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非凡“十四五”丨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0:43 1

摘要:“十四五”期间,从物质基础,到机制保障,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十四五”期间,从物质基础,到机制保障,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今天的秋粮主产区,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1000多万台套现代化农机具有序流动,美丽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捷报频传,夏粮为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单产首次突破800斤,秋粮长势正常偏好,夺取丰收有基础。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我国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予以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1.3万亿斤。

“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从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到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从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到树立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深化。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综合处处长 朱娟: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时期,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抓能力建设,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方面抓机制完善,做到收益保障、责任压实,以超强的力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为了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十四五”期间,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启动种业振兴行动,严格党政同责考核,制定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一项项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

从东北黑土地,到黄淮海主产区、长江流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比“十三五”末均实现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000斤,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800斤安全线。

这五年,我国粮食安全根基更加坚实。

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超过95%,一批优质专用、高产宜机收、耐旱耐盐碱等突破性品种释放增产潜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丘陵山地小农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先进机具提高了作业效率。3300多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36万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有效提升粮食抗灾能力。

这五年,我国粮食生产更加高质高效。

北斗导航系统为播种画下厘米级精度轨迹,5G物联平台构建起全域感知的“农田数字大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病虫害有效防治每年挽回产量损失2800多亿斤,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最近三年机收减损500亿斤以上。110多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带领全国近一半小农户实现稳产增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十四五”时期,我国从耕地、种子两个要害,科技、装备两个支撑,大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做到平常情况下能够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能够顶得上、靠得住,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仓廪实,天下安。我国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有力夯实大国粮仓安全根基,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