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福建省经济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举行。本次年会以“福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升级”为主题,汇聚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浙江大学、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等省
东南网9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9月27日,福建省经济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举行。本次年会以“福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升级”为主题,汇聚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浙江大学、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等省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本次年会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动经济学理论与区域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学术单位聚焦开放经济、数字转型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重要契机,通过学术交流推动福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主旨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行业标准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研所副所长柏培文教授以《数字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题,从数据要素视角揭示了数字生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魏下海教授的《自动化如何赋能老龄化》研究,阐明了机器人技术与高龄劳动力的互补关系,为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政策参考;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庄赞教授聚焦《人工智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尤其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抑制机制的揭示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厦门大学梁若冰教授则以《能力信号与市场准入:参与行业数字标准制定如何提升企业在政府数字采购中的竞争力》为题,拓展了标准化在数字政府采购中的应用视角,为理解行业标准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作用提供了深刻见解。
年会设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投资、产权保护与研发合作”“数字经济、知识传播与要素配置”“金融、消费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四个平行分论坛,从不同维度切入经济研究前沿,既关注宏观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又深入微观企业创新与金融消费,全面展现了福建经济学界对当下经济议题的多元探索与深度思考。
本届年会由福建省经济学会主办,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承办。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