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三国一个月前启动“快速恢复”机制,周日凌晨生效,联合国十年旧制裁卷土重来,伊朗直接召回驻英、法、德大使,核计划危机升级,德黑兰的里亚尔崩盘到历史新低,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又要重演?
欧洲三国一个月前启动“快速恢复”机制,周日凌晨生效,联合国十年旧制裁卷土重来,伊朗直接召回驻英、法、德大使,核计划危机升级,德黑兰的里亚尔崩盘到历史新低,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又要重演?
就在联合国大会闭幕的余热未散之际,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欧洲老牌强国,铁了心要给伊朗上紧箍咒。周六,伊朗国家通讯社塔斯尼姆爆料:德黑兰召回了驻这三国的特使,进行紧急磋商。理由?欧洲三国“不负责任”地重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恢复对伊朗核能、军事、银行和航运的全面禁令。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2015年伊核协议(JCPOA)崩盘的最后一根稻草——协议本该在10月18日永久解除制裁,现在全盘倒退。
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8月,欧洲三国给伊朗发了个“最后通牒”:30天内满足条件,否则启动“snapback”机制,重启联合国旧制裁。条件无非老一套——重启与美国的谈判、恢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全面核查、交代那408公斤武器级高浓缩铀的下落。本月,欧洲外交官和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开了好几轮会,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还亲自上阵喊话:“如果目标是核计划,我们能轻松解决!”但欧洲不买账,指责伊朗“几乎完全违反承诺”,尤其在6月以色列12天轰炸和美国空袭福尔多核设施后,伊朗的核库存“去向不明”。
周五,俄罗斯和中国联手在安理会推延期决议,仅4票支持,彻底泡汤。周日0点(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制裁正式生效:全球禁售伊朗武器技术、弹道导弹部件,石油、金融、航运全线封锁。伊朗里亚尔应声崩盘,德黑兰黑市汇率飙到1美元兑110万里亚尔,通胀已超30%。伊朗核事务负责人穆罕默德·埃斯拉米在莫斯科世界原子能周论坛上怒怼IAEA:“你们不谴责美以空袭,却来管我们?”
说到福尔多,这可是伊朗核计划的“地下堡垒”。位于库姆附近山体深处,2009年曝光以来,就被西方视为伊朗铀浓缩的“黑心窝”。卫星图像(Maxar Technologies拍摄)显示,6月美国空袭后,福尔多入口坍塌,周边山体多处焦痕,设施严重损毁。特朗普吹嘘“核计划已被摧毁”,但西方外交官私下承认,仅倒退两年——伊朗大部分浓缩铀可能埋在废墟下,伊斯法罕核电站的金属转化设备下落不明。自冲突后,IAEA检查员半年没进门,本月虽恢复部分核查,但欧洲抱怨“太模糊”,伊朗外长阿拉格奇直言:检查权限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限制,废墟里的铀库存“可能进不去”。
福尔多不是普通核电站,而是伊朗“自力更生”的象征。伊朗坚称核计划纯属和平用途,用于发电和医疗,但西方和以色列一口咬定是“核武野心”。6月冲突中,以色列12天狂轰滥炸,美国跟进空袭福尔多,伊朗报复性导弹雨造成1000多人死亡。IAEA周五勉强恢复核查,却避谈这些“烫手山芋”。伊朗革命卫队(IRGC)周六发声明,纪念一年前贝鲁特空袭中哈桑·纳斯鲁拉等领袖遇刺周年,宣称“抵抗轴心”未灭,美以的“邪恶计划”破产。这话听着硬气,可经济上伊朗已喘不过气——石油出口被卡,影子舰队也顶不住国际博弈的压力。
回溯美伊恩怨,这段关系堪称中东版的“爱恨情仇”。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伊断交,伊朗人质危机拉开序幕。1980年代两伊战争,美国暗中挺伊拉克,伊朗恨意滔天。2015年,奥巴马政府牵头JCPOA,换伊朗限核换解除制裁,欧洲三国、俄中齐签,伊朗铀浓缩纯度降到3.67%,库存清零,蜜月期开启。可2018年,特朗普上台单方面撕协议,重启“极限施压”:石油禁运、金融封锁,伊朗经济雪崩,通胀狂飙。拜登想修补,谈了半年卡壳——伊朗要先解除制裁,美方要零浓缩,死磕细节。
如今特朗普二度上台,旧戏重演。周三,美国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喊话:“我们不想伤害伊朗,但snapback是良药。”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反击:“美以想推翻神权统治,没门!”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更直白:在联合国大会,他称与美谈判是“耻辱”。伊朗无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但官员警告:暂停IAEA核查、停欧谈,极端派甚至扬言“以牙还牙”。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分析:联合国制裁经济冲击有限——盟国顶住压力,继续买伊朗油,美国单边制裁已够狠。但象征意义大:未来新协议,欧盟会不会跟进解除?难说。
特朗普怎么“重返”内塔尼亚胡“团队”?简单:共享情报、默契空袭。6月,以色列突袭伊朗,美方48小时内跟进轰福尔多,特朗普事后吹嘘“摧毁核梦”。内塔尼亚胡周五联合国演讲,呼吁“立即snapback”,暗示以色列随时再炸。两人“蜜月”重启:特朗普视伊朗为“中东毒瘤”,内塔尼亚胡借美力护航“抵抗轴心”崩盘——哈马斯、真主党、阿萨德全线溃败。伊朗指南?核计划是底线,浓缩铀是筹码,经济是软肋。佩泽什基安喊“智慧开辟道路”,但现实残酷:里亚尔崩、民生苦、难挡西方压力。伊朗司法周六判四名“摩萨德间谍”死刑,革命卫队誓“抵抗扩张主义”,但哈梅内伊86岁高龄,内部派系撕扯,外部“抵抗之弧”残破,德黑兰还能扛多久?
欧洲三国这手“快速恢复”,看似中立,实则向美靠拢,伊朗的核危机雪上加霜。联合国制裁生效,全球禁令重启,中东火药桶随时炸。伊朗不会轻易低头,但经济崩盘、核废墟、外交孤立,这场博弈,谁笑到最后?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又要卷土重来,德黑兰的“智慧”够用吗?
来源:东经11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