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德镇街头,48岁的鸡排哥凭一口油锅炸出千万流量。当百米长队从学校门口排到街角,当“鸡排世家”成网友热议的梗,这场爆红早已超越草根逆袭的剧本——他用最朴素的“反套路”,戳中了浮躁时代的痛点。
景德镇街头,48岁的鸡排哥凭一口油锅炸出千万流量。当百米长队从学校门口排到街角,当“鸡排世家”成网友热议的梗,这场爆红早已超越草根逆袭的剧本——他用最朴素的“反套路”,戳中了浮躁时代的痛点。
“活人感”是最好的流量密码
连锁品牌的机械话术里,鸡排哥的烟火气成了稀缺品。他一边炸鸡排一边开“脱口秀”:“别亏待自己的肚子”“你可以拒绝我,但别拒绝美味”,把等待变成乐趣。更动人的是他的规矩:4点半后专待学生,给孩子比散客便宜1元,12点后加价1元“惩罚拖延”。这种不迎合流量、只贴合人心的坚持,让6元鸡排吃出了“60元的情绪� ��值” 。
硬核真诚击碎套路滤镜
网红圈的营销套路在他这里失效了。顾客嫌限购太多,他从5份减到2份,还做了编号排队卡,直言“让大家不白跑比啥营销都强”。面对“地沟油”质疑,他不发声明只摆证据:把贴小票的新油瓶放摊位前,主动申请24小时监控 。收摊剩的鸡排随手送路人,妻子“鸡排嫂”主动给排队顾客发水,这些不刻意的细节,比任何公关都更攒人心。
红而不飘的清醒最难得
爆红后,鸡排哥的选择更见初心:拒绝所有加盟邀约,不搞直播带货,搬进政府给的门面仍坚持原价。他公开账本:原料占55%,工资占20%,自己利润不到15%,把“实在”写进生意里。连注册社交账号,首条视频也是提醒网友防冒充,而非借机引流 。这种“红了不飘”的定力,让网红速朽的定律在他身上失效。
从“鸡排主理人”到城市烟火符号,鸡排哥的故事早说明:流量从不是算计出来的。当他对着镜头说“成功靠老婆”时眼里有光,当他为炸老的鸡排自责时,人们买的早已不是鸡排——而是快节奏生活里,久违的真诚与被重视感。这才是最顶流的“商业算法”。
来源:愉悦的的搞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