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凉文化作为粤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跨越两千余年历史,覆盖今茂名、阳江及湛江大部分区域,承载着岭南西部独特的人文基因与生活智慧。湛江吴川因历史上长期隶属于高凉郡,在饮食、民俗、艺术等领域深度传承高凉文化精髓,且与雷州文化交融形成独特风貌,具备建设高凉
湛江吴川建设高凉文化中心的建议:
高凉文化作为粤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跨越两千余年历史,覆盖今茂名、阳江及湛江大部分区域,承载着岭南西部独特的人文基因与生活智慧。湛江吴川因历史上长期隶属于高凉郡,在饮食、民俗、艺术等领域深度传承高凉文化精髓,且与雷州文化交融形成独特风貌,具备建设高凉文化中心的天然优势。依托这一优势打造高凉文化中心,不仅能唤醒吴川的历史文化记忆,更能整合粤西文化资源,为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吴川建设高凉文化中心的核心优势:历史、文化与地域的三重支撑
吴川之所以能成为高凉文化中心的理想选址,源于其在历史渊源、文化积淀与地域联动上的不可替代性,这三重优势共同构成了项目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历史渊源:高凉郡的“千年传承地”
高凉文化的根系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设高凉县,标志着这一地域文化正式进入行政与文明双重发展轨道。此后,高凉县逐步演变为高凉郡,其管辖范围多次调整,但吴川始终是核心辐射区域之一——三国时期属高凉郡高凉县,南朝梁陈年间虽析出部分区域设县,文化归属仍与高凉郡紧密相连;即便隋唐时期高凉郡建制调整,吴川在生活习俗、宗族文化、行政传统上仍延续高凉脉络。这种“行政建制有变迁,文化传承无断裂”的特点,让吴川保存了大量高凉文化的“活态记忆”,比如民间流传的“高凉古礼”“宗族祭祀流程”,以及地方志中记载的高凉时期农耕技术、商贸传统,均为建设文化中心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依据。
更重要的是,吴川作为高凉文化向海洋延伸的“前沿节点”,在历史上扮演了“文化融合枢纽”的角色。明清时期,吴川凭借鉴江入海口与沿海港口优势,成为高凉地区对外商贸与文化交流的窗口——中原儒家文化经高凉郡传入吴川后,与本地海洋文化、宗族文化结合;海外商贸带来的多元文化,也在此与高凉传统碰撞融合,形成“既守农耕根基,又具海洋活力”的文化特质。这种独特的历史定位,让吴川的高凉文化既有“本源纯度”,又有“融合广度”,为文化中心展现高凉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独特视角。
(二)文化积淀:高凉特色的“鲜活载体”
高凉文化并非抽象的历史概念,而是渗透在吴川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饮食、民俗、民间艺术三大领域的特色,构成了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支撑。
在饮食文化上,吴川完美传承高凉“重本味、尚鲜活”的精髓,并融入海洋特色。高凉传统饮食讲究“以鲜为贵、以朴为美”,吴川的“白灼海虾”“清蒸花蟹”便遵循这一理念,仅用姜蓉、豉油调味,凸显食材本味;而“烂镬炒粉”则将高凉“重镬气”的烹饪技法与海味结合,加入虾米、鱿鱼干提鲜,成为高凉饮食“海洋化演绎”的代表。此外,高凉“善用土产”的特质,在吴川“泥丁粥”“木叶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泥丁取自滩涂,木叶夹用糯米与花生、椰丝制作,既是高凉农耕智慧的延续,也是吴川人“向海取食”的生动体现,这些美食可成为文化中心“饮食文化体验区”的核心展品。
在民俗风情上,吴川保留了高凉文化“重仪式、强联结”的核心特质,并发展出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凉古郡历来重视宗族团聚与节庆祈福,吴川的“年例”便延续了这一传统:每逢年例,各村镇摆宗台、舞龙舞狮、宴请亲友,规模盛大,其中“海上龙舟赛”“渔家祈福”等环节,更是将高凉的“陆地仪式”与吴川的“海洋信仰”结合,形成独特景观。而“吴川飘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起源可追溯至高凉“抬神巡游”的习俗,如今演变为“孩童凌空扮相、精巧造型”的艺术形式,每逢元宵、中秋,飘色队伍沿街巡游,锣鼓喧天,成为高凉民俗在当代最鲜活的“活态传承”,可作为文化中心“民俗展演厅”的核心IP。
在民间艺术上,吴川的“泥塑”“粤剧”均深植高凉文化土壤。高凉文化“务实创新”的精神,在吴川泥塑中转化为“贴近生活、题材广泛”的创作风格——既有高凉传统神像、历史人物造型,也有反映当代渔民生活、农耕场景的作品,色彩鲜艳、细节生动,每逢春节,街头巷尾的泥塑作品成为市民感受高凉文化的重要载体。吴川粤剧则融合高凉“崇文尚礼”的特质,用吴川方言演唱,融入本地“咸水歌”旋律,唱词多宣扬“忠孝节义”,既保留高凉文化的精神内核,又让传统艺术更易被本地百姓接受,这些艺术形式可成为文化中心“艺术体验区”的重要内容。
(三)地域联动:粤西文化的“整合节点”
吴川地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交界地带,是高凉文化覆盖区域的“几何中心”,具备整合粤西高凉文化资源的天然优势。从地理区位看,吴川紧邻茂名高州(古高凉郡核心区)、阳江阳东(高凉文化重要辐射区),交通便利,G228国道、沈海高速穿境而过,便于周边城市的高凉文化资源(如茂名高州木偶戏、阳江风筝)入驻文化中心,形成“资源共享、联动展示”的格局。
从文化认同看,吴川与茂名、阳江同属高凉文化圈,在语言(粤语高阳片)、民俗(年例、祭祀)、饮食(喜食鲜、尚咸香)上存在高度共性,建设高凉文化中心易引发周边区域的文化共鸣,吸引三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形成“粤西高凉文化旅游环线”。这种地域联动性,让吴川的高凉文化中心不仅是“吴川的文化地标”,更能成为“粤西高凉文化的交流枢纽”,提升项目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二、吴川高凉文化中心的建设定位与核心功能规划
基于吴川的核心优势,高凉文化中心应定位为“千年高凉文脉的展示窗口、粤西文化融合的交流平台、市民游客参与的体验空间”,通过“展示+体验+研究+传播”四大核心功能,实现高凉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建设定位:三大核心方向
1. 历史展示高地:系统梳理高凉文化从西汉到当代的发展脉络,重点展示吴川在高凉文化传承中的角色,通过文物、史料、多媒体互动等形式,让游客直观感受高凉文化的历史厚度。
2. 文化体验乐园:打破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的模式,设置饮食制作、民俗体验、艺术创作等互动环节,让游客亲身参与高凉文化实践,增强文化感知与认同。
3. 区域交流枢纽:定期举办高凉文化学术研讨会、粤西非遗展演、三地文化市集等活动,吸引茂名、阳江等地的文化资源入驻,推动粤西高凉文化的协同发展。
(二)核心功能规划:四大功能区
1. 高凉历史文化展厅
该区域为文化中心的“核心大脑”,分“高凉溯源”“吴川传承”“文化交融”三个板块。“高凉溯源”板块通过西汉高凉县疆域图、出土文物(如高凉时期的陶制农具、青铜器)、史料文献,展示高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吴川传承”板块以时间轴形式,呈现吴川在不同历史时期与高凉郡的关联,重点展示明清时期吴川作为高凉商贸窗口的历史,辅以老照片、商号印章、航海工具等实物;“文化交融”板块则展示高凉文化与雷州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碰撞,如吴川民居中“高凉天井院落”与“雷州茅草屋顶”的结合、民间故事中“高凉神仙传说”与“雷州海神信仰”的融合等,通过模型、多媒体动画直观呈现。
2. 高凉民俗与艺术体验区
该区域为文化中心的“活力引擎”,分为“民俗展演厅”“艺术工坊”“互动体验室”三部分。“民俗展演厅”定期举办吴川飘色、舞貔貅、年例仪式等展演,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游客可观看飘色制作过程、参与舞龙舞狮体验;“艺术工坊”设置泥塑创作、粤剧服饰制作等体验项目,由民间艺人指导游客制作小型泥塑、绘制粤剧脸谱;“互动体验室”则还原高凉传统生活场景,如“高凉农家厨房”,游客可在指导下制作木叶夹、煮制泥丁粥,亲身感受高凉饮食文化的魅力。
3. 高凉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
该区域为文化中心的“智力支撑”,包括“学术研讨室”“文献资料库”“非遗保护工作室”。“学术研讨室”定期举办高凉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粤西三地的历史学者、文化专家参与,探讨高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文献资料库”收集整理高凉文化相关的史料、地方志、学术论文、民间故事,对公众开放查阅,为研究人员提供资料支持;“非遗保护工作室”则邀请吴川飘色、泥塑、蒜头制作技艺等非遗传承人入驻,开展非遗技艺传承教学、技艺创新研发,推动高凉非遗的活态传承。
4. 高凉文化文创与商业配套区
该区域为文化中心的“传播延伸”,分为“文创产品商店”“特色美食街”“文化市集广场”。“文创产品商店”开发高凉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如飘色造型玩偶、泥塑冰箱贴、粤剧元素服饰,将高凉文化符号转化为实用产品;“特色美食街”汇集吴川及粤西三地的高凉特色美食,如吴川烂镬炒粉、茂名高州盐焗鸡、阳江猪肠碌,让游客一站式体验高凉饮食文化;“文化市集广场”定期举办“高凉文化市集”,邀请三地手艺人、农户现场售卖非遗手作、特色农产品,形成“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
三、吴川高凉文化中心建设的实施建议:保障项目落地与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高凉文化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从资金、运营、宣传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破解潜在难题。
(一)多元筹措资金,减轻财政压力
高凉文化中心建设需较大资金投入,建议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融资模式。政府层面,积极争取广东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乡村振兴文化项目资金,将项目纳入湛江市级重点文化项目,获得政策与资金支持;社会层面,发起“高凉文化传承基金”,吸引粤西地区热爱高凉文化的企业家、乡贤捐赠,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文化机构以技艺入股、资源入驻等方式参与项目;市场层面,引入专业文化运营公司,负责文创产品开发、商业配套运营、活动策划等,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项目收益,反哺文化保护与传承。
(二)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吸引力与影响力
运营上需打破“重建设、轻运营”的误区,采用“专业团队+本土资源”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引入具备博物馆运营、非遗保护、文旅策划经验的专业团队,负责日常管理、展品更新、活动策划;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与吴川本地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中小学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高凉文化研学”等活动,将文化中心打造为吴川中小学的“课外实践基地”,提升本地居民的参与度与认同感。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开设“高凉文化中心”抖音、微信视频号,发布飘色制作、泥塑创作、美食教学等短视频,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扩大项目影响力。
(三)加强区域联动,打造粤西高凉文化品牌
高凉文化中心的建设不应局限于吴川,需联动茂名、阳江两地,形成“粤西高凉文化共同体”。建议由湛江市政府牵头,与茂名、阳江市政府签订《高凉文化协同发展协议》,建立三地文化资源共享机制——茂名高州木偶戏、阳江风筝等非遗项目可定期入驻吴川高凉文化中心展演,吴川飘色、泥塑也可到两地巡展;共同举办“粤西高凉文化旅游节”,整合三地高凉文化旅游资源(如吴川文化中心、茂名高州冼太庙、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推出“高凉文化旅游专线”,吸引珠三角及周边游客,将高凉文化打造为粤西地区的核心文化品牌。
四、总结:以文化中心为支点,激活吴川与粤西的文化活力
湛江吴川建设高凉文化中心,不仅是对千年高凉文脉的传承与致敬,更是推动粤西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吴川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积淀与优越的地域区位,高凉文化中心有望成为“展示高凉魅力、融合粤西文化、服务市民游客”的多功能文化地标。通过科学规划核心功能、创新运营模式、加强区域联动,这一项目将唤醒吴川的文化记忆,提升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幸福感,同时整合粤西高凉文化资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粤西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
来源:三亚旅行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