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国电南自2025年度第一批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南京召开。鉴定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能源集团以及用户单位等院士、专家和领导50余人应邀参加会议。
国电南自8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
9月26日,国电南自2025年度第一批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南京召开。鉴定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能源集团以及用户单位等院士、专家和领导50余人应邀参加会议。
国电南自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坚持以高标准改革、高水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央企创新联合体、工信部揭榜挂帅、工信部国资委“YTL”应用示范等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任务。本次提交鉴定的8个项目,作为今年第一批集中鉴定的科技成果,凝聚了公司在国家攻关任务中安全可信、功率预测、多能互补等多方面的创新突破。
经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全面自主可控的新型综合能源自动化平台软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全可信智能分散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等8项科技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全面自主可控的新型综合能源自动化平台软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研发了一套全面自主可控的新型综合能源自动化平台软件。开展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柔性分组接入、千万级实时库水平扩展、跨安全区协同、数据分析预测等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综合能源自动化平台的核心共性难点,为公司自动化系统产品提供软件技术底座,实现“源、网、荷、储”全环节赋能。
2
安全可信智能分散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
项目基于全国产软硬件研制了新一代自主可控分散控制系统软件平台,构建了全栈可信的DCS内生安全体系,开发了火电机组深度灵活调峰智能优化控制系统软件,项目成果形成了华电睿蓝maxCHD2.0安全可信智能分散控制系统。
3
新能源功率预测及高性能发电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聚焦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与高性能发电控制技术研究,研制全国产化系列产品,形成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预测精度与涉网性能,实现风光储氢等复杂场景优化控制的示范应用,助力新能源场站友好并网。
4
全国产安全可控一体化监管系统
项目基于云边协同数智底座,攻关了高精度网络流控与轻量级边缘任务调度动态管控技术、多源威胁数据融合分析与动态可信度量的安全防护等技术,研制了覆盖“火、水、风、光、储”的全国产安全可控一体化监管系统,实现了多能源类型、全业务环节的统一监视与协同管理运营。
5
全国产多能互补一体化广域协同发电智能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聚焦能源大基地多能互补一体化协同发电运行控制,突破了大基地异质电源系统耦合集成建模,集群功率预测,送受两端协同的高效仿真计算及基于独立控制区的协同调控等核心技术,研发了全国产多能互补一体化广域协同发电智能运行控制系统,在“沙戈荒”、“水风光”、“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场景开展应用,有效支撑电网稳定运行,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6
国产安全可信风电机组控制系统
项目设计了风电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架构,构建了基于可信安全架构的系统信息安全框架,研制了全栈自主可控的PLC装置、风电场SCADA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开发了风电机组智能控制算法,研发了全工况仿真的主控系统测试平台,其中主控系统国产化率达100%,并成功实现工程应用。
7
水电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
项目构建基于全国产安全可信架构的水电新能源综合监控系统,重点突破面向对象统一建模、大容量实时库、节点分区数据同步及多维智能告警等核心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全链路安全可控,显著提升系统实时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推动水电站监控系统的安全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8
基于智能诊断与AGC优化的流域联合调度系统
项目通过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分析,在线评估机组健康状态,以发电效益最优为目标,构建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实现最优的机组开停、负荷分配和水位动态控制,机组状态与诊断模块实时同步,形成机组状态和AGC优化闭环的流域智慧调度整体解决方案。
国电南自将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上培育不断取得新突破,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高地,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数字化转型实现。
图 文丨研究院
编 辑丨潘梦旎 研究院
审 核丨证券法务部 党建工作部 研究院
栏目期数丨2025年第154期
来源:动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