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数字媒体艺术协会、京东方中联超清联合主办,孙振华担任学术主持,靳军联合主持,一山担任总策展人,许燎源联合策展,孙博涵、王志刚、张继哲、张大米、郭曦、王席、傅森担任执行策展人,吴斌、李征、毛力、段森、杨謦、温
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叶芳芳
9月20日下午,“2025第三届数智艺术博览会(成都)”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3号馆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数字媒体艺术协会、京东方中联超清联合主办,孙振华担任学术主持,靳军联合主持,一山担任总策展人,许燎源联合策展,孙博涵、王志刚、张继哲、张大米、郭曦、王席、傅森担任执行策展人,吴斌、李征、毛力、段森、杨謦、温美玲担任统筹,德胜资本特别赞助。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艺术形态的专业博览平台,自2019年首届“新介质、新图式、新观念——数字绘画实验艺术征集展”起,便持续致力于推动技术与艺术的深度交融,构建一个具备实验精神、文化责任与时代回应的艺术新平台;2022年,第二届博览会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策展结构(研发、展览、数藏、衍生、论坛),形成了一个链条式的数智艺术生态系统;2025年,第三届博览会在前两届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智艺术的大众普及、技术支撑、创作范式、场景落地、产业化走向以及理论研讨。
本届博览会首创国内全链条的策展模式,延续“五位一体”体系,通过“展览、论坛、研发、衍生、数藏”五大板块的有机联动,首次打通内容创作、理论研究、技术支撑、产业转化与价值确权的全流程闭环。以专业性、开放性、实验性兼具的策展理念,构建起涵盖艺术、技术、产业、学术的全链条数智艺术平台,树立行业新标杆。
博览会共设十个展览单元,囊括数智国际艺术家单元,数智生活及制造业美学单元,数智古蜀文化单元,数智古蜀(三星堆)文化单元,数智文创单元,数智企业研发单元,数智交互/装置单元,数智沉浸式单元,数智绘画、数智视频单元,数智雕塑单元等。其中既有国际视野下的数智艺术前沿成果,也有“本土文化重构”单元——聚焦三星堆、金沙文明的数字活化,还有“公共空间交互”单元融入成都公园城市场景设计。不仅关注图像的生成逻辑,更致力于让数智艺术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梁时民
本次数智艺术博览会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
本次数智艺术博览会总策展人一山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田云辉
开幕式现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梁时民,本次数智艺术博览会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本次数智艺术博览会总策展人一山,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田云辉相继致辞。
现场颁奖环节
本届博览会自启动征集以来,共收到549位艺术家和研究者的投稿,终评共选出30位优秀作品作者和10位优秀论文作者。开幕式现场,嘉宾们为优胜艺术家的代表及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奖。
现场嘉宾合影
“2025第三届数智艺术博览会(成都)”的启幕,不仅是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生动实践,更将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注入数智动能,让千年蜀地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光彩。
优秀论文入围作者分享会
“数智艺术知识产权保护”讲堂
AI通识课堂
据悉,本届博览会将持续至9月28日。展览期间进行了优秀论文入围作者分享及“数智艺术知识产权保护”讲堂,还面向公众推出了免费的AI通识课,开展“数智艺术的创作范式、技术趋势与学术前沿”主题论坛等活动。
【各单元板块作品综述】
1、数智国际艺术家单元
汇聚了来自全球九个国家的大学教授、职业艺术家、动画导演与音乐家,展示了数智艺术在全球语境下的多元表达与开放格局。参展艺术家包括:Dmitry Kemell(美国)、Lauren Flinner(美国)、Trenlin Hubbert(美国)、Abbey Luck(美国)、Lachlan Turczan(美国)、Maurizio Zoccola & Vincenzo Ascione (GlitchAV)(意大利)、David Berrebi(法国)、Mike V(UON Visuals)(加拿大)、Rob Ford(英国)、SheisinBlack(奥地利)、Tù.úk’z(巴西)、Angela Mcniece(澳大利亚)、Gary Warner(澳大利亚)等。本单元不仅呈现了全球数智艺术的多样面貌,也折射出数智艺术在构建公共价值、传播新美学与激发社会创造力中的独特使命。它既是国际艺术交流的平台,也是面向未来艺术生态的探索现场。
2、数智生活及制造业美学单元
本单元是数智艺术走向产业化的场域,当数智技术不再是生活美学的“旁观者”,而是深度融入生活肌理、制造业肌理,逐步形成数智先进生产力。集结了重磅创作力量:许燎源先生带领吉利艺术设计学院师生深耕实践,付黎明、罗挽澜、杨鸽、颜沁、周栓林、黄心杨等青年艺术家亦带来先锋表达。这些作品既有扎根生活的实物创作——承载工艺巧思的器物、可穿戴的艺术首饰与丝巾、融入空间质感的家居及艺术沙发,将制造业的严谨转化为可触摸的日常诗意;亦有指向未来的概念探索- 诠释流线与功能之美的概念汽车、突破形态边界的概念时装与家居、以及探索创新形态的概念包装.....
3、数智雕塑单元
本单元集中呈现部分艺术家们过AI辅助建模,通过参数化设计、3D打印与实体加工等数字化流程,或在AI生成3D绘画中获得建模灵感,从而在虚拟构型与现实材质之间建立起具有张力的新语言。作品往往脱离具象再现,转向对东方意境、动态流线、异形生物体等概念的形式化处理,呈现了数字感、科技感、时代感的雕塑新风貌,体现出数智艺术在三维表达层面的突破与拓展。它们不仅是雕塑媒介在技术语境中的一次再定义,也是在当代数智文化条件下对“形”与“物”的重新思考。
4、数智古蜀文化单元
本单元通过VR/XR体验与数智雕塑等多种媒介,将古蜀文明以神秘厚重的青铜面具、神树与祭祀图像及时代轴线构成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展望。成都青宇汇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重建古蜀祭祀场景,观众可通过VR设备穿梭于虚实交织的文明时空;雕塑家罗强则以古蜀元素为母题,呈现出融合历史感与当下意识的身体语言。
5、数智交互/装置单元
本单元聚焦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言生成与动作捕捉等交互技术,探索艺术如何变得“可回应”“能对话”。这些作品通过语义分析、行为捕捉与触觉感应等机制,实现观众与影像、声音、装置之间的即时互动。现场体验中,观众的语言、动作或情绪可触发作品的反馈与变化,从而打破传统的静态观看模式。有的作品实时生成文本和叙事场景,还有的通过神经网络合成多声部的动态图景。展览整体构建出“人机协同”生态,使观众从被动欣赏者转变为生成的参与者,进入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新维度。
6、数智绘画、数智视频单元
本单元汇集了公开征集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数智艺术创作者,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的绘画和视频类作品,展现数智语境中的艺术新貌。 这一单元不仅凸显了数智创作者对技术与观念 ,灵感与算法、情感与机器的敏锐感知,更通过公共平台激发了数智艺术的多元创作生态。
7、数智文创单元
本单元聚焦于数智艺术成果的价值转化与产业延展,探索艺术如何在现实生活与消费环境中落地生长,构建从“概念创作”走向“产业应用”与“大众消费”的路径。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构建跨界协作的“虚实结合”、“化虚为实”的生态系统,推动艺术价值向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系统转化。
参展阵容汇聚多位艺术家,涉及数字微雕、手办、丝巾、版画等多种文创产品,手办、丝巾、版画等多种文创产品,如隋建国先生的小恐龙雕塑正是“化虚为实”的代表性探索:通过3D建模技术和3D打印技术转化为文创产品,激发数智艺术走向生活、走向产业的无限可能。
8、数智古蜀(三星堆)文化单元
艺术家一山创作的AI影像作品,以投影演绎遗址、村落、祭祀、面具及文明的迭代,探索数智技术对蜀文明的时间轴的重生。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团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捕捉技术实时驱动、VR解压互动小游戏、沉浸式置身三星堆遗址,实现古今交互的联动感,在虚实交织中感受神人交感的古蜀文明魅力。黄明科的数智绘画将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面具进行了艺术性表达。
9、数智沉浸式单元
该单元戴砚亮作品是一项融合自然意象、中国禅宗意境与AIGC造物形象的虚拟沉浸式艺术项目,利用投影技术在现场构建出墨迹般呼吸的虚拟林境,虚实之间形成极具东方气韵的空间诗性。数智化呈现的树影似影非影、时空重构,回应着中国山水画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美学精神,也象征人工智能时代对“境”的再造与延展。作品以“沉浸式感知”替代传统观看经验,将现代数字技术转化为情境建构的媒介:观众仿佛步入一片数字森林,体验自然与科技的“共生”哲学。
10、数智企业研发单元
作为第三届数智艺术博览会(成都)“五位一体”策展结构中的基础技术支撑板块,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艺术创新的技术路径,集中展示智能化与数字化两类核心技术在艺术创作、传播与确权中的融合应用,构建数智艺术发展的技术底座与开放实验场域。研发板块还为艺术与科技跨界提供对话的平台,连接创作者、技术方与产业机构,促进技术转化、创作孵化与生态协同,推动艺术与社会的智能融合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