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口味真的是很容易改变的东西,在十年前二游开始流行的时候,Sara完全不想玩二游,哪怕我平时一直喜欢动漫。当时只想玩MOBA和FPS游戏,觉得网络游戏不玩PVP有啥意思呢,玩二游不如直接玩3A。到了疫情的时候,对于PVP开始厌倦了,就玩玩二游和各种单机小游戏
游戏口味真的是很容易改变的东西,在十年前二游开始流行的时候,Sara完全不想玩二游,哪怕我平时一直喜欢动漫。当时只想玩MOBA和FPS游戏,觉得网络游戏不玩PVP有啥意思呢,玩二游不如直接玩3A。到了疫情的时候,对于PVP开始厌倦了,就玩玩二游和各种单机小游戏。毕竟二游是PVE内容为主,随时都可以放下,但又是杀时间的好手,漫长的养成周期搭配持续更新的主线剧情,确实能够让人沉迷。
但到了2025年,我又开始对所有的二游失去兴趣了,宁可在卡牌游戏上花费更多时间,或者多打几局大乱斗、斗魂竞技场。剧情更新后,直接去看主播的直播或者录像,跟着弹幕过一次剧情,比自己玩还有意思,还省去了非酋抽卡和无尽养成的过程,也没有每周挑战的强度焦虑。最近两个月玩了两次《王者荣耀世界》的内测,才让我稍微恢复一些兴趣,因为我还是比较喜欢王者荣耀的世界观和角色,这种国风对我有加成。
不过,《王者荣耀世界》还是类似的养成系统,养一个角色的成本很高,所以我估计游戏正式上线后,我也是版本大更新后过下剧情,每周上去清一下体力,练练感兴趣的英雄,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目前游戏阳痿的我,对于《终末地》和《异环》的兴趣也是大幅降低,直到这周看到《无限大》的宣传片。我一下子回到第一次玩二游时代新鲜感,怎么说呢,这款游戏确实和传统的二游不太一样,至少没有付费抽角色的系统。
我对网易游戏都没啥好感,除了很早以前的《梦幻西游》,玩得最多的游戏就是代理的暴雪全家桶。非暴雪系的网易游戏,只有2019年开服至今的《百闻牌》还玩——毕竟我是纯纯的卡牌玩家,其他的网易游戏都是玩了一会就不玩了,包括《逆水寒》、《哈利波特》、《永劫无间》、《第五人格》这种热门作品。和所有玩家的印象一样,网易游戏只适合开服的前几个月玩,他们的长线运营不太行,后续只会骗氪冲KPI。
所以,我对于《无限大》没有什么信心,哪怕这次看完PV和线下实机后,我确定自己肯定会尝试一下,但也不太可能坚持到一年。但《无限大》看起来真的很酷,去年12月的技术性测试就让我开始关注游戏,milet的那首歌曲《SEVENTH HEAVEN》有额外加分。而这次的PV插曲更是超大份的加分,那可是共和时代的《Sunshine》啊,这首歌曲搭配游戏画面真的太契合了,让我觉得在玩《如龙》或者GTA。
是的,虽然《无限大》有我非常熟悉的《漫威蜘蛛侠》机制,有美国玩家最喜欢的车枪球元素,但我的直觉是——这款游戏是二次元的GTA。这个游戏缝了非常多热门单机游戏的机制,但就目前呈现出来的效果,我觉得算是缝合得不错,如果更新能够跟上,让玩家觉得量大管饱的话,这款游戏在短期内应该死不了。《无限大》是通过角色切换来体验不同视角的游戏剧情,比起二游更像是偏单机的《燕云十六州》。
游戏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让玩家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玩家在体验剧情和角色养成之外,还能自由地探索世界,尝试各种有趣的玩法。自由探索是开放世界游戏的核心,但我并不想只是一味地解谜、打怪、找宝箱、收集素材,《无限大》是近未来的现代主题,设计师可以塞入更多的小游戏和现实道具,让玩家更有沉浸感。从东京电玩展的线下试玩来看,游戏中提供了不少悠闲的娱乐方式,你还能当成换装暖暖来玩。
尽管线下试玩环节,并没有透露出游戏的“终局”玩法,甚至还没有“核心”玩法,都是依靠堆料带来的游戏新鲜感。但我已经对这款游戏有所期待了,希望它是那种随时可以拿起来和放下来的悠闲游戏,而不是每天上班打卡的游戏。GTA的乐趣一直是联动和整活,《无限大》如果能复制到这方面的玩法,游戏生命周期能够得到延长。但从最新开发者采访的“我们在考虑多人模式”,可以看出制作团队也没有定下方向。
因为《无限大》这次的实机试玩,和去年的内容完全不同,去年还是传统的二游路线,当时有业内人士试玩后爆料这游戏“药丸”。制作团队才在今年彻底重做,改成现在的无收费角色和切换体验角色的路线。我觉得现阶段做出一个架构底子已经不容易,游戏内容可以慢慢填,后面加上赛车、钓鱼、种田、抓宠物之类的轻轻松松,那么多3A游戏可以让网易抄,这游戏的定位甚至可以是强社交的二游版《蛋仔派对》。
我不太相信网易的创新能力,但我相信他们抄和肝的能力,就看玩家是否买账。而东京电玩展的实机内容依然很少,都是宣传PV的拓展内容,这款游戏短期内无法上线,很多地方仍然需要打磨,比如飞到地铁时就有明显的穿模。但本周访谈中透露了他们有800人的大型团队,以网易的加班制来看,我们在2026年玩到《无限大》的机会比较大。我衷心希望这款游戏不是《射雕》,起码在运营第一年让我先爽到。
来源:暗夜使者追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