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下午,“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与“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同时拉开帷幕。当艺术设计成为连接非遗文脉与当代生活的纽带,当参展艺术家以匠心与创新为传统工艺注入新魂,一者凝望浩瀚宇宙与生命哲思,一者深耕日常生活的匠心之美,
9月25日下午,“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与“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于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同时拉开帷幕。当艺术设计成为连接非遗文脉与当代生活的纽带,当参展艺术家以匠心与创新为传统工艺注入新魂,一者凝望浩瀚宇宙与生命哲思,一者深耕日常生活的匠心之美,共同构成一场关于“天”“地”“人”的艺术对话,邀请观众在视觉的享受中,完成一次从精神天际到生活土壤的深度壮游。
展览开幕式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前广场举行,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致欢迎辞并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本次双展策展人曾辉与艺术家刘巨德分别致辞。
“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与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开幕式现场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致欢迎辞:
“今日美术馆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演进,我们的视野也从当代艺术逐步拓展至艺术设计与艺术科技三大方向,力求搭建传统与未来之间的价值桥梁,推动平台层面的深度对话。刘巨德先生的个展‘心向天宇’,从艺术家个体的角度展现传统的当代生命力。尤其是近年他的创作——以气载物、以意传神,展现出不断超越自我的创造力,为我们树立了在传承中创新的典范。‘非遗之美、今日生活’聚焦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探索如何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延续文化基因并激发其再生能量。这两个展览共同展开一场关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深刻讨论,共同回应这一时代的核心命题:如何让传统重生、让美学落地、让创作自由。”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
“刘巨德老师作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其艺术风格与成就已有公论。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是深受美院师生敬仰的‘大先生’。他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如与钟先生共同推动吴冠中艺术研究,主持编纂恩师庞薰琹先生的全集,并积极投身清华大学的美育工作,贡献卓著。各界朋友齐聚于此,不仅因为刘老师的艺术成就,更因他为人、为学所散发出的精神魅力。在我看来,‘朴实而有光辉’这六个字正是刘巨德先生为人为艺的真实写照。既有‘藏’的含蓄,也有‘显’的光华,恰如刘老师的艺术与人生:朴实中见光辉,内敛中显光芒。
刘老师曾撰文缅怀吴冠中先生,称其为‘苦行的寻美者’。艺术之路确需艰辛付出,刘老师的人生与创作亦不乏曲折。但寻美之路,不仅是苦行,更是一条带来巨大满足的光明之路。愿本次展览成为刘老师艺术生涯的一次总结,更成为他坚守赤子之心、在寻美路上不断开拓的新起点。”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刘巨德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时代中成长、成熟并走向卓越的艺术代表。自1978年攻读研究生起,他既得庞薰琹、吴冠中等名师指引,又不断开拓视野、积淀学养,在创作、研究与教育多个领域均贡献卓著,为中国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了深厚力量。刘先生四十余年如一日,始终秉持坚定的文化理想,以广博的学识支撑艺术实践。他既有‘学’的厚度,更具‘识’的高度,正是这种文化识度,使他的艺术步履坚实、境界日新。其次,刘巨德先生是一位心灵纯粹的艺术家。他数十年潜心探索,不慕虚名、不逐功利,始终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以庄重态度对待生命。这种纯粹的心灵,使他的作品在格局、气象与笔墨之间形成高度的艺术整体。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刘巨德先生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呈现,更是推动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学术契机。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艺术创造,共同展望中国美术的未来图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致辞:
“在当下的工艺美术语境中,此次展览可谓‘于无声处现惊雷’。以‘今日’为名,以‘心向天宇’为题,诠释刘巨德先生的艺术成就,既贴合时代,又寓意深远。若以‘材美工巧、气韵时宜’来审视传统工艺的振兴路径,则‘气韵’与‘适宜’正是当前亟需加强的关键。气韵关乎文化叙事的能力,适宜则体现审美表达的适配。工艺美术的本质,正在于叙事与审美二者相辅相成所构建的艺术语境。同时,刘巨德教授的作品,恰恰在气韵与时宜的融合中展现出惊雷般的力量。‘心向天宇’不仅是对刘先生艺术成就的展示,更是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为传统工艺的当代表达树立时代标杆。
传统工艺不应止于‘材美工巧’,更需注重设计赋能、科技融入、艺术涵养与文化叙事。传统工艺的振兴,不能固步自封,而应以无界之心主动融合,不必囿于‘非遗’标签,不必追求无所不能,唯有相互加持,方能回归工艺之本源——这也正是‘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的深意所在。”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致辞:
“刘老师的艺术世界自然纯真、天人合一。正如本次展览主题‘心向天宇’所映照,他的作品始终从人性与自然的深处挖掘美、传递美,展现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语言上,他融汇中西、无问西东,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精神相融合,在比较中寻求共通,在对话中探索新径。
刘老师的为人之道,令我联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是清华校训,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尽管艺术成就已获公认,刘老师仍笔耕不辍。本次展出的众多近作,皆为他近两三年的新探索,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
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致辞:
“我怀着敬仰之心前来,向一位真正的‘大美术家’致敬。这里所说的‘大美术’,并非指体量或名声,而是一种艺术理念与格局。回顾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能看到几条清晰的路径:徐悲鸿先生开创的欧洲古典写实主义之路,林风眠先生引入的西方现代主义之路,以及潘天寿先生坚守的本土传统内生之路。然而还有一条路径,过去相对边缘却独具价值——那就是发端于光华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走出的‘光华之路’。这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大美术’之路。
这条道路融汇古今中外,艺术养分无远弗届:上至远古岩画的质朴精神,下至泥人张、面人汤等民间技艺的鲜活智慧,乃至从巴黎带回的包豪斯现代理念,无不纳入其视野。走进展厅,我们能看到刘先生的作品超越画种界限,不拘工具材料:他既是陶艺家,也是纺织艺术家;既是水墨画家,也是油画家、雕塑家。在‘大美术’的格局中,一切艺术门类的藩篱都被打破。刘先生与同行者们以耕耘之姿,为中国实用美术与当代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
本次双展策展人曾辉致辞:
“此次将刘巨德老师的艺术展与手工艺术设计展在今日美术馆同期举办,二层空间为‘心向天宇’艺术展示,三、四层呈现手工艺术与设计,正是基于‘天地人’三者合一的策展思路。刘巨德老师始终强调‘艺术是替天行道’,其作品‘心向天宇’,属于‘天’之道;而手工艺术展中许多参展者都是刘老师的学生,延续着从中央工艺美院到清华美院的历史文脉,梳理出以点带线的艺术设计发展脉络,意在推动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创意设计深度融合,让艺术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落地生根,这属于‘地’之艺。而一切艺术与设计的归宿,都是为人服务,艺术让精神美好,设计让生活美好,正是‘日用即道’,这便是为人民而艺术,为民生而设计,归于为‘天地人’和谐之道。
特别感谢王鲁湘老师担任学术主持,提升了展览的理论高度。后续我们还将围绕展览举办系列艺术沙龙,与艺术家对谈,让静态的展示转化为持续动态的艺术传播平台。”
本次双展策展人曾辉
艺术家刘巨德致辞:
“我从本科、研究生,到留校任教,一路都是中央工艺美院培养的,我始终铭记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诲。来到清华之后,学院的精神得到进一步拓展,使我得以在更宽广的人文视野中思考艺术。过去我曾认为艺术是主观的,科学是客观的;后来在与科学家交流中才意识到,二者都是人为的创造。并且,‘真藏在美的背后’,我为物理学院院士徐一鸿先生的《物理夜航船》所作插画时,就感受到物理学也依赖直觉与猜想,与绘画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的老师庞薰琹、吴冠中先生等一再强调:绘画不能靠理性的逻辑,而要用心觉去感受。艺术是生命对无限的追寻,是一条没有终点的夜行之路。我们如鲁迅笔下的过客,被一个声音召唤着不断前行——那是美的呼唤,让我们无法停歇。
感恩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先生们——庞熏琹、张光宇、张仃、吴冠中、祝大年、郑可、袁迈、袁运甫、杨永善、尚爱松等师长,他们引领我走向传统文化最深处,使我理解到:这所学院所走的,是一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脉、面向世界、融汇东西的宽广道路。我曾说:‘我是一把土,渴望梦的种籽降临,破壳发芽在土地里,种籽含着星光的水,光亮闪闪,心向天宇。’”
艺术家刘巨德
开幕式现场
01心向天宇
今日美术馆学术邀请展“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共展出刘巨德艺术作品水墨、陶瓷、手札、雕塑、纤维艺术、版画计200余件,大部分为刘巨德近两年新作,其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浑沌美学价值。他从哲学⾼度⽐较中西绘画,以异求同、以同观异,展现出深刻的思辨⼒与⼈⽂关怀。以统⼀的形式美原则贯穿不同⻛格,逐步探索出形式美的普遍规律。此次展览将其作品进行整合排序,集中呈现了一个和谐统一的多种媒介的艺术世界。
本次展览围绕“和平颂”与“故乡颂”两大核心主题展开。“和平颂”主题囊括了23米长的巨幅水墨《光的儿女》和养病期间卧床画的60余幅手札及80多件陶艺等,体现了作者用艺术为和平祈祷的心境。“和平颂”部分系列作品深刻映照出刘巨德对世界和平的深切关怀与持久关注,传递出对人类共同和平美好愿景的真挚期盼。
“故乡颂”是作者面向母体、童年、文化、宇宙回归的意念。“故乡颂”部分的主题创作,以细腻的艺术表达为载体,将个人对故土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进而折射出他对人类生命体验的深刻洞察与独到理解,让观众得以透过作品,感知生命与故土、个体与世界的深层精神联结。
展览现场
02非遗之美、今日生活
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3、4层展出,以“非遗之美、今日生活”为主题,推介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现代设计融合创新的作品和产品,通过“让艺术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构成手工艺术与文旅设计的新消费场景,为生活增添快乐与美好,让“非遗之美”走进“今日生活”。
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总策展人曾辉邀请了来自全国的30多项手工艺术设计品类,1200余件的手工艺、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及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设计作品参展。本次展览汇聚林乐成、李薇、张宝华、边平山、凯瑟琳、田忠、杨帆、吴昊宇、李洪波、姚慧芬、梁雪芳、倪小舟、佘文涛、蔡德全、陈逸墨、徐结根等数十位艺术、设计与手工融合创新的艺术家、设计师、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大师,带来1200余件涵盖纤维艺术、艺术装置、玻璃艺术、苏绣、竹艺、岩彩艺术、铁艺、陶瓷艺术、古琴艺术、植物染、折纸艺术、潮玩文创等30余类作品。
参展艺术家以创作延续非遗文脉生命力,以多元实践传承工艺与艺术美学。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设计师、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大师的技艺与思想结晶,更以“守艺”与“创新”双轨并行,为非遗传承创新提供新消费体验,让艺术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进而让传统工艺走现代生活。
展览现场
结 语
刘巨德的艺术是“出世”的,引领观者的目光向上,超越日常,去思索生命与宇宙的宏大关联,透视一种“道”的层面的追寻。而“非遗之美”展览,则是“入世”的,让人们低头审视双手创造的价值,在日用常行中体会“技近乎道”的深邃,这是一种“器”与“生活”层面的践行。
欢迎观众走进展厅,在刘巨德与百余位艺术家的创作精品、手工设计中感受艺术与非遗传承的温度与创新突破的力量。这场双展联动的艺术盛宴,不仅是中国手工艺术与多元艺术的一次精彩对话,更标志着在艺术家们的推动下,中国手工艺术正从“守护传统”稳步走向“引领当代”,成为彰显东方美学的重要载体。
(来源:今日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刘巨德,1946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来源:文化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