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号那天,杨幂参加了一场直播,有人问她 “女演员冬天穿薄礼服会不会冷”,这本来是个很容易 “卖惨” 的话题,可她没顺着说,只轻描淡写地说 “不用心疼我们,有很多办法保暖”。
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前不少人觉得杨幂在口碑和实力上不如赵丽颖,可最近这段时间,杨幂的口碑慢慢实现了逆转.....
这背后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一件件具体的事堆出来的,能把两人的差别看得明明白白。
文|古人
看图文更过瘾!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
9月24号那天,杨幂参加了一场直播,有人问她 “女演员冬天穿薄礼服会不会冷”,这本来是个很容易 “卖惨” 的话题,可她没顺着说,只轻描淡写地说 “不用心疼我们,有很多办法保暖”。
这话没什么特别的,却让人觉得 “通透”,因为她没否认冷,却也没放大这份不适,反而暗里传递了一个态度:既然拿了这份工作的钱,就该扛得住这份工作的难。
要知道现在有很多明星“卖惨”的场面,稍微受了点小伤,就先把伤口拍下来发出去,等着粉丝来心疼。
更重要是,杨幂不仅有高情商,明星的架子也非常小,在片场中很多主演演完会跟导演或者制片打个招呼就走了。
可杨幂在拍《生万物》的时候,因为有不少田间劳作的戏份,她跟着当地师傅学插秧、喂猪,杀青后特意找师傅道谢;群演团队戏份多,她主动和大家合影,还在社交平台提了句 “谢谢所有幕后的小伙伴”。
粉丝心疼她素颜拍戏,她只回了句 “演员本来就该这样”,没有借机卖惨,也没有刻意立 “敬业人设”。
反观赵丽颖,在类似场景里的反应,总容易引发争议。
早年间有人把她认错成杨幂,她直接在社交平台发文反问:
“梳中分演清宫戏的都是杨幂吗?粉丝连自己偶像都认不清?”
这话里的火气,让原本只是 “认错人” 的小事,变成了 “两家粉丝互撕” 的导火索。
后来她被传恋情,没有正面回应,反而用一句 “算你 mei” 怼回去,粗犷的语气和她平时 “邻家女孩” 的形象反差太大,不少观众直言 “没想到她会这么说话”。
如果说日常发言的差异只是小波澜,那在作品宣传上的态度,直接让两人的口碑拉开了距离。
内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演员参演作品,尤其是大制作,宣传期的配合度不仅关乎电影票房,更关乎和剧组、导演的后续关系。
今年上映的《酱园弄》,集结了章子怡、杨幂、赵丽颖、易烊千玺等明星,章子怡作为主演,扛着票房压力,而配角的配合就显得格外重要。
杨幂在宣传期的表现,几乎成了内娱 “协作范本”。
从北京首映礼到上海路演,她一场没落下,这种敬业的状态,导演陈可辛后来在采访里提过,“杨幂是宣传期最拼的演员之一。
更难得的是,她懂得 “不抢戏”,红毯上穿的礼服是别人穿过的 “三手高定”,不是当季新款,就怕盖过主演章子怡的风头,和章子怡同框时,始终保持着十几厘米的距离,不远不近,既显亲近又不越界。
大合照时直接站到边角,哪怕雷佳音拉她去中间,也笑着摆手。
路演时提到章子怡,她一口一个 “姐”,说 “跟着姐学到很多,生活里她也很照顾我”,既夸了前辈,又没显得刻意讨好。
可赵丽颖在《酱园弄》宣传期的缺席,却让很多人费解。
电影去戛纳参展时,她没去,当时还能解释 “参展的是上半部分,没有她的角色”,那时候距离院线上映还有几天,所以很多人都表示理解。
但是距离电影上映只剩几天,她还是没露面,连官方宣传文案都没转发。
更让人意外的是,预告片发布时,别人都是有自己的好带话题转发,赵丽颖确实工作室代发,还只带了自己的超话。
章子怡特意去她评论区留言互动,想带动热度,结果她过了一晚上才回复两个表情包。
更糟的是,她的粉丝还在网上拉踩其他演员,说 “电影高光时刻都是赵丽颖演的”“她才是隐形大女主”。
但其实对于这部电影赵丽颖的演技,有影评人表示 “她的台词有点生硬,像在背书,停顿没找对节奏”—— 这些评价,多少带着点 “反噬” 的意味。
其实赵丽颖的演技一直是她的 “底气”。
2024 年,她主演的几部剧口碑都不错,还拿了金鹰奖最佳女主、金鸡奖最佳女配,可以说是影视路一路繁花了。
而此时杨幂,很深陷“演技没突破,还是偶像剧套路”的唾骂中。
可谁也没想到,2025 年成了两人口碑的 “分水岭”。
杨幂接连拿出三部作品,从现实题材剧到文艺片,角色跨度很大,尤其是在《生万物》里演的农村妇女,素颜出镜,台词带着方言味,让观众眼前一亮 ,让粉丝知道“原来杨幂也能演这种接地气的角色”。
而赵丽颖却栽在了 “剧本选择” 上,接的两部剧题材重复,角色没突破,口碑平平。
有人说,杨幂的逆转是 “情商高”,赵丽颖的波动是 “性格直”,可往深了想,这其实是对 “内娱生存规则” 的不同理解。
杨幂在圈内摸爬滚打多年,早就明白 “实力是根本,协作是助力”,她会主动给李冰冰披外套,会蹲下来和坐轮椅的张艺谋说话,参加饭局永远提前十分钟到,不是刻意讨好,而是懂得 “尊重别人,就是给自己留路”。
所以她能靠一句 “李导的戏很适合我” 拿到资源,也能在剧组里被梅婷搂着腰护着镜头,成了 “团宠”。
赵丽颖不是没实力,而是太执着于 “靠演技说话”,忽略了其他环节。
有次参加活动时,她也不爱和人闲聊,有次左边坐李现、右边坐雷佳音,整场活动没说几句话,后来还说 “感觉被孤立了”,可明眼人都知道,是她自己没主动融入。
现在再看两人的口碑,不是 “谁比谁好”,而是 “选择决定结果”。
杨幂的通透,是她在行业里摸爬出来的生存智慧 —— 既不放弃对角色的打磨,也不忽视和他人的协作,赵丽颖的坚持,是对演技的敬畏,可过于 “自我”,反而让她的实力没被更多人看到。
她的新剧《造城者》还没播,要是剧本选得好,表现稳定,口碑说不定还能回来,毕竟观众对有实力的演员,从来都愿意给机会。
内娱从来不是 “非黑即白” 的战场,85 花到了这个阶段,拼的早已不只是演技或流量,而是 “平衡的能力”—— 平衡专业与协作,平衡自我与行业规则。
杨幂的逆转不是偶然,赵丽颖的波动也不是终点。
其实想要在娱乐圈里面长久的走下去,既要守住 “能演好角色” 的根本,也要懂 “让别人舒服” 的分寸。
毕竟,观众愿意为好作品买单,也愿意为真诚的态度买单,而这,才是内娱最朴素的生存真相。
来源:古人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