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合国大会现场,以色列总理刚登台,百余国代表齐身离席——空荡的会场只剩掌声与嘘声对抗,一场政治“行为艺术”揭开国际社会对加沙冲突的尖锐对立。
联合国大会现场,以色列总理刚登台,百余国代表齐身离席——空荡的会场只剩掌声与嘘声对抗,一场政治“行为艺术”揭开国际社会对加沙冲突的尖锐对立。
一、联大现场:离席抗议与强硬演讲的鲜明对比
9月26日,内塔尼亚胡作为首个发言者登上联大讲台,却遭遇了联合国历史上罕见的集体抵制。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及部分欧洲代表集体起身离场,导致席位瞬间空置过半。现场视频显示,离场代表中有人直接从他面前走过,部分人发出嘘声,而以色列代表团则以掌声反击,迫使工作人员多次高呼“维持秩序”。
细节深化:
伊朗代表席上放置了一张以色列空袭中遇难儿童的照片,镜头特写传递无声抗议。
场外同样混乱:被扣押以色列人质家属与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同时在纽约街头对峙,冲突情绪从场内蔓延至场外。
二、内塔尼亚胡的四大争议主张
尽管面对空场,内塔尼亚胡仍坚持发表强硬讲话,其主要观点引发广泛质疑:
1. 加沙伤亡数据“洗白”:他声称以军行动“柔和”,平民与战斗人员伤亡比例“低于2:1”,并称死亡人数少于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这一说法与联合国及多家国际组织统计的逾数万平民死亡数据形成尖锐对比。
2. 巴以问题立场固化:他明确反对巴勒斯坦建国,称其为“民族自杀”,并批评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传递杀害犹太人有回报的信号”。然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此前在联大重申了对以色列生存权的承认,凸显双方立场鸿沟。
3. 地区军事威胁升级:他宣称已“摧毁伊朗核计划”和胡塞武装大部分进攻能力,警告若继续攻击将发动“毁灭性打击”,并呼吁联合国恢复对伊朗制裁。
4. 象征性动作引争议:他在加沙边境设喇叭广播演讲,称旨在让人质“听到希望”,但此举被批评为政治作秀,连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家属也斥其忽视人质安全。
三、国际反应:孤立态势与抵制行动扩大
· 外交孤立加剧:此次离场抗议并非首次,但规模空前。与此同时,154国在联大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多国启动对以色列的制裁措施,如欧盟部分中止与以色列的贸易优惠条款。
· 民间抵制蔓延:欧洲港口工会联合拒载运往以色列货物,微软公司也宣布禁止以色列国防部使用其AI服务进行监控,显示抵制从政治层面向经济、科技领域扩散。
· 内塔尼亚胡的困境:其为规避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专机绕道600公里赴美;国内反对党领袖拉皮德批评其演讲“充满噱头而无实质方案”,内外压力交织。
四、观点交锋:谎言还是立场?
以色列国内分歧:被扣人质家属现场抗议,指责政府“忽视人质安全”;前总理拉皮德直斥演讲“令以色列国际地位恶化”。
国际舆论场:网友评论两极,部分观点认为离场抗议是“对战争罪行的道德表态”,亦有声音批评联合国“双重标准”。哈马斯则声明指责内塔尼亚胡言论为“公然谎言”。
空荡的联大会场,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姿态。当强硬言论遭遇集体离场,当“伤亡比例”争议直面加沙惨状,这场外交风波已超越政治博弈,成为对战争伦理与人类良知的拷问。正如一名离场代表所言:“离席不是无礼,而是对生命逝去的沉默谴责。”
作品声明:内容来源于@央视新闻
来源:曹付奇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