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为城乡融合发展培基铸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7:05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当前我省乡风文明建设仍面临多重问题。一是农民素质与思想滞后。农村中老年农民占比高且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养与规则意识不强。二是文明实践阵地功能不够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2025年9月9日至10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围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协商议政。现将部分大会发言摘登刊发,供大家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当前我省乡风文明建设仍面临多重问题。一是农民素质与思想滞后。农村中老年农民占比高且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养与规则意识不强。二是文明实践阵地功能不够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问题,闲置农村书屋、村史陈列室占比超30%,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县级层面统一支持引导。三是文化人才供需失衡。本土人才培育不够,外来贤才引入不足,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薪资待遇较低、职业发展空间窄等问题仍存在,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现象突出。四是政策保障效能不强。部分村“两委”班子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多渠道投入资金保障不够,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不力。为此,建议如下:

一、强化思想引领,锚定乡风文明建设航向。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魂。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通俗化、日常化语言,依托“农民夜校”“炕头宣讲会”等多元形式,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二要以乡土文化为根。河北拥有16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要利用非遗项目激活地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三要以移风易俗为要。推动“一村一策”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健全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机制,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农村星级文明家庭创建”等载体,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良好风尚。

二、强化文明实践,激活乡风文明创建活力。一要打造实践阵地。借鉴浙江经验,构建县乡村三级贯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县域层面,以县域文化馆为核心,重点建设多功能文明实践中心,推动艺术团队、非遗资源重组整合;乡村层面,建立文化大院或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站,盘活闲置农村书屋、村史陈列室、文化活动中心等。二要丰富实践活动。鼓励各地结合地域特点举办“村晚”“村超”等活动,策划民俗庙会、非遗展演、家风传承等主题活动,利用流动文化车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三要深化数字赋能。运用数字智能技术整合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云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联动省级主流媒体、地方融媒体中心,构建传播矩阵,让乡土人文得到广泛传播。

三、强化人才支撑,筑牢乡风文明发展根基。一要培育本土人才。发掘本土文化骨干,激活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扶持“师带徒”传艺;实施“乡土文化能人培育计划”,选树一批“乡村文化领头雁”。二要引入外来贤才。选派拥有文化创作、遗产保护、活动策划等专长的城市文化人才驻乡服务;依托“燕赵英才计划”,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乡贤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三要优化人才环境。对长期服务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上可适当放宽条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定期举办文化研讨、非遗交流活动,支持人才开发文创、文旅项目。

四、强化政策保障,激活乡风文明发展动能。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文明乡风建设纳入乡村治理重要日程,纳入村党组织书记评议考核核心指标,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二要构建多元资金投入机制。省级层面设立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文明实践基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等项目;涉农资金向乡村文明建设倾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产业;对捐赠乡村文化设施的乡贤授予荣誉称号。三要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在县域层面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孵化平台,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文艺村、民俗村、网红村;组织乡村文化主体与城市文创企业、电商平台对接,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文化价值的转化。

文章来源:《乡音》2025年第9期
责任编辑:刘迪 刘丽婕欢迎投稿:hebeizx2024@126.com点个「在看」

来源:河北政协

相关推荐