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张豫林教授逝世,享年92岁,是任鲁豫恩师,一生荣誉一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9:03 1

摘要:2025年9月26日下午2点35分,河南郑州传来噩耗:河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奠基人之一、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张豫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安静离世,享年92岁。有人说,张豫林教授走得安详,因为他早已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讲台和学生心中。

人这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或是一句话,或是一段记忆,或是一群被点亮的人。真正伟大的人,并不一定惊天动地,但他能在平凡中,用心照亮别人。

2025年9月26日下午2点35分,河南郑州传来噩耗:河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奠基人之一、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张豫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安静离世,享年92岁。有人说,张豫林教授走得安详,因为他早已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讲台和学生心中。

回顾张豫林教授的一生,1933年出生在河南郑州。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求学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成为那一代人中少有的知识分子。

学成后,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工作,而是继续深造。1962年,他赴中国人民大学研修,在当时,这无疑是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重要机会。两年后,他回到河南,进入开封师范学院任教(后并入河南大学),从此,讲台便成为他终身的阵地。

彼时的河南,没有成熟的播音主持教育,更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借鉴,一切都得从零起步。张豫林教授白天上课,晚上查资料、写讲义。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个事业上,一砖一瓦地为河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奠基。

在课堂上,他不只教学生如何说话、如何发声,更教他们如何让语言有温度。他常说:“播音主持不是表演,而是用真心去表达。”这句话,成了许多学生一生的信念。

有学生回忆,冬天练声,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已经站在操场上了,亲自陪着大家一遍遍练习。寒风刺骨,他却始终不言苦,只说:“我不陪着你们,心里不踏实。”

几十年间,桃李满天下。很多如今活跃在媒体、广播、电视一线的主持人,都曾是他的学生,这其中就包含任鲁豫。

他不仅教会他们技巧,更教会他们在舞台上,如何以真诚面对观众。

除了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张豫林教授还是一位在学术上极有建树的专家。

他曾担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河南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他的研究领域涵盖文艺理论、美学以及播音主持教育,为中原地区的学科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头衔和荣誉意味着成就与荣耀,但在张豫林心中,这不过是肩上的担子。他常说:“能教书,是我的幸运;能做研究,是学校给我的信任。”

他从不追求轰轰烈烈,更不刻意宣传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地在教育与研究上多做一些实事。正因如此,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并获得“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等称号。

可无论荣誉多高,张豫林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他一直是那个埋头伏案、默默耕耘的学者。

对很多人来说,张豫林的家是一处令人怀念的地方。他的妻子周改华教授,同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两人携手走过数十载风雨,共同守护着教育事业。

他们的家不大,但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书卷气。墙上挂着字画和照片,桌上堆着厚厚的资料,角落里还有学生送来的小礼物。每当有学生上门求教,夫妻二人总会热情接待,泡上一壶茶,细心解答疑惑。

许多学生说,第一次踏进张老师的家,就像回到了另一个温暖的家。

这种亲切感,源自张豫林骨子里的真诚。他始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未来。有学生说:“张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9月26日这天,张豫林教授离开的消息传来,河南大学一片肃穆。许多师生自发前来悼念,带来鲜花、留言卡片,写下最真挚的怀念。有人含泪写下:“没有张老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专业。”

张豫林教授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燃尽自己。他把一切都留给了学生,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把自己的热情和坚持,留在了他热爱的讲台上。

结语:人生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根火炬。张豫林教授用一生的时间,将火炬举得高高的,让更多人看清前行的方向。如今,他把火炬交给了后来者。或许我们无法再见到那位目光炯炯、声音洪亮的老人,但他留下的精神、理念和无数受他影响的人,将继续让这盏灯长明不灭。

愿张豫林教授一路走好,他的精神将会永驻人间!

来源:午夜游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