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天时间里,来自京津冀蒙地区的15家媒体31名记者兵分两路,奔赴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的产业基地、农村牧区、生产一线等地,多角度、立体化、中英文报道京津冀蒙在绿色算力、绿色农畜产品供给、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文旅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进展成效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9月27日讯 (记者 刘志贤 张慧玲 刘燕杰 田婷)9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京津冀蒙媒体北疆行”采访活动结束。
6天时间里,来自京津冀蒙地区的15家媒体31名记者兵分两路,奔赴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的产业基地、农村牧区、生产一线等地,多角度、立体化、中英文报道京津冀蒙在绿色算力、绿色农畜产品供给、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文旅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进展成效,感受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共同讲好新时代内蒙古的发展故事、讲好京津冀蒙协同发展的故事,助力内蒙古形象传播。
在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采访调研让记者们见证了乳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数据要素市场的“内蒙古模式”令人震撼。在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全产业链布局让记者们大开眼界,京蒙协作企业的深耕让人印象深刻。在锡林郭勒盟,“国家的孩子”的故事让记者们深受感动,新能源产业的兴起让人倍感振奋。在赤峰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下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而蓬勃发展的林果产业,更令人惊叹不已。
“几天的采访调研下来,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这里像一个关于未来生活的沉浸式体验馆,它的‘智’和‘质’深深震撼了我。作为一名国际传播者,我愿向世界讲述这个充满智慧与温度的内蒙古故事。”中国网记者陈悦涵说。
北京日报记者韩梅说:“此次采访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内蒙古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算力等产业方面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与京津冀等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今后我将进一步关注和挖掘内蒙古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故事,并以此为载体加强京津冀蒙媒体协同报道,为促进京津冀蒙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