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0G产线灯火通明,中际旭创的工人三班倒,谷歌的卡车等在厂门口,一箱箱模块直接拉去装服务器,订单排到明年六月,股价却一天跌五个点,因为华尔街听说英伟达把新易盛拉进供应链,价格砍了15%。
800G产线灯火通明,中际旭创的工人三班倒,谷歌的卡车等在厂门口,一箱箱模块直接拉去装服务器,订单排到明年六月,股价却一天跌五个点,因为华尔街听说英伟达把新易盛拉进供应链,价格砍了15%。
新易盛的老板连夜开直播,说800G也能做,成本再降一成,英伟达的人坐在台下鼓掌,镜头扫过去,PPT上写着“1.6T样品十月出”,台下散户立刻把涨停封单加到二十万手,他们赌的是英伟达不会只养一条鱼,谷歌可以双供,英伟达就能三供,谁便宜谁上车,技术门槛在美元面前自动让路。
光迅科技的老总在同一晚发公告,国家开发银行给了二十亿授信,利率比市场低两个点,公告里一句“加大硅光研发投入”被加粗,股民却记得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他说“800G还在验证”,钱到手速度比产品快,国企的钱不是白拿,年底做不出1.6T,二十亿就得买理财补利息,账本公开,跑不掉。
华工科技最安静,把激光切割的老产线改成共封装光学,用做汽车传感器的设备跑800G,良率只有三成,但设备折旧已经摊完,算下来的单价比新易盛还低两美元,他们没开发布会,只给Meta寄了十只样品,Meta回邮件说“等1.6T再谈”,这封邮件被印在内部简报上,标题写着“窗口期六个月”。
全球市场今年增量两成,听起来热闹,其实新增订单九成集中在AI云,云厂商的采购清单把1.6T写进明年一季度标书,现在不送样就永远没座位,四家中国厂合计占全球三成,高端部分只占一成,剩下九成在美国Coherent和Lumentum手里,他们手里握着硅光专利,不授权就得绕路,绕路就多三美元成本,三美元决定谁赔本。
“东数西算”工程把数据中心往西部搬,光纤长度翻倍,光模块用量跟着翻倍,政策文件写得很细,每建一万个机柜就要五千只800G,西部电价便宜两毛,云厂商愿意多投服务器,服务器越多模块越缺,缺货周期至少十八个月,十八个月足够让排名重写,谁先量产1.6T,谁就能把同行甩在身后,甩得越远,估值越高,资本只看这个。
中际旭创的海外收入占七成,美元升值就多吃三块利润,美元跌就回吐,汇率风险写在年报第三页,谷歌如果砍单,生产线立刻空转,空转一天亏两百万,他们拼命把1.6T日程提前,样品七月就寄到硅谷,测试报告还没出,股价先涨停,散户相信技术领先就能锁单,锁单就能锁利润,逻辑简单,也最容易翻车。
新易盛的低价策略是把毛利压到15%,同行平均25%,少赚的那十个点靠走量补,英伟达给的首批订单只有五万只,价格却要求再降5%,算下来几乎不赚钱,他们还是接了,接的目的是让产线满跑,跑顺了良率就能抬,抬到九成再谈涨价,英伟达也懂,所以合同只签六个月,六个月做不好就换厂,没有情面。
光迅科技账上趴着四十亿现金,研发投入只占营收8%,中际已经12%,差距肉眼可见,国企流程让一款新品从立项到量产要走十道评审,评审会一开就是三小时,三小时足够新易盛把价格再降五十美分,市场不会等文件盖章,盖章的时候订单已经飞到对手桌上,他们想要追,只能把研发外包给高校,高校的学生便宜,但量产经验为零。
华工科技靠激光老本行省设备钱,却省不了芯片钱,激光器芯片九成进口,美元一涨成本就涨,他们想把芯片国产化,找武汉本地晶圆厂流片,流片三次失败,良率不到一成,一成良率做不出交货,Meta的窗口期只剩四个月,四个月做不出1.6T,华工就得退回汽车传感器,退回意味着故事讲完,估值回到十倍。
资本已经把800G的估值炒到三十倍市盈率,1.6T如果落地就能再炒一波,落地失败就集体杀到十五倍,杀估值比杀价更快,一天就能腰斩,谁先交货谁拿门票,门票只有一张,其余人站在门外看热闹,看热闹的人还得付设备折旧利息,付不起就被银行收厂,收厂后英伟达连电话都不会回。
散户在论坛里算良率、算毛利、算汇率,却没人算政策补贴能不能到账,到账后会不会被抽专款专用,专用账户的钱买理财算不算违规,违规被查就会停牌,停牌前一分钟砸盘能跌20%,跌完再公告“1.6T仍在研发”,这句话值十个跌停,跌停板打开后,机构抄底再拉一波,拉完把筹码留给散户,散户管这个叫“价值回归”。
订单、良率、专利、补贴、汇率、良率、专利、补贴、汇率,八个词循环播放,播放得越快,股价越像心跳,心跳到两百时速时,任何一条坏消息都是急刹车,刹车声一响,先掉下来的就是没系安全带的乘客,安全带是量产时间表,时间表印在产品手册上,手册越厚,安全越假,假的是PPT,真的是产线,产线灯一亮,故事才能继续。
1.6T样品还没影,四家已经各自宣布“率先突破”,突破照片都是同一块板子,板子上的芯片被涂黑,涂黑就看不见型号,看不见就能说自研,自研故事能撑三个月,三个月后拿不出测试数据,股价自己跳水,跳水前高管减持公告会先挂出,挂出后散户才懂,懂的时候跌停板已经焊死。
英伟达、谷歌、Meta的测试工程师私下建了一个群,群里每天发各家样品温度、功耗、误码率,数据一对比就知道谁在吹牛,吹牛的人拿不到二轮送样资格,资格取消不会公告,公告只说“合作正常推进”,推进到年报季,订单栏空白,空白一暴露,股价就腰斩,腰斩后公司再发利好,说“1.6T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这句话市场已经听过三遍。
谁能站稳?
技术、资金、客户、成本、速度五关,关关要命,命硬的也许能活,活下来的不会是嘴炮最响的那家,也不是背景最硬的那家,是谁先把1.6T交到客户手里,谁就能在AI算力饭桌夹第一块肉,夹不到就得离席,离席的时候别忘了买单,单上已经写好了设备折旧、研发沉没、汇率损失,一分不会少。
你觉得五张牌里到底哪一张才是王牌?
来源:敏锐蜻蜓h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