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老外涌入中国”,透视外籍人士来华热潮回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23:36 1

摘要:尽管“2000万老外涌入”的说法尚未有官方数据佐证,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统计清晰显示,2024年外国人入境人次已达6488.2万,同比增幅高达82.9%,且免签入境人数更是实现112.3%的同比增长。

国庆前夕,在北京的胡同咖啡馆、杭州的电商产业园,或是成都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外籍面孔的出现成为多彩的城市景观。

尽管“2000万老外涌入”的说法尚未有官方数据佐证,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统计清晰显示,2024年外国人入境人次已达6488.2万,同比增幅高达82.9%,且免签入境人数更是实现112.3%的同比增长。

这场跨越国界的流动热潮,绝非偶然,而是政策松绑、经济引力与生活优势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外籍人士来华打开了便利之门。

2024年底,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成为标志性举措,将原有的72/144小时停留时间大幅延长,适用口岸从39个扩至60个,覆盖省份增至24个,更首次允许免签人员在规定区域内跨省旅行。

从山西太原到海南三亚,从浙江义乌到贵州贵阳,新增的21个入境口岸串联起东西部的开放脉络,仅2024年1-11月,免签入境人数就达1744.6万,政策拉动效应显著。

与此同时,常态化的政策优化持续发力,口岸签证签发量2024年同比增长87.3%,7.2万人次在华外国人享受到就近办理签证延期的便利,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飙升132.9%。

地方层面更是精准施策,杭州为外籍电商人才简化居留许可办理,北京对高科技领域外籍专家开放“绿卡”快速通道,这些政策组合拳彻底打破了跨境流动的制度壁垒。

中国经济的稳定韧性与市场机遇,构成了最核心的吸引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科技、消费、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成为外籍人士追逐机遇的热土。

在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中东商人忙着对接跨境订单;在杭州的互联网园区,外籍创业者参与直播电商生态;在北京的国际学校,资深外教成为教育行业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更让这种吸引力具象化。

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数量稳步增长,2024年国际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全面复苏,许多外籍人士借助政策便利,将短期考察转为长期驻留。

从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到产业创新的“同行者”,中国市场的包容度与成长性,让来华不再是短暂停留,而是长期发展的选择。

宜居的生活环境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留住外籍人士的重要砝码。

在治安方面,中国的公共安全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这成为许多外籍人士的首要考量。数字化生活的普及更带来极致便利,移动支付覆盖衣食住行,高铁网络串联起主要城市,从北京到杭州的3小时通勤圈,让跨城商务与旅行轻松实现。

这种生活优势正在突破一线城市的局限。杭州的茶文化与数字经济交融,成都的休闲氛围与创业环境兼具,西安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并存,这些新一线城市凭借特色优势,成为外籍人士的新选择。

正如许多在华居住的外国人所言,“这里安全、便捷且性价比高”,这种口碑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来华热潮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从蒙古国女孩来华留学就业,到欧美创业者投身跨境电商,从非洲商人深耕小商品贸易,到外籍专家参与科研攻关,不同国籍、不同领域的外籍人士,正在中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们不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传统门户,而是深入二三线城市,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改善的生动注脚。

从政策破冰到市场引力,从基础设施到生活体验,多重因素的叠加造就了今日的来华热潮。

240小时的免签停留,停留的不仅是脚步,更是对中国发展的信心;6488万的入境人次,记录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文明交流的温度。

随着制度型开放的持续推进,当更多外籍人士带着好奇而来、怀揣机遇而留,这场跨越国界的流动,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鲜活的动力。

来源:梦霞亲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