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公关的复盘:西贝的公关到底该怎么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9:47 1

摘要:任何一次舆情,真正决定走向的不是企业发了几条声明、找了哪位名人站台,而是用户那一端的感受有没有发生变化:我花同样的钱,吃得值不值?体验稳不稳?你对我的质疑和不满,是不是正面回应并立刻纠偏?当消费者一次又一次的期望都得不到对应的体验时,这个链条反复断裂,就会从单

西贝在与罗永浩的事件中,失败的核心原因,是西贝自己的东西明明不符合市场需求,而且还嘴硬!

正是这种傲慢惹怒了消费者。所以西贝才会屡次救火不成反点着,

任何一次舆情,真正决定走向的不是企业发了几条声明、找了哪位名人站台,而是用户那一端的感受有没有发生变化:我花同样的钱,吃得值不值?体验稳不稳?你对我的质疑和不满,是不是正面回应并立刻纠偏?当消费者一次又一次的期望都得不到对应的体验时,这个链条反复断裂,就会从单次危机转化为系统性信用透支。

这回西贝为什么越解释越难堪?有三层结构性问题:

第一,是贾国龙在企业内长时间一言堂带来的认知限制,使得他刚愎自用。

当一家公司的最高决策者惯性地把市场反馈理解为对他的误会,而不是消费者不满信号,那他的公关就只剩两条路:要么沉默,要么找我没错的论据。而两条都不是好路,企业在公众面前的每一次嘴硬,都会被理解成“你不把我当人看”;而餐饮这个行业,消费者又是用脚投票的行当,今天觉得你不行,就能立马转身去隔壁。

第二,是西贝把公关当终点,不解决核心问题。

其实发声明、上热搜、直播回应,这些动作都是手段,目的是让纠偏更快发生、让用户更快感知。真正的结果应该只有一个,把用户不满意的点,逐条改好。当手段被当成结果,团队自然会把精力用在如何讲清楚,而不是如何做清楚。

是否是预制菜,半预制菜,标识仍然不够清晰;是否有改进增加哪些菜品为现炒现做;是否因为某些菜品是预制或者半预制菜,所以将部分菜品的价格调整;

最终,没有解决消费者吐槽产品性价比低的核心问题。

第三,与市场抬杠,把情绪当策略。

企业总是容易自我感动,强调企业的辛苦、成本、坚持,这些都不能替代吃这顿饭值不值的问题。舆情里最糟糕的出招,就是把企业的委屈当卖点、把用户的质疑当对立面,关于七岁孩子哭着喊着还想吃西贝的文章就能看出来,西贝内部的企业管理一团糟。

前前后后企业的发声不统一,在贾国龙认错文之后,公众号出现自我感动式的推文,不合时宜,与消费者常规情绪对立。好像在说‘虽然有人骂我,但是不影响有人喜欢我’。

市场给过西贝机会,但是它一次都没抓住,这才导致西贝今天成为了众矢之的!

杰克·韦尔奇在《赢》里反复讲三个关键词:坦诚、直面现实、速度与执行。

这既是管理学,也是公关学。韦尔奇在GE的时候,给出来最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坦诚是解决问题的必杀技’。

企业在危机里最容易做反的,是隐匿事实与过度解释。这两件事没有任何收益,只有延误。

直面现实,公关不是舌头的功夫,是手上的活儿——承认、补救、改正,像流水线一样不间断地跑起来。跑得越久,信任越稳。

所以把视线回到西贝,他到底要怎么做才会更好?

首先,更换危机发声人:

危机期不再由贾国龙亲自第一口播,而是由CFO或COO发声,减少大众对贾国龙的个体情绪,影响到对西贝品牌的二次伤害。

其次,就是改错

列出来本次事件消费者吐槽的问题清单,逐条罗列,按“菜品—价格—服务—环境—支付”逐条分类。然后根据这套整改清单,一一改进,并给出里程碑、责任人、验收指标。

全国门店那么多,不容易改,没关系,给出备选方案,给出时间节点。

消费者只关心一个问题:“我想花合适的钱吃到好吃又健康的菜品”,且对菜品等有清晰的知情权。

消费者们也不是不能给企业时间,只要你能改,一时半会不能直接把供应链改过来,可以理解,但是要看到真真切切的态度。

第三,最好是价格、成本、制作等等全场透明化。

预制菜,半预制菜,可以吃,告诉消费者他吃的什么,物有所值,最重要。把高频刚需菜放到黄金位,把过去争议大的菜做标准化重新定量、定时、定价,并给出出品稳定率的承诺,如果达不到当场免单或退差。

第四,同时下放权力,让一线有更多的当场解决权。

这一点其实原来西贝做的也不错,店长、值班经理拥有当场赔付的权限等。

最后,才是宣传,持续的宣传,或者说,叫反馈。

西贝每一阶段的改进成果,公开出来,让消费者知道,哪些城市、哪些菜品、哪些供应链,持续做了改进,改进成什么样了,把这个通过媒体告诉消费者,这个看似是反馈,实际是更好的宣传。

消费者不是傻子,是真的认错还是假的认错,大家都能看出来,最终改进的程度是不是物有所值,大家也能感受到。

记住,公关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遇到负面舆情,坦诚相待,做实事,改正核心问题才是目的。

杰克韦尔奇在GE时一直强调,坦诚,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就是一点一点建立的,这是价值观互相选择的结果,而不只是企业公关手段的问题。

市场是从不偏心的,你把事儿做对,市场就把结果给你。

这,才是一次危机里最划算的生意….

来源:老丁是个生意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