型军工合作,三国分工明确:三菱重工搞机身,罗尔斯·罗伊斯造发动机,莱昂纳多负责电子设备 。
出资比例更能看出心思:日英各掏40%,意大利出20% 。日本砸这么多钱,就是想偷师发动机技术。自家IHI公司跟着罗罗混,多少能学两手。
GCAP号称2027年首飞、2035年部署,还能挂高超音速导弹、AI辅助作战。但现在连原型机零件都没凑齐,日本只能派F-15先“探路”。
太刺激:全球六代机竞赛已经杀疯了
别以为就他们仨在忙,这赛道早挤破头了。
美国NGAD项目改名叫F-47,波音接了单,但现在只有几张模糊图片,首飞要等到2029年。法德西的FCAS更惨,达索和空客为了主导权吵翻天,项目快黄了 。
中美这边已经悄悄领跑:中国歼-36原型机都试飞了,美国虽暂停过但技术底子厚。相比之下,日英意这“草台班子”,只能靠F-15蹭数据续命。
藏不住的野心,不止是战机,更是军事扩张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借这事儿突破限制。2023年它就派人参了北约“空中卫士23”军演,今年又搞“敏捷部署”,跟美军学的分散驻扎战术。
之前升级F-15J时,单机花了4500万美元,比美军新F-15EX还贵一半。明知道不划算还干,就是为了名正言顺搞远程打击能力,AGM-158导弹射程450公里,可不是闹着玩的。
现在再看F-15飞越大西洋的背影,哪是什么“友好访问”?分明是日本军工借六代机竞赛,一步步撕开“和平宪法”的口子。
俄乌战场只是个背景板,真正的博弈在六代机的图纸上。可问题是,中美都快试飞原型机了,日英意还靠老战机攒数据,这“追跑”能追上吗?
来源: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