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谱(31):孩子剧团在南阳宣传抗日,引发轰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9:40 1

摘要:11 月 28 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化名李迅)在《风雨》周刊发表《同乡工作之基本任务》一文,号召青年学生成立乡村工作服务团,前往广大农村,动员和组织占全省人口 80% 以上的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

1937 年冬,因日军向中国内地大举进攻及国民党军队的溃败,河南省会开封危在旦夕。

11 月 28 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化名李迅)在《风雨》周刊发表《同乡工作之基本任务》一文,号召青年学生成立乡村工作服务团,前往广大农村,动员和组织占全省人口 80% 以上的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

全省各地青年学生积极响应,组织数百个乡村工作服务团奔赴农村开展抗日宣传。其中,汜水话剧团(亦称十姊妹话剧团)、河南省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简称 “战教团”)、河南省抗敌后援总会巡回话剧第三队(简称 “巡三”)、开封孩子剧团、军委政治部战地服务团一大队等救亡团体,先后奔赴南阳。

这些团体深入穷乡僻壤宣传,传播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南阳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巡三” 与开封孩子剧团。

彼时,开封已岌岌可危,而地处豫西南的南阳,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之地。当时控制南阳的是与国民党当局有矛盾的宛西自治派,若能组织发动民众抗日,将对河南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抗战产生重要作用。中共河南省委对此高度关注,1937 年 11 月,通过河南大学党组织,派遣 “巡三” 奔赴南阳开展抗日宣传。

“巡三” 由河南大学 12 名热血青年发起成立,抵达宛城后,在宛属中共党组织协助下,首先深入伏牛山腹地的南召县宣传。他们在冰天雪地的伏牛山中走村串寨,为山乡人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难民》等近 30 个剧目。节目紧扣时局、抨击黑暗,每次演出都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巡三” 既是宣传队,也是工作队。抵达新野县城后,他们召开大型座谈会,阐述抗日救亡道理,呼吁全民动员抗日。经此座谈,新野县多所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抗日救亡内容,“巡三” 借此通过学校渠道,将抗日热情传递给广大民众。更重要的是,“巡三” 炽烈的抗日情感与宣传方式,深深感染了南阳青年,他们纷纷效仿排演剧目。一时间,无数宣传队、歌咏队、话剧团在宛属各地涌现,优秀的 “巡三” 剧目被移植推广,南阳大地掀起抗日救亡热潮。

“巡三” 自 1937 年 12 月抵达南阳,先后在南阳、南召、新野、唐河等地宣传 5 个多月,跋涉 800 余华里,演出 100 多场,受教育观众达 10 万余名。1938 年 5 月底,他们结束南阳活动,前往大别山区。

时隔两个月,另一支抗日救亡团体 —— 开封孩子剧团也从省会来到南阳。1938 年 3 月 8 日,该剧团由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中原著名女杰危拱之亲自组建并领导。危拱之早年曾任红军剧社社长,她移植了红军剧社的多部精彩剧目,因此孩子剧团抵达南阳演出后,立即引发轰动。剧团的《统一战线舞》《红色机器舞》《国旗舞》等节目,均带有鲜明革命色彩。

孩子剧团的团员多为未成年人。在镇平县城演出《流浪儿》时,小演员们将日本侵略军铁蹄下苦难儿童的悲惨遭遇演绎得十分真切,尤其让从沦陷区逃出的观众情绪激动,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的口号。当剧目演到保安队反正、击杀凶残日本兵时,整个剧场一片欢腾。

孩子剧团自 1938 年 8 月进入南阳,至次年 6 月离开,其间先后在南阳、南召、镇平、淅川等县广泛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为南阳抗日救亡运动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俯仰人间今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